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田园综合体”成了风行全国各地和行业的热词,这是笔者始料未及的。当初有心无意地“发明”了这么一个词,而今它成了一个热词、一个时代现象,进而会成为一个起到作用、留下历史印记的专有名词,无论如何,作为一个建筑学专业的毕业生,笔者内心是非常高兴的!
过去长期从事城市综合体规划、开发、运营工作,笔者习惯用建筑学、城市规划的视角来看社会经济发展状态、城镇化现象,以及与此有关的行业演变。在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了几十年以后,我一直认为未来有两个方向会是需要重点研究的领域,一个是城市更新,一个就是乡村现代化。
2011—2012年,笔者在北大光华EMBA作毕业论文,借鉴城市综合体方法论里产业融合与业态综合运营的思维逻辑,并且用“田园”来表达美好人居环境的理想,提出了“田园综合体”这个概念。当时,好多同事同学还表示这个词有点生硬,没想到今天广为人知,念起来也不再觉得生僻拗口了。
在完成论文后,我和同事们勇敢地在全国寻找实践的机会,在跑了全国好多省市之后,这个不太说得清楚、当时绝大多数地方并不关注的发展模式,最终幸运地得以在无锡阳山落地实施, ;田园东方项目第一期完整建成并付诸运营。在无锡阳山实践的最初四五年里,我们跌跌撞撞,反复折腾。其实要感谢这段不为大多数内外部人理解的“折腾期”,我们在坚持中不断思考,完善了我们的理论和实践模型,并在过程中丰富了顶层设计、产业模型、运营逻辑。现在,我们提出的“田园综合体模式的三农社会生态生长模型”,是在实践中逐步想通的。
今天,迎来了乡村振兴的大背景、大思潮、大实践,田园综合体作为一种可操作的模式被广泛关注、广为应用。我和伙伴们除了高兴,也非常欣慰。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个领域的实践中,绽放“芳华”,是这个时代多大的幸事呀!
在笔者的初心里,田园综合体是一种商业模式、一个理想乡村生活模型。这个概念被采纳进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后,从上到下,人们赋予了它更多新的含义。而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通过更多经得起时间检验、有影响力的项目实践,来验证我们提出的这个模式跑得通、可借鉴,传播四方!如今我们来到了祖国更多的地方,通过项目实践,希望将我们的思考和实践成就,留在美丽中国的美好环境中,留在人们美好的生活里!
有人问,你们为什么叫“田园东方”而不是更容易理解的“东方田园”?我说,“东方田园”听起来只是一个项目,而“田园东方”是愿景!感谢田园东方的伙伴们,没有什么比能一起从事一场有机遇、有召唤、有意义、能成就的事业更美好的人生了。感谢一路同行的伙伴,感谢帮助我们的朋友,感谢阳山镇,感谢万达集团、东方园林给过我的平台。
伙伴们让我把这几年关于田园综合体的零散文章、思考写成书,但我更想写的,不是“田园综合体”,而是“新田园主义”。“田园综合体”只是暂时的概念、热潮,而对于“新田园主义”的追索,却可以让我们长期思考。请大家看正文吧,虽然仍只是浅浅的思考。
特别感谢乔金亮、周琳、张金玲、段醒予等帮助我整理书稿,还有方森在当年帮助我完成论文,感谢北大陈玉宇老师的关心指导,感谢周其仁教授给了我鼓励和鞭策。
最后,最要感谢的是我的爱人,是她在第一个项目实践最困难的时候,住在“村子”里,以“一己之力”,开办了拾房书院和今天的稼圃集民宿。这个呈现“拾房村故事”的地方,是新田园主义精神和实践内核呈现的中心!当然,在这个有福的事业里,也孕育了我们幸福美好的生活!
在2014年示范区开业前,我构想了一句饱含情怀的宣传语:“复兴田园,寻回初心”。一位有心的朋友在当时项目村道边写着这句话的广告牌前,抓拍了一张一群扎着红领巾的少年在这句口号下跑过的照片。从此,我把这张照片作为我的微信封面。“复兴田园,寻回初心”这句口号挂在我的微信头像上面,始终不变!
张诚
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