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进化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戴维·巴斯(David Buss),于1995年发表《进化心理学:心理科学的一种新范式》一文,提出进化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他认为,进化心理学是用进化的观点来理解人类心理或大脑的机制。现代人生理和行为的特点是通过长期进化慢慢形成的。[1]

一、进化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自然选择理论——主要针对生存

达尔文认为进化过程中最根本的两大问题就是生存和繁衍。其核心概念包括变异、遗传和选择。各种生物体在许多方面都千差万别,变异是进化过程得以运作的必要成分,是进化的“原材料”。只有一部分变异能够通过遗传,稳定地传递到子代身上,代代相传,而其他变异,比如由于环境的偶然性而导致的翅膀变形,则不会遗传给后代,所以,只有那些得以遗传的变异才能在进化过程中发挥作用。拥有某些遗传特征的生物体将会留下更多的后代,因为这些特征对生存和繁殖非常有帮助。虽然生物体生存多年,但不一定能将遗传特征传给后代,必须进行繁殖才行,差异繁殖率才是自然选择导致物种进化的“关键”。差异繁殖率是某一个体相对于其他个体而言的。自然选择理论为生物学提供了一种统一理论,而且还解决了几个重要的难题:阐明了有机体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的因果过程;提出了一种理论来解释新物种的起源;把所有的生命形式都统一到了宏大的进化之树上,同时指明了人类在这张生命谱系上的位置。

(二)性选择理论——主要针对直接繁殖

自然选择理论主要关注的是生存问题。但生物体的某些身体特征显然与生存没有关系,如雄孔雀美丽的羽毛,但长长的羽毛会消耗大量的能量。用自然选择理论无法解释这种现象,于是达尔文提出性选择理论(sexual selection)。该理论主要关注因求偶问题而产生的适应问题。性选择有两种主要方式:一是同性竞争(intrasexual competition),即同性之间,竞争与异性的交配机会,导致生物体在同性竞争中获胜的每一种特征都将通过胜利者的繁殖活动而传给下一代。所以进化是由同性间竞争导致的。二是异性选择(intersexual selection),即择偶偏好选择,如果某一性别的成员一致地认为异性的某些特征正是它们想要的,那么拥有这些特征的异性更有可能获得配偶。被异性所看重的那些特征遗传给后代的概率更高,如孔雀羽毛等。

(三)内含适宜性理论——主要针对间接繁殖

达尔文通过繁殖成功或者说产生能存活的后代来定义适应,即适者生存,这种解释不足以描述自然选择的过程。汉密尔顿(William Hamilton,1964)[2]则以内含适宜性扩展了这个概念,自然选择将倾向于那些能促使有机体的基因得以传播的特性,而不管有机体是否直接繁殖出后代。亲属身上携带着我们的基因拷贝,所以我们才会对亲属给予照顾,而亲代投资(指对子女的投资)则得到了重新解释——它只不过是照顾亲属的一种特例而已。有机体可以通过帮助兄弟姐妹、侄子和侄女、外甥和外甥女等亲属的生存和繁衍来增加其基因繁殖的成功率,因为上述亲属身上都可能携带该有机体的基因,因此我们才会对亲属加以照顾。内含适应性理论对于我们如何考虑家庭、利他、帮助他人、群体的形成、攻击行为等问题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进化心理机制与功能分析

对进化如何运作的全面理解,使我们认识到有机体和自身行为是由基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产生的。组成人类心理的先天的信息加工机制不是被设计来解决任意的问题,而是被设计来解决那些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我们祖先所遇到的由物理的、生态的和社会的环境所带来的特定的适应性问题的心理机制。进化心理机制(evolved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存在于有机体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其存在是为了解决生存或繁衍问题。每种机制能加工的信息是有限的,它根据决断规则(design rules)将输入信息转换成输出信息,其输出是为解决某一特定的适应性问题。这里的决策规则是由“如果,那么”语句所组成的程序,比如“如果看到一条蛇,那就赶紧逃命吧”,或“如果我喜欢的那个人对我表现出兴趣,那就微笑并向他(她)靠近”。当然大多数决策规则至少包含几种可能的选择方案。进化形成的心理机制用于解决人类祖先面临的适应问题,即原始人类在进化历史中遇到的统计上反复出现的情境构成了一系列的适应性问题。这些情境选择出了一套能解决相关的适应性问题的认知机制,即进化形成的心理机制。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过去不仅在人类的身体和生存策略方面刻下了很深的烙印,同样也在人的心理和相互作用策略方面留下了印记,成为探索心理机制的基础。因此,人体结构及其心理机制可根据进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加以分析。

