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十五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们围绕生产资料结成的权、责、利关系,具体一点说,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占有、支配、使用以及行使这些权能产生的利益归谁所得、责任由谁承担的关系。它是任何社会生产和交换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结合的方式,决定了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进而影响了人们在交换和分配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关系。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占有和支配决定它们根据谁的意愿被使用、为谁的利益服务,从而决定社会生产的目的和相关经济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决定一种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同时,生产资料所有制还是生产关系其他方面发生根本变革的决定性原因。生产资料所有制改变了,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过程中的一系列关系以及经济规律和社会矛盾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重视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的决定作用,不仅在具体论述各种社会的生产关系时,阐明它们是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且在概括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时,也强调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马克思指出,劳动条件即生产资料的分配,“是在生产关系本身范围内,落到同直接生产者相对立的、生产关系的一定当事人身上的那些特殊社会职能的基础。这种分配关系赋予生产条件本身及其代表以特殊的社会性质。它们决定着生产的全部性质和全部运动。”[1]

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从本质上认识一切经济关系以及它们变化发展的规律就离不开对所有制的分析。因此,根据所有制分析经济关系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之一,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是政治经济学分析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统一的框架中,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反作用,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也分别影响着生产力、经济基础。根据人类社会演变的历史进行考察,生产力的发展首先会引发所有制实现形式(产权制度)的变化,进而逐步引起所有制的基本存在形式的改变,接着又会促使生产关系其他组成部分也发生相应变化,最终经过一系列变化,全面体现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性作用。例如,随着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剩余产品,个人和家庭独自使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成为可能,生产资料集体所有个人占有便逐步代替了集体所有集体占有。随着这种公有制新实现形式的出现,产生了家庭私有财产,最后导致原始公有制的解体,使人类社会进入奴隶制时代。随着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日益精细化。它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剩余生产物,同时也突出了促使奴隶有效使用工具的重要性。为了适当进行物质鼓励以调动奴隶的积极性,逐渐允许奴隶拥有部分个人财产,出现了奴隶制的新实现形式——隶农制,在某些方面改变了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在欧洲,频繁的奴隶起义和外族入侵消灭了原来的奴隶主,夺得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新统治者承袭和扩大应用了隶农制形式,将劳动者转变为享有土地世袭占有权的农奴,继续剥削他们,使封建制度最终替代了奴隶制度。又如,纺织机器的改进和海外贸易的扩展,引起毛纺织业的兴盛和毛纺原料的巨大需求,英国的领主们为了取得更大的利益,掀起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大批劳动者被驱逐出领地,解除了封建束缚,获得了人身自由,却同时被剥夺了生产资料,这就奠定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基础。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已经不适合由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先在其内部发生变化,由个体业主制、合伙公司发展到股份制和资产阶级的国有制,但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依然没有解决,这决定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被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替代,而国家所有制又为未来社会的公有制提供了新的实现形式。


注释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5卷,99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