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三高:管好盐勺子,看住油瓶子
我国膳食分为4个类型,广东人膳食平均一天6~7克食盐,最清淡;第二是上海型,上海人一天8~9克盐,他们喜欢放点糖,不太咸,这也很好;第三就是北京人,一天14~15克食盐,这样就多了,应该砍掉1/3或一半;食盐吃得最多的是东北人,一天18~19克食盐,这就太多了,要减掉一半以上。调查表明,东北人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病率高,广东人发病率就低。其中原因当然很多,但吃食盐多少是一大因素。
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食用的食盐不应该超过6克。人如果食盐过多,可能导致高血压。这里说的食盐量还得算上调味品、佐料、半成品等的含盐量,把它们全部加起来,总量不能超过6克。如果食盐使用量严格控制在6克以下,大多数轻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可降到正常水平。所有的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控制加上饮食控制后,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世界公认的是每人每日的食盐量为5克,最近一些欧美国家建议将食盐量降至每天2~3克。
具体来讲,一个三口之家,一个月下来,食盐消耗量应该控制在300~350克,酱油使用量应该在1瓶到1瓶半之间。既然吃盐过量这么危险,很多人的口味又偏重,该怎么办呢?
1.多吃新鲜蔬菜,多用其他调味品。新鲜的蔬菜味道鲜美,有的还可生吃。在烹调时尽量少放盐,就能保存食物原来的味道。在煮菜时,不妨多用醋、辣椒、胡椒、桂皮、八角、芥末、芝麻、核桃、紫菜、香油等调味品。这样一来,味道又够,用盐又少。
2.自己动手,集中放盐。外卖和饭店的食物大多偏咸,消费者多盐量没法控制。特别是那些自己喜欢吃又偏咸的食物,实在让人难以舍弃。每日在6克食盐的范围内,将食盐分别放入各道菜中,结果可能是每一样菜的味道都很淡。因此,某道菜把盐放够,其他菜尽量减少盐量或不放盐,这样盐量控制住了,饭菜的美味照样享受,可谓一举两得。
3.从加盐炒菜变成蘸调味汁吃菜。食用油同样需要严防死守,有一个实验,在韩国,美国人的胆固醇高,韩国兵的胆固醇低,后来换饭吃,交替两个月,后来发现韩国兵的胆固醇上去了,美国兵的胆固醇下去了。还有对日本做了一个实验,一个是东京的日本人,一个是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人,还有在夏威夷旧金山的日本人。结果发现,都是日本人,但是东京的日本人,按照东方的习惯,胆固醇最低,加利福尼亚的胆固醇最高,夏威夷在东西方之间,适中,结果东京的日本人死亡率低,加州的日本人胆固醇高,动脉硬化多。
上海交通大学发表的研究显示,目前中国人肥胖增长的速度已经全球第二,仅次于墨西哥。《生命时报》联合搜狐社区进行的调查也显示,参与者中,90%多的人表示周围的胖人越来越多。其中,39.8%的人5年来腰围增长了1~2厘米,31.7%的人增长了3~4厘米,12.2%的人腰围增长了5~6厘米,4.4%的人增长了8厘米以上的人。更有不少人表示,5年之内自己体重猛增5千克左右。
说到降低胆固醇,和食用油使用不当、不控制有很大关系。有些人错误地认为食用油是植物油、素油、低脂肪油就不会催肥,实际上根本没有低脂肪的油这一说,所有烹调油的脂肪含量都是在99%以上才算是合格产品,这就是说什么油吃多了都得发胖。我建议朋友们对油采取三主张。
第一主张:减半使用
指传统用油量要减半,大家现在的每日用油量为80克,如果按照营养学家建议的每人每日25克,可能会有很大一部分人不适应,改不了,因此建议日常生活中用油先减一半,血脂高的人减2/3,一般人少吃一半。
第二主张:搭配花样换着吃
指我们老百姓在平时用油时,应适当搭配一些高端食用油,如红花籽油、橄榄油、核桃油、山茶籽油等,比如我们每买3斤的花生油,就要换着用1升的核桃油。人体的大脑细胞,神经系统发育都需要这种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用油。
第三主张:低温炒菜和储藏
指做菜用油时要注意温度,以不超过3成热油温(90度)为佳。高温油氧化快,营养会被破坏。氧化后会产生过氧化物和一些致癌物质,过氧化物会影响人体心血管功能。而且,食用油的储藏也要低温,不要放在炉灶的旁边,这样天天受热,也会让食用油氧化。
知识链接:橄榄油是最好的食用油吗?
橄榄油只是一种比较好的食用油,它油酸含量高,可达70%以上。油酸是一种单不饱和脂肪酸。有一些实验结果显示,如果把食谱中的饱和脂肪(比如动物油、奶油等)换成不饱和脂肪,会有利于减少冠心病的发生风险。不过,单不饱和脂肪酸并非橄榄油所独有,芥花籽油也含有很高含量的油酸。
婴幼儿生长旺盛,对胆固醇的需求量更大。在母乳中,胆固醇的含量在115~150毫克/升的范围。所以说橄榄油组成不符合婴幼儿的营养需求,与母乳中的脂肪组成更是相去甚远。
橄榄油适合凉拌而不适合炒菜。“好的橄榄油”应该是冷榨未精炼的,含有更多独特的多酚化合物。这些多酚化合物的“保健功能”来自于抗氧化,加热就是一种严峻的氧化,高温炒菜时,橄榄油的独特营养物质就丧失大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