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如何进行多元话语分析
按照前面的分析,采用多元话语分析模式来对某种“社会现实”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就是对人们在特定话语系统的约束和引导下将这一“社会现实”建构出来的过程和机制加以考察。这里的工作具体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一)话语策略及其社会效应分析
首先,是要对该时间、空间范围内的人们以各种话语形式(日常生活中的言论、新闻报道、政府文件、书刊文章、日记、书信、广告、电影、电视节目、音乐、时装、建筑等)来建构某一社会现实(譬如“残疾人”“靓女”“农民工”“吸毒”“自杀”“经济增长”等)时所采用的话语策略及其社会效应进行分析。对话语策略的分析又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对特定话语形式所采用的对象描述策略加以分析,即分析说话者采用了哪些词语来描述被言说的对象。如果对象是“残疾人”的话,我们用什么词语来描述呢?不是所有的国家在所有的时候都用“残疾人”这个词来描述我们现在所说的“残疾人”,描述我们说的“残疾人”的名称是有很多的,如“残疾人士”“残障人士”等,哪个词更合适是有讲究的。每一个不同的名词背后都有一套理念,是有一套价值观念的。它就等于代表了一套不同的关于“残疾人”的话语系统。即使是同样使用“残疾人”这个词汇的话语,其内涵和外延也并非一定相同。所以你首先要看他是采用了什么词来描述他的言说对象,分析它们是属于哪一套关于“残疾人”的话语体系。
第二,是对特定话语形式采用的陈述模式进行分析,分析说话者采用了哪些陈述模式来陈述他要表达的内容。陈述模式有很多,有量化的模式,有质性的模式,有表格模式、图像模式、公式模式、模型模式、混合模式等,有各种各样的模式。不同的话语系统有不同的陈述模式。比如说现代临床医学的陈述模式,它的表达方式是要求尽量客观,尽量准确。如果今天你去做体质方面的检查,医生最终会给你一份体检结果表,这是一套表格式的量化陈述模式。其他医学话语系统下的说话者可能就会用另外的陈述模式。譬如中医就有中医的一套陈述模式,它和西医的陈述模式之间有很大差别。不同的话语系统其陈述模式可能会不一样。
第三,是对说话者采用的修辞策略进行分析,分析说话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段(腔调、节奏、省略、重复、语词或句子的先后次序、排比和比喻等手段的运用、对权威话语或相关文献的引用方式等)来进行言说,通过这些修辞手段他试图突出或强调的东西是什么。
第四,就是对说话者的主题构成策略进行分析。他用什么方式去强化他的主题,比如他这个主题是先表达出来,然后分一二三四五提出论据去支持它呢,还是先提出论据再提出论点呢?他提出来作为立论基础的那些根据又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些东西有资格成为他立论的根据,而其他一些东西则不能呢?在同一个问题上,除了他正在着力加以论证的主题(论点)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可能的主题(论点)?如果有,为什么他要将其他可能的主题(论点)加以排除?根据又是什么?等等。
这四个方面就构成了我们说的一个言说者或者一个书写者在言说或书写自己的话语时所采用的一些话语策略。举个例子来讲,你遇到一个所谓的“打工仔”向你讲述他自己的故事的时候,或者得到一份有关“打工仔”的新闻报道、学术论文、日记书信,或者一部关于“打工仔”的电视连续剧,或者一份关于“农民工”的政府文件等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这些言辞或文本向你展示的那些东西就是些纯粹自然、客观的东西。这些言辞或文本展示给你的那些内容,本身已经是一种话语建构。这些言辞或文本的作者在言说这些话语或书写这些文本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会考虑什么东西应该告诉你,什么东西不应该告诉你,重点应该告诉你什么,不该告诉你什么。因此,你要分析他是用什么样的词语来描述他的言说对象、用什么陈述模式来陈述他的故事、用什么修辞策略来修饰他的言说效果,以及他的言说大概隐隐约约在强化一个什么样的主题,等等。话语分析首先就是要去分析这么一些东西。
完成了话语策略方面的分析之后,紧接着要去分析的就是话语的社会效应,即是要去分析上述有关某一社会现实的那些话语对于社会世界的运行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这些话语在此时此地的社会生活中到底各自具有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它们是通过一些什么样的具体方式、途径和机制来影响社会生活的,等等。这也是话语分析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内容。关于这一点,我目前在细节上研究得还不够,还无法给你们讲多一点内容。
(二)话语系统及其话语规则和作用机制分析
其次,就是要对这些策略背后的话语系统以及它们的话语构成规则和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刚才是分析各种话语形式所言说的那套话语中采用了什么样的对象建构策略、什么样的陈述策略、什么样的修辞策略,以及什么样的主题强调策略。但那些言说者为什么会采用这样一套策略呢?为什么不采用一些别的策略呢?这就涉及言说者/书写者在说话或书写的时候,所受影响最大的一种或某几种话语构成或话语构型,或者更通俗一些说即“话语系统”,以及跟它相连的话语的构成规则是什么。你要去了解一个言说者或书写者受到什么话语系统的影响,他日常处于其下的话语系统是什么。当然这个步骤比较难,但是你必须要做。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你就不能理解他的话为什么是这样说的,他为什么会说这些,你就很可能把他说的当成是事实本身了。因为他这样说,其实不一定是事实,不是说一定不是,也可能是。但究竟是不是我们很难判断,我们一定要了解在背后支配着这个人言语行为的那套话语系统以及相关的话语构成规则,我们对这套话语系统及其相关规则的了解越多越深入,我们对这个人言辞的可靠性就会相对更加了解。(可以把言辞理解为言语行为的产物)
