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特征。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还不完善,面临诸多体制性、机制性障碍,突出表现为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从生产力的角度看,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突出表现为不平衡、不全面、不可持续问题不断积累。从这一阶段性特征出发,中共十六大以后,党中央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主要包括: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具备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核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上述观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