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北京话语法演变专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章 长时副词“且”的来源及发展

4.1 引言

在当代北京话中,“且”有三种特殊用法,第一种是介词用法,相当于“从”,请看用例:

(1)这小孩子呢,更甭说了,也不知道哪天就走了,哪天。那最近又去了一趟葫芦岛,头两天回来的。到处去体验生活。且十一岁就开始,就出去了。拍那“烽火少年”,东北。那个,多冷的气候啊,有人看着呢,有人专人照顾他。且十一岁,今年二十二。去了好多地儿。(《当代北京口语语料库》)

(2)现在生活也都好。就像我们这早上这牛街好多老太太吧,您看吧,都是提搂着篮子,老太太精精神儿神儿干干净儿,且牛街北口儿您看吧,陆陆续续地都奔自由市场。(《当代北京口语语料库》)

弥松颐(1999)说这种用法主要是郊县的人说,城里头的人不怎么说。这种用法在蔡友梅等清末民初的京味儿小说作家笔下很常见:

(3)饮酒中间,宾主闲谈,无非是富贵功名,声色货利,德爷听着且心里要恶心。(《大车杨》)

(4)周廉先拜了祠堂,随后到张氏屋中,给张氏磕头,张氏倒是且心里高兴,夸奖了周廉几句,又问了凤仙好。(《过新年》)

(5)这点儿德行,我真不好说,他们这真叫作猪八戒吃炒肝儿—自餐骨肉,使这宗减心钱,吃什么也且脊梁骨下去,不得噎膈也得转食。(《大兴王》)

蔡友梅自小在东城炮局胡同长大,是典型的“城里人”,可见“且”的介词用法由清末发展至今,使用范围在逐渐萎缩。

第二种用法是程度副词用法(下文统称“且程度”),这种用法也日益边缘化,请看用例:

(6)哟,我们单位可也挺困难的。它给且不容易呢,给就太平庄儿的给了。(《当代北京口语语料库》)

(7)那儿且比这儿大呢。(《北京方言词典》)

(8)且早呢。(《如何整理与归纳口语句型》)

这种用法在清末民初已有用例,请看:

(9)后又冷笑两声道:“你别倚着你是议员,有多少朋友,替你出主意,我眉春,要是下个贴子,约几个人,且比你认识人多!”说罢,忿忿的站起身来,在地下来回走溜儿。(《七妻之议员》)

(10)他的意思是说,像这样武艺,还要卖钱,就是我看,我都不给。天桥的把势,且比这个强,还没有给钱呢,这两手儿谁给钱谁都是大头。(《滑稽侠客》)

与上述两种用法的颓势相比,“且”的第三种特殊用法—长时副词用法(下文统称“且长时”),发展态势则恰恰相反,请看用例:

(11)南营房近百个院落基本是一个模样,要是你忘了门牌号走错了门,且得找呢,找大半天也未必能找到自己的家门;就是找到了,站在院里你也会奇怪,这是我们家吗?(《状元媒》)

(12)有时候儿排半天队,人特别多,完了以后,一等等半个小时,就没有,没有车。到了那边儿,倒车的时候儿呢,人也特别拥挤,且等呢!一等,什么倒,倒那个三百三十四路,我们跟那儿等车就等了那个什么,二十多分钟。(《当代北京口语语料库》)

(13)你说一个孩子买一件儿毛衣,或者买一件儿那个登山服什么的,或者买件儿罩衣什么的,你且穿不坏呢。(《当代北京口语语 料库》)

(14)已经退休十几年的赵师傅说过去早上起来一开水龙头,从水管子里流出来的水,哎呦,都是黄绿汤子,还有味儿,想见着透亮的,且着呢!(《乙酉大洗礼》)

句(11)—(14)中的长时副词“且”是本章的研究对象。在北京话日益受到普通话同化的大背景下,“且长时”这个地域色彩极为强烈的口语词却迸发出勃勃生机,不仅成为当代北京话中最具辨识度的口语标记词之一,在日常交际中也受到了非母语者的青睐。一些在北京工作生活的非京籍作家在作品中已经熟稔地使用该词,请看:

(15)黄大山不接:“挺大的汉子,吃这干啥,留给冬冬吧!动了手术且得补养呢!”(《黄大山与白菊花》)

(16)他问明了陆的新屋在河那边山冲里的煤喜后山,过了河还有七八里地,且得走一阵。(《一个人的圣经》)

(17)接着他又说,你晚上过来吧,我请你吃饭。我说,我请我请。那你什么时候请啊!我略微沉吟一下:等我发工资吧。他泄了气:且着呢!(《颠倒众生的糊涂》)

(18)那就彻底完了,我看证监会且得查呢!(《窃听风云》)

句(18)值得关注,《窃听风云》是一部香港题材的影视作品,该用例显示出“且长时”进入共同语的潜力。笔者揣测,“且长时”使用者范围的扩大,并非完全出于人们对京腔京韵的追捧,很大程度上是语言要素自身的特点决定的。较之普通话的同类表达,“且长时”也许在表义上更为精密、丰富?更利于描述某种特殊情境?为了更好解答上述疑问,本章将在共时层面考察“且长时”的表义特点和类型。此外,“且长时”的来源也是我们特别感兴趣的议题,在汉语史上和普通话中,“且”可表“暂且”,是典型的短时副词用法,请看:

(19)你且在这路旁边树林中,将就歇歇,养养精神再走罢。(《官话类编》)

(20)他一会儿就回来,你且等一下。(《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一个语法形式同时可以表达两种截然相反的意义,这是极为罕见的。“且”的长时副词用法由何而来?是由短时副词用法转换而来还是另有来源?我们倾向于是“且程度”发展出了“且长时”用法,第4.3节将做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