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网络与认知
批判性思考
1.传统观点认为大脑是个体身心活动的“司令部”,那么在网络空间中大脑还是个体身心活动的“司令部”吗?个体如何对游戏时的“自我化身”进行脑区反应?
2.现实空间中个体可以通过钟表与日历确定时间,网络构成的虚拟空间让个体体验的是“永恒的时间”?网络时代我们拥有的时间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
3.网络空间中个体的高阶心理机能,如反省与推理,是不是跟现实空间存在本质的不同?用户的认知需要作为个体认知性动机,会影响他们在网络空间中的低阶或高阶心理机能吗?
4.网络空间中人们使用言语进行沟通能够满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需要吗?个体在什么情况下跟别人使用“躯体化网络流行语”进行沟通?
关键术语
游戏化身,真实性人格,交互性记忆,多任务并行,认知控制,社会学习,非线性思维,网络语言,认知需要,躯体化网络流行语
网络互联构建了人类新的生存空间,人类在现实空间已经形成的认知及信息加工机制如何再现或重塑于网络空间受到关注。网络作为一种环境刺激来源,只要同它相连,它就会持续不断地向用户的大脑输入信息。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网络载体能够提供图像、文字、声音、颜色等物理信息刺激。同时,由于网络也是人际沟通的一种中介,用户彼此间的印象知觉(热情与能力等),自我知觉及化身认同(个体对网络聊天的头像或特定游戏角色持有肯定的态度)会产生社会信息刺激。网络中的这些信息刺激会对网络用户的认知活动产生明显的影响,可以影响个体的低阶心理机能(直觉、注意、触觉等)与高阶心理机能(工作记忆、执行功能、反省思维与推理等),同时也可能促使个体更加明显地表现出非线性的思维模式。日渐明显的多任务并行(multitasking)信息加工模式对个体的认知控制以及儿童青少年的学业行为产生一些明显的影响。人格特质(认知需要)可能会对网络空间的认知活动有促进作用。不同认知需要的个体对于网络中的信息有不同的偏好。例如,高认知需要个体可能尤其会对于言语信息明显、图形信息弱化的网站有更大的兴趣;高认知需要个体可能会较少地使用启发式思维加工网络信息,相反他们可能会通过更多的认知努力深入思考问题。总之,网络已经对人们的很多认知活动产生了影响,这些认知活动正在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复杂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