对话语系统以及话语构成规则的分析我们也可从四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是话语对象构成的规则。在文本作者所处的话语系统当中,可以言说的主要对象是哪些?这些对象是由哪些人在什么样的时间、空间区域中依据一些什么样的标准界定出来的?将一些事物归入这一对象而将其他一些事物排除在这一对象之外的根据是什么?等等。例如我们前面讲的“残疾人”现象,它就总是由特定的一些人,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情境条件下,依据一些特定的理据,借助于一些特定标准界定或者说“建构”出来的。一套特定的“残疾人”话语,总是会就自己所言说的“残疾人”的定义(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界定为“残疾人”)、界定者的标准(什么样的人才能具有为“残疾人”下定义的资格)等做出相对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就是一套特定的有关“残疾人”这一话语对象的构成规则。
第二是陈述构成的规则。即什么人可以在什么情境之下,以什么方式,对什么内容加以陈述。举个例子来说,政府工作报告要由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发表,这就是我们的官方政治话语规则。总理的身份以及所处的话语系统决定了他在那个时间、那个场合,以那种方式来说那些内容。他不能在别的时候、别的场合来说这些,也不能在那个时候、那个场合说其他东西,而且也只能以那种方式说,不能以别的方式说,这就是话语构成的规则。我们对调查对象进行访谈的时候面临的情境也是一样的。访谈的时候被访者也会对自己被访的身份做一个界定,他也会想在此时此刻我的身份是什么,我的角色是什么,我可以说什么,我不可以说什么。那么他在这个时候如何界定自己,以及如何根据对自己角色的界定来决定自己什么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都取决于他自己脑子里面已经有的某一套话语系统。
第三是对修辞构成规则的分析。不同的话语系统有不同的修辞模式。政府的官方话语有政府官方的一套修辞模式,这套模式中的某些修辞只能使用在特定对象身上,如“伟大的、光荣的”中国共产党,“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等等。学术话语也有学术话语的规则,过去的学术话语跟现在的学术话语规则也不一样,现在的学术话语有自己一整套的规则。比如一篇学术论文一开始要提出自己的问题,要做文献评估,然后要交代你自己的研究方案,再陈述你的资料来源,你的研究过程,最后是你的研究结论,这是一整套非常刻板化的八股文式的东西。它的陈述也要求非常客观。如果你引用谁的话必须要注释,注释的格式也很有讲究……你违反了这些规则,你就不合格,就会拿不到学位。在大学里面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说白了就是要学习如何按学术界的规则去说话,否则你就不能毕业。
第四是主题构成的规则。不同的话语系统可能会有不同的主题构成规则,譬如,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系统之内,基本的论述主题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或“生产关系一定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或“上层建筑一定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或“社会意识状况一定要与社会存在状况相适应”)、“阶级斗争推动着历史进步”、“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要替代资本主义社会”等。只有这些主题(论点)才是可以选择的主题,凡是与这些主题相对立的主题都应该受到排斥。用来论证这些主题的基本根据则主要包括“历史事实”,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等。
在分析完了话语系统及其相应的话语构成规则之后,我们还要对这些话语构成规则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要去探讨和揭示各个话语系统及其话语构成规则是通过什么途径、以什么方式作用于言说者,使得言说者/书写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这些规则去言说、去书写。这也当是话语分析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社会世界中,不同的话语系统对于行动者可能会有非常不同的作用途径和作用方式。譬如和民间话语系统相比,官方话语就可能更多地通过一些正式的、制度化的渠道,以行政运作的方式来对行动者发生作用。而前者可能通过一些非正式的、零散的渠道,以口传一类的初级传播范式来对行动者发生影响。
(三)发掘和展示话语建构的多元性
