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与网络游戏:一种互联网心理学的视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一、互联网的整体发展状况

1997年,国家主管部门经研究决定,由CNNIC联合互联网络单位共同实施一项统计工作,调查中国网民人数与结构特征、互联网基础资源、上网条件和互联网应用等方面的情况。为了使这项工作正规化、制度化,从1998年起, CNNIC于每年年初和年中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最新的第40次调查于2017年8月发布。该次调查结果表明,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4.3%,高于全球平均水平(49.7%[1])4.6个百分点。继200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之后,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再次实现飞跃,赶上并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网民人数飞速变化,从CNNIC于1997年10月进行的第1次调查时的62万人,激增到第40次调查时的7.51亿人,增幅巨大,互联网普及率的上升趋势也相仿。

据CNNIC分析,中国网民规模的快速增长与如下因素密不可分。

第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互联网用户规模快速增长的基础。中国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在年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9.8%的背景下积累了相当的实力。随着人们整体收入的增加,人们在信息需求上的投入会越来越多。同时,良好的经济环境为互联网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并促使产业内的并购和商业模式升级,最终使更多人成为网民,并更好地服务于网民群体。

第二,为保证中国信息化健康发展,国家制定并发布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信息化正在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农村信息化建设成为其中的重要部分,也在逐渐成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让信息技术与服务惠及亿万农民群众,落实2010年全国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的目标,政府主管部门和电信运营企业正在积极推进自然村通电话和行政村通宽带的工程。城市化进程为更多大众接触互联网创造了条件。这里的城市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乡村的城市化,另一方面是城市的集群化。前者的发展直接带来了生产生活等硬件设施的升级,后者进一步推动了城乡地域空间差距的缩小。

第三,通信和网络技术向宽带、移动、融合方向发展,数据通信正在逐步取代语音通信成为通信领域的主流。随着产业技术的进步和网络运营商竞争的激烈程度的加剧,网络接入的软、硬件环境在不断优化。网络接入和用户终端产品的价格不断下降,使用户的上网门槛不断降低。

第四,互联网具有高黏性和高传播性。根据CNNIC的调查,一旦用户接触互联网,流失率极低;另外,网络游戏、即时通信、博客、论坛、交友等应用具有极强的互动功能,这些功能会推动相关应用的传播,这种传播既包括向网民的传播,也包括向非网民的传播,而向非网民的传播将推动网民规模的扩张。

第五,网民规模的扩张推动网络价值的提升,而网络价值的提升又进一步增强其扩张力。根据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网络的价值与网络规模的平方成正比。随着网民规模的快速增长,网络的价值不断膨胀;将目光瞄向互联网价值的机构和个人创造的内容,反过来进一步增强了网络的扩张力和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的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持续快速增长,但是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大,互联网普及率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中的排名并不乐观。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与互联网最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可以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发展仍然有着巨大的空间。

二、个人互联网应用的发展状况

CNNIC(2017-08-03)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针对中国个人互联网用户的使用特点进行分析并指出: 2017年上半年,中国个人互联网应用保持快速发展,各类应用的用户规模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网上外卖和互联网理财是增长最快的两个应用,半年增长率分别为41.6%和27.5%;网络购物仍保持较快增长,半年增长率为10.2%;在手机应用方面,手机外卖、手机在线教育课程的用户规模增长最为明显,半年增长率分别为41.4%和22.4%。

(一)基础应用用户规模趋于稳定,提供精准优质内容服务为重点方向

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新闻作为基础的互联网应用,它们的用户规模在2017年上半年趋于稳定。即时通信市场差异化进一步凸显,领先企业着力流量入口潜力挖掘、内容服务连接能力和商业模式成熟度培养三个方面;搜索引擎应用继续保持移动化趋势,人工智能实际应用效果尚未对用户体验带来明显提升,市场成长面临较大压力;网络新闻应用呈现出资讯聚合平台化、跨界竞争激烈化和技术核心化的趋势。

(二)商务交易类应用保持高速增长,带动国民消费升级

2017年上半年,商务交易类应用持续高速增长,网络购物、网上外卖和在线旅行预订的用户规模分别增长10.2%、41.6%和11.5%。网络购物市场消费升级特征进一步显现,用户偏好逐步向品质、智能、新品类消费转移,线上线下融合向数据、技术、场景等领域深入扩展,各平台积累的庞大用户数据资源进一步得到重视;外卖行业发展进一步成熟,平台深耕现有业务与横向拓展,但食品安全和送餐交通安全仍是该行业面临的挑战;国民消费升级带动在线旅行预订需求增加,“提直降代”力度加大,平台在机票业务方面沦为流量入口,酒店预订方面不断对外拓展国际酒店业务,提升盈利能力。

(三)互联网理财市场趋向规范化,线下支付拓展仍是热点

2017年上半年,互联网理财领域线上线下正在整合各自在流量、技术和金融产品服务方面的优势,步入从对抗竞争走向合作共赢的发展阶段,网贷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降,行业朝向规范化发展;线下支付领域依旧是市场热点,网民在超市、便利店等线下实体店使用手机网上支付结算的习惯进一步加深,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我国网络支付企业纷纷拓展市场潜力巨大的海外市场。

(四)网络娱乐类应用用户规模稳步增长,行业不断向正规化发展

2017年上半年,网络娱乐类应用进一步向移动端转移,手机网络音乐、视频、游戏、文学的用户规模增长率均在4%以上,其中手机网络游戏增长率达到9.6%。网络游戏行业营收规模显著增长,游戏与其他互联网环节产业的联动日益加深;逐步推进的生态化和崭露头角的国际化是网络文学行业在2017年上半年的两大主要发展特征,版权收入有望成为行业营收增长的核心;在网络视频行业,各大视频网站均布局包括文学、漫画、影视、游戏及其衍生产品的泛娱乐内容新生态,生态化平台的整体协同能力正在逐步凸显;以秀场直播和游戏直播为核心的网络直播业务保持蓬勃发展趋势,运营正规化和内容精品化是当前发展的主要方向。

