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大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时代。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它是如何建立和发展的,主要的观点有哪些,理论体系有什么特点,历史贡献和科学价值何在,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什么指导意义,进一步发展面临着怎样的形势和任务,这些都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和运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我们党都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科学的经济理论,以指导具体的经济实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纷繁多样的经济现象,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更好地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关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目的的学说,这一学说的目的就在于科学阐明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内在的规律。实现这一目的,仅有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这两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起点,因而,以社会主义经济形态为研究对象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自然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版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与中国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对于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向前,对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于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于推进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科的建设,都是极其重要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与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特别是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紧密相连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也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者。他们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深刻分析,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包括: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消灭私有制,生产资料社会占有;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低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消灭商品生产,对社会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消除城乡和工农差别,实现城乡融合;阶级和国家的消亡,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分隔和对立日益消失。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些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目标,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南。但是这些理论只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点,而不是它的完成形态,更不是它的终结,因而需要在实践中加以不断的检验、丰富和发展。

十月革命后,苏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创立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最初模式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这一模式的理论表达,其主要观点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公有制有国家所有制和合作社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是调节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规律,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主要限于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最基本的分配形式和重要的经济规律;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经济关系是完全平等互利的,是有计划性和组织性的。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使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从理论转变成了现实,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但是,这一理论也存在着严重的缺点和教条主义倾向。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努力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系列独创性理论观点,如: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注意综合平衡;实行中央与地方并举,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使各方各得其所;建设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等等。这些理论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毛泽东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多次号召全党干部学习研究政治经济学,并对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肯定了其正确的方面,指出其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进行了探索,开辟了道路,作出了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通过之后,邓小平同志评价这个决定“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1]。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形成了许多重要理论成果,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科学发展理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基本分配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理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理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创新道路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成果,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不仅有力地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围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理论观点,主要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等。这些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理论观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新的历史飞跃,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时代。

“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着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形成了关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系列新的重要理论成果,如何科学概括理论和实践发展的这些重要成果,是理论界、学术界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范畴的提出,为我们科学解答这个重大课题开辟了正确的道路,它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在学理性和系统性上达到了新的高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和时代化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中国共产党在经济理论上的自觉和自信达到了新的高度,这是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


一门成熟的科学,必须经过系统化、学理化的发展,体现为一整套相互联系的概念、范畴、原理和逻辑结构,并能够经受逻辑和实践的检验,才能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进而被广泛学习、普及、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也不例外,也需要在构建理论体系上取得进展。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要“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的经济理论,到苏联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构建理论体系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那么,作为一门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及西方经济学相比,它的理论体系有什么主要特点呢?概括起来主要有:

第一,时代背景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这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得以确立并不断发展的总依据。

第二,空间背景是经济全球化,如何在对外开放中正确处理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关系,把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与坚持独立自主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需要解决的中心课题。

第三,根本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鲜明的阶级属性和价值追求。

第四,研究对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形态:一方面,是改革开放以后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另一方面,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发展理念、发展政策和发展道路。

第五,研究任务是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产生、发展和运动的规律,把中国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学说,并从中国的特殊经验中提炼普遍性原则,为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贡献中国智慧。

第六,逻辑主线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主要对象,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从这一点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更加突出生产力的发展。

第七,逻辑起点是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

第八,理论核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既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又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核心和突出特点。

第九,理论贡献在于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观点,在探索把公有与私有、国家与市场、自由与集中、效率与公平、开放与自主、稳定与变革、传统与现代等看似对立的因素有机结合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经验。

第十,理论灵魂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措施,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等,都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现实步骤和具体行动,都是在向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迈进。

