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道教史(增订本)(汤一介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章 《老子想尔注》与《老子河上公注》

《老子》一书本为先秦道家著作,战国末有韩非的《解老》、《喻老》等解释《老子》的篇章;秦有《吕氏春秋》,汉初有《淮南子》等发挥了《老子》的某些思想;西汉末有严遵作《老子指归》等等,均以阐发《老子》思想为宗旨。于汉时研究《老子》的人可考者有五六十家(参见杨树达《增补老子古义》中所附之《汉代老学者考》),惜书均不可得见。汉魏之际注《老子》者,多以玄理解《老子》,除王弼、何晏最为著称,尚有钟会、夏侯玄等。汉末道教建立,为给自己的教派找寻理论上的根据,很自然就找到这部“玄之又玄”有“长生久视”思想的《老子》。且在道教建立之前,汉时已把老子神化,并为方术之士所利用,而有“黄老道”与“方仙道”等方术派别。东汉之初,已神化老子为礼拜祠祀之对象,明帝之弟楚王英曾把老子和浮屠同样当作神加以礼拜;桓帝于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并于延熹八年、九年三次于苦县祠祀老子,欲“存神养性,志在凌云”也。由此可知桓帝之世,祭祀黄老,求长生,为帝王所希。灵帝之世,东海地区张角之太平道与巴蜀汉中地区张修、张鲁之五斗米道兴起,均奉黄老,而五斗米道又以“五千文为教”。由于要利用《老子道德经》五千文,因而出现了站在道教立场来注解《老子》的书,今日可见之最早道教的《老子道德经》注当推《老子河上公注》与《老子想尔注》。前者与后来东吴时葛玄一系有关,而后者则为西蜀汉中之张鲁一派所述。《河上公注》当早于《想尔注》,但为叙述方便,先述《想尔注》而后论《河上公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