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一、马克思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过程中,人类社会总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最终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总体方向。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设想,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但历史事实却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同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相反,原来经济落后的一些国家都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拘守只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才会率先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观点,在他们看来,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并不排除每一个国家具体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也不排除它在某个发展阶段和某个发展程度上的跳跃性。马克思强调,决不能离开各国的历史环境和国情,把他提出的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变成一般的理论。到了19世纪末,俄国和其他一些东方国家,都处在前资本主义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俄国思想界的人士,就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像俄国这样比较落后的国家,是按照自然进程为资本主义方式所取代,还是能够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向社会主义发展呢?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认真思考,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存在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

在1881年《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初稿)》中马克思提出:像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由于存在土地公社公有制,“它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1],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同时,马克思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跨越只是一种可能性,而且需要具备一些特殊的条件,一是必须通过俄国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把农民解放出来;二是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俄国农民提供榜样和物质支持。

马克思逝世之后,客观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资本主义世界来看,第二次科技革命让资本主义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劳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西欧的无产阶级革命并没有胜利。从俄国社会内部来看,俄国的资本主义已经快速发展,俄国农村公社开始解体。面对客观环境的变化,俄国只能是通过自身革命才有可能实现社会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的阶段,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时代的特点相结合得出了一国可以率先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结论:

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2]

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了列宁的这一论断。


注释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版,第3卷,83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