总的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生产、分配、交换等主要环节以及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主要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什么意义?它的存在有没有普遍的科学价值?从一般的道理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是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般原理的具体应用,因此,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源与流的关系。然而,实际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一方面,由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相对来说还不长,还不够成熟,因此,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对于什么是一般、什么是特殊,什么是共性、什么是个性的认识,并不是非常清楚明白的。另一方面,就人类认识运动的规律来说,总是由认识个别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应当看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还处于从特殊上升到一般的抽象化阶段,而不是从一般到特殊的具体化阶段。也就是说,首先必须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的具体特殊形态,把握特殊规律,然后才能逐步确立社会主义经济的一般规律。从历史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还不长,实践经验还不够丰富,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以后,社会主义事业受到了巨大挫折,中国成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在这样的条件下,总结中国的实践经验,并从中提炼出反映规律的理论成果,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中国是一个处于发展和转型中的社会主义大国,面临着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几重重大的历史变革在同一个时代的交织和叠加,正在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无比丰富、不可多得的鲜活素材。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的能力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的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3]因此,中国特色并不意味着是中国独有的东西,其中也包含着具有普遍性的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还在于它超越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框框,为丰富和发展人类经济思想的宝库贡献了中国智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贡献体现在哪里?归结到一点就是,它直面人类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中的一些难题,把那些看似相互对立的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在指导思想上,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所有制结构上,既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又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国有企业改革上,既坚持维护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又坚持建立市场化的体制机制;在收入分配改革上,既注重提高效率,又注重社会公平;在对外经济关系上,既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政府和市场关系上,既坚持发挥市场的作用,建立有效市场,又坚持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有为政府;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既坚持中央集权,统一领导,又坚持地方分权,发挥地方积极性;在改革方式上,既坚持党的领导、有计划有组织推进,又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摸着石头过河;在经济发展上,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重视总量,又重视结构,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等等。这样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既尊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中国的基本制度、基本国情和历史传统;既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又利用市场经济的长处,就从理论和实践上超越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流俗教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道路。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特殊的,又是普遍的;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既尊重一般规律,又充满了首创精神。它从一个方面证明,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和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加强研究和探索,加强对规律性认识的总结,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推进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科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在指导和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应当看到,与时代和实践的要求相比,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还不能令人满意,还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理论基础比较薄弱,有不少难点问题有待说明,如: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范畴是什么、基本经济规律是什么、逻辑体系是什么?以公有制为主体和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科学含义是什么,私有制经济的发展会不会导致资本主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含义是什么,在现实分配过程中如何得到体现?社会主义国家调控的依据是什么,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有什么本质区别?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是普遍的还是特殊的?等等。对这些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目前还缺乏深入严密的论证和统一规范的阐释,甚至存在不少模糊混乱的看法。这种情况影响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和指导意义,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也会有消极的影响。

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理论和实践脱节问题突出。当前中国经济中有许多重大而紧迫的问题,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和解决,如: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能否结合,如何结合?贫富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在扩大开放的同时,如何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实现自主性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协调保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如何在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等等。对这些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目前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还缺乏深入具体和切实可行的有用成果,往往不能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

三是学科基础弱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弱化。一个时期以来,在中国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问题突出,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等各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唯洋是举、生搬硬套的现象。不少干部缺乏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问题的自觉性和基本功,习惯于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框框出发思考问题,寻求答案,照搬照抄国外时髦理论和话语体系,导致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混乱。在许多情况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往往成为口号和标签,流于形式,一些错误的思想泛滥。

上述状况如果不能加以改变,消极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和互动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不断发展。


本书共分为九章,基本的逻辑结构是:

前两章分别从总体上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逻辑和基本特征。其中,第一章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概念范畴、逻辑体系,以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第二章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构成及成熟定型。

第三章至第六章分别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即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和社会主义国家调控。其中,第三章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地位、内容和实现形式,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以及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第四章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特点和制度优势,国有企业的改革,市场体系的发展,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结合以及政府和市场关系。第五章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分配制度的主要内容,按劳分配的含义、意义和实现形式,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收入差距的调节,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第六章阐述了社会主义国家调控的性质、目标、组织体系和实施手段,国家调控的主要内容包括宏观调控、结构优化、市场监管、生态调控、民生保障等。

第七章至第九章分别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不同领域和环节的展开过程,即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其中,第七章阐述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目标和方向,中国的渐进式改革道路及其基本经验。第八章阐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过程、基本原则、成就和经验,对外开放与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第九章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质和理念,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内在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

本书的目的在于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努力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作出贡献。


注释

[1] 《邓小平文选》,第3卷,8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3卷,3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 参见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6-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