多元话语分析的第三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去发掘和展示话语建构的多元性。不同的话语系统可能会有不同的话语对象构成规则、不同的陈述构成规则、不同的修辞构成规则、不同的主题构成规则。话语的分类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根据话语所在的领域将其分成官方话语和民间话语:官方话语里有政治话语还有别的如外交话语,外交话语有外交的一套辞令,对外的和对内的不一样;在民间话语里面还有行业话语,比如学术话语是一套话语,商业话语是一套话语。还有公开的话语以及“黑话”之间的区分;还有成人话语和儿童话语;等等。这些都是不同的。在学术话语内部又可以按研究对象分为哲学话语、经济学话语、社会学话语、政治学话语、历史学话语等;在学科内部又可以按理论取向区分出不同的一些话语,如在社会学内部就可以区分出马克思主义话语、功能主义话语、现象学社会学话语、理性选择学派话语等。总之,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话语系统,它们可能各有自己的一套对象构成规则、陈述构成规则、修辞构成规则和主题构成规则。在不同话语系统的约束和引导下,人们对现实就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和言说,因而也就会有不同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人们如果依照这些不同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去行动,就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效果。例如,像福柯所说的那样,当我们在前精神病学话语的约束和引导下,将“疯子”看成和说成是一种虽然异于我们但并非在智力或其他能力方面低于我们的个人类型时,我们最多是会将“疯子”驱赶到另一个地方居住,而不会将其当作“病人”隔离起来、监禁起来加以控制和矫治。或者,像我在讨论“现代化”的那篇文章中所说的那样,当我们在所谓的“英格尔斯现代化指标体系”这套话语系统的约束和引导下去看待和言说“现代化”过程时,我们就会努力地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人均预期寿命”“城市化比重”等指标作为实践工作和政策促进的基本方向甚至唯一方向。但当我们将自己置于帕森斯的“现代化”话语系统之下时,我们的实践工作和政策促进的努力方向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这里面每一种感受、理解和言说及其相应的观念和行为方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点,当然也都会有自己的局限。你要把它们罗列出来说哪一种绝对要比另一种更加正确、更加好,这个是很难判断的。所以我主张不做这种绝对的是非优劣判断,我们最好是去把不同的话语做比较,看它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这样的话我们就能明白每一种话语的优点和缺点。在这个情况下面,我们的视野就开阔了。应该尽量从多种角度进行,应该尽量将话语建构的多种可能性揭示出来、展现出来,使人们真正意识到社会现象的话语建构性,意识到自己所在的话语系统的局限性。在实际生活中,可能是多种话语系统中的某一种或几种话语系统占据着主导或优势地位,从而约束和引导着人们朝着与这种(或几种)话语系统相适应的方向去感受、思维、言说和行动。但在多元话语分析中我们应该去探讨有无朝着其他方向去感受、思维、言说和行动的可能性,如果我们的感受、思维、言说和行动是在另外一些不同的话语系统的约束和引导下来进行的,那么又会有什么样的一些结果,等等。通过这种多元化的分析,我们得以跨越自身所在话语系统的界限,达到一种对社会现象的多元理解,进而实现各种不同话语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谐共存。
上述分析工作具体来说又至少包括以下相互关联的几个方面。我们在这里简单地提一下,不展开说了。一个方面就是要对互有关联的不同话语系统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所谓互有关联的话语系统,指的是那些话语对象在外部特征上存在着一定类似之处的话语系统。例如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一书中提到的现代精神病学话语和之前社会上流行的有关“疯子”的话语、传统医学话语和现代临床医学话语等。互有关联的不同话语系统可能会在话语构成规则(既可能在对象构成规则、陈述构成规则、修辞构成规则和主题构成规则四个方面都有较大差别,也有可能只在其中的某一或某些方面有较大差别。至于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到底在何处,有多大差别,这是一个经验的问题,而非一个理论的问题,需要通过具体的经验考察来加以回答)、作用机制和社会效应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对这些差别进行分析是我们对社会世界的话语建构过程达到多元化理解的基本前提之一。另一个方面则是要对互有关联的不同话语系统之间的相容性问题进行分析。前一个方面是要对互有关联的不同话语系统之间的相异之处进行分析,以明白它们之间的差别何在。这后一个方面则是相反,是要对互有关联的不同话语系统之间可能存在的相通之处进行分析,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何在。显然,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与理解互有关联的不同话语系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更好地理解属于不同话语系统的人们的话语行为,都是具有相当意义的。
以上讲的是采用多元话语分析模式去对一项社会现实进行研究时所包含的一些基本环节。其实,它也适合于用来对我们所进行的上述这一社会研究过程本身进行反思性分析。如前所述,我们的社会研究过程本身也不过是我们这些社会研究人员在自身所属的特定话语系统的约束和引导下对作为我们研究对象的那一社会现实(实质即特定时间、空间下的人们如何在特定话语系统的约束和引导下将某一社会现实建构出来的过程)进行话语建构的过程。因此,对于这一话语建构过程,我们同样可以采用多元话语分析的方法来加以分析。其具体环节也和上面说的一样:对研究者在作为研究成果的那些文本中采用的话语策略及其社会效应进行分析;对在这些话语策略背后支配着研究人员话语行为的话语系统及其构成规则、作用机制等进行分析;对研究成果的多元可能性进行分析;等等。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展开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