(五)在线教育、网约车服务规模保持增长,共享单车丰富出行方式

截至2017年6月,公共服务类各细分领域应用的用户规模均有所增长,在线教育、网约出租车、网约专车或快车和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分别达到1.44亿、2.78亿、2.17亿和1.06亿。在线教育市场迅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在线教育产业升级;网约车市场经历资本驱动的急速扩张阶段,回归以全局为重的规范化发展道路;共享单车丰富市民出行方式,技术与资本推动行业蓬勃发展。

三、企业互联网应用的发展状况

CNNIC(2015-02-03)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针对中国企业互联网用户的使用特点进行分析,指出了目前企业互联网应用的发展状况。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普及水平高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办公中使用计算机的比例基本保持在90%左右,互联网的普及率也保持在80%左右,在使用互联网办公的企业中固定宽带的接入率也连续多年超过95%。基础设施普及工作已基本完成,但从企业开展互联网应用的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方面,采取提升内部运营效率措施的企业所占比例较小,原因包括:企业的互联网应用意识不足;内部信息化改造与传统业务流程的契合度较低,难以实现真正互联网化;软硬件和人力成本较高,多数小微企业难以承受。另一方面,在营销推广、电子商务等外部运营方面开展互联网活动的企业所占比例较小,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受限于传统的经营理念,照搬传统方法。对此,需要政府、传统企业和互联网服务企业三方合作,开展市场教育,降低企业互联网应用的技术和成本门槛,以实现互联网与传统经营业务的深度融合。

(二)互联网O2O商业模式兴起

2014年,互联网O2O商业模式发展迅速,作为线下商品与服务的直接供给方,传统企业在这一模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传统企业主动利用互联网开展商业活动,另一方面是由大型互联网企业主导,为拓展其业务范围、增强O2O实力而联结传统企业的被动触网。

在这一发展趋势下,传统企业在内部运营、市场推广与服务和产品销售方面,将会越来越多地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目前,互联网O2O商业模式仍处在形成与摸索阶段,传统企业的O2O转型仍未出现实质上的成功案例,且涉及的行业集中度显著,批零住餐和生活服务企业所占比例较大,尚未广泛惠及各行业的中小微企业。随着互联网与经济活动的全面结合以及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影响和改革程度的进一步扩大,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分界将越来越模糊,互联网将成为企业日常经营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四、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CNNIC(2016-08-03)针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特点进行分析,指出了目前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一)网民规模增幅持续收窄,非网民转化难度进一步增加

截至2016年6月,中国新增网民2132万人,增幅明显收窄。非网民的上网意愿持续下降,表示未来会上网的人数比例从2011年的16.3%下降到2015年的11.8%,网民规模的增速将继续减缓。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主要是不懂计算机或网络,所占比例为68.0%,互联网知识与应用技能的缺乏是造成网民与非网民之间互联网使用鸿沟的重要原因。

(二)互联网普及的地区差异大,农村地区亟须重视

中国在推进互联网全面普及的工作上取得显著成效,互联网普及率的省间差异从1997年的3.37%下降到2016年的0.39%,但发达省份与欠发达省份间差异仍较明显,进一步推动欠发达省份的互联网建设工作将成为一项长期工程。与此同时,尽管农村地区的网民规模、普及率不断增长,但是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异仍有扩大趋势,截至2016年6月,城乡普及率差异达35.6个百分点,部分原因在于城镇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农村互联网普及工作的成果,根本原因则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妥善解决城乡数字鸿沟的方法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

(三)手机成为网民重要上网设备

手机的娱乐性和便捷性使其成为网民的重要上网设备。截至2016年6月,手机使用率已达92.5%,使用台式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和平板计算机上网的比例分别为64.6 %、38.5 %和30.6 %。随着网络技术和宽带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融传统电视和网络为一身,其共享性、智能性和可控性迎合现代家庭的娱乐需求,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家庭娱乐模式。截至2016年6月,网络电视使用率已达21.1%。

拓展阅读

在中国有哪些人不上网

CNNIC(2017-08-03)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992万人,半年增长率为2.7%。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较2016年年底提升1.1个百分点。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较2016年年底增加2830万人。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的比例由2016年年底的95.1%提升至96.3%。总体上,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一直在增加,但是,普及率却只是刚好过半。那么,未上网、不上网的是些什么人呢?有哪些因素可以促进中国的非网民上网?

CNNIC的调查发现,上网技能缺失以及文化水平限制仍是阻碍非网民上网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由于“不懂计算机/网络”“不懂拼音等文化程度限制”而不上网的比例分别为52.6%和26.9%,由于“不需要/不感兴趣”而不上网的比例为11.2%,由于“没有计算机等上网设备”“当地无法连接互联网”而无法上网的比例分别为9.3%和6.2%(图1-1)。

图1-1 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

提升非网民上网技能、降低上网成本以及提升非网民对互联网的需求是带动非网民上网的主要因素。截至2017年6月,在非网民中因“提供免费上网培训指导”而选择上网的人群占比为22.1%,因“上网费用减少”及“提供可以无障碍使用的上网设备”而选择上网的人群占比分别为21.8%和19.3%,因“方便您与家人或朋友的沟通联系”“帮助您增加收入,如能卖出农产品”和“方便您购买商品”等因素而选择上网的人群占比分别为24.8%、19.6%和14.6%(图1-2)。

图1-2非网民上网的促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