功能分析是理解心理机制的主要途径。所有的有机体都是适应的产物,适应是演化形成的解决生存和繁殖问题的方法,是通过选择形成的。人的某种特征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能够可靠地、有效地、经济地、精确地解决某种适应问题,这在身体结构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人的心理也是适应的产物,某种心理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能解决某种适应问题。心理学的任务就是去发现、描述或解释人的心理机制,而确定、描述和理解心理机制的主要途径是功能分析,即弄清某些特征或机制是用来解决哪些适应问题的,例如大部分女性怀孕初期会出现经常恶心、呕吐现象。从进化的功能分析角度看,这种反应有其功能价值。早在人类还在大量地吃未经加工的原始食物的时候,这些食物可能会带有细菌或毒素,而恶心和呕吐通常会发生在妊娠期的第一阶段,可以帮助正在发育的胎儿避免潜在的有毒物质的侵害。因为虽然妈妈或许能够忍受有毒物质的侵害,但是宝宝却忍受不了。蒂塞森等(Tiserson et al.,1985)[3]研究表明,在对400位孕妇进行的调查发现,孕妇感到恶心的特色食物的排列是:咖啡(129)、肉(124)、酒精饮料(79)和蔬菜(44),只有3位孕妇厌恶面包,没有一人厌恶谷类食物。不少孕妇闻到油煎或烤的食物时,会感到恶心,我们知道这些食物中包含致癌物质。呕吐可以阻止有毒物质进入母亲的血液系统,避免有毒物质影响胎儿。因此,如果孕妇非常恶心,吃不下东西,或者只能吃简单清淡的食物,那就会降低胎儿病从口入的风险。从根本上说,孕妇有恶心、呕吐的症状,总比流产要好。因此,有时常呕吐经历的女性,比起没有这样症状的女性来说,更少有流产的可能。有证据表明那些在最初三个月期间没有孕期恶心反应的女性经历自然流产的可能性是那些有恶心反应妇女的3倍。在一个对3853位孕妇的研究中发现,只有3.8%的在孕期有恶心反应的妇女有自然流产,而有10.4%的没有经历孕期恶心反应的妇女会自然流产。孕期恶心是一种适应机制,可防止母亲吃不利于胎儿发育的有毒食物。我们的身体有很多类似的机制,这是其中之一,即牺牲妈妈的舒适,保护宝宝的生命。

三、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要解决两类大的问题:生存和繁殖后代。人的心理就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过程而演化形成的。要成功的繁殖后代,就必须解决下面一些问题:成功的同性内竞争,获得令人喜欢的异性配偶;配偶选择,在潜在的配偶群中进行选择,选择那些对于个人成功有最大价值的配偶;怀孕,通过必需的性行为使受精或怀孕;配偶保持,防止同性成员的侵犯及配偶的背叛;亲本投入,进行一些必不可少的行为,确保后代的生存和生殖;额外的亲本投入,对与自己基因相关的亲戚进行投入。

关于生存与繁衍二者谁更重要,现代进化学家认为,生存不是人类最关键的问题,繁衍才是核心议题。在自然进化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就是繁衍,即传宗接代。没有繁衍,即没有基因的传递,则该族物种将消失。因此,罗伊·F.鲍迈斯特认为:今天所有人类都是物竞天择,适者“繁衍”的结果。

四、进化心理学的分析层次

进化心理学的分析可分三个层次。

(一)宏观层次

涉及整个物种的生存,用来解释人类共有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一般的进化理论,如内含适宜性理论,指个体将自身的基因遗传给未来一代的总体能力。促使这种能力最大化是人类适应的终极目的,因此,各个功能领域,如亲代投资领域、性选择领域的活动的最终指导原则都是满足内含适宜性理论。

(二)中观层次

涉及不同性别面临不同适应性问题而产生的不同心理机制。如亲代投资理论、性选择理论、互惠式利他主义理论等。亲代投资理论认为后代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对自身基因遗传的成功与否很重要,因此,与其他后代相比,任何物种都会为自己的后代投入更多的资源,对亲缘关系不确定或无亲缘关系的后代投入的资源就少。

(三)微观层次

涉及具体的进化理论,该层次的理论解释都是依据第二个层次的进化理论提出的,并且,每一个理论解释都说明了人类的一种用来解决特定适应性问题的特定心理机制。比如,可以依据亲代投资和性选择理论做出微观层次上的这样解释:由于男性想要更多的拥有带有自身基因的后代,因此他们在选择女性配偶时就应该对标志着生育力的一些外观线索比较敏感。男性很有可能已经进化出对女性外观线索敏感的心理机制,并且这种机制是为了帮助他们解决繁殖更有竞争力的后代这个适应性问题。再进一步推论,比如有关人类的亲代投资和性选择的理论,由于女性在对后代的投资(怀孕和哺乳等)上比男性更多,如果配偶不忠或不愿意为其投资,那么,女性付出的代价会非常巨大,不仅会因为怀孕丧失与其他男性接触的机会,而且还要独自承担养育后代的重任。因此,与男性相比,女性在选择配偶时就会更加谨慎,并且对男性的要求也相对更高。这已经进化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心理机制,并且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对女性的择偶行为产生影响,以便帮助女性解决她们所面临的特定适应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