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结语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因陀罗网部分中包含整体的隐喻,自然天道与人的理解间存在着的不可通约性也有了生命传播通约的可能性。生命传播试图探索在互联网技术支撑下将社会各界连接起来、让社会变得美好的形式与方式,指出人内在性的外部化和外在性的内部化的不断往复互动,螺旋上升的人内传播与基于人内传播的认知叙事成就着自我,也成就着共同的传播行动,指引我们更加关注人们的器官感官在传播中的并行不悖,无说之说、无用之用在传播中释放出来,追问个体感知知觉的能力。
有关生命的叙事是又一场认知革命,它成为认知叙事、故事叙事、信息叙事、公共叙事、公益叙事等的基础。正因如此,从生命传播上看,日常生活中的传播从自我展示的功能转变为以公共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分享、感恩、结缘、倡导、激励,发挥了弥合社会的功能。生命传播亦是公益传播与公共传播的另外一种“传播、行动、改变”的存在方式,只有在生命传播的基础上,公益传播与公共传播方能持久发展。
总之,生命传播强调一种以“知性”提供可能的辩证的和整体与个体相对应的主体性,这使得传播运动往复不是机械和原地的活动,而具有了运思上升变化的可能。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要求我们回到具体、鲜活的人事中去。少有人能充分感知陌生的人事,它们与每个人生活、生命内外间的张力时刻在发生,部分与整体的颠倒也正是在传播中不经意地产生的。沟通所带来的疏离无处不在,它一方面是让我们离真相渐行渐远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让我们看到未来的希望所在。正如别林斯基所言,“时间之后,一切各归其位”,归的是“生命”之位,生命的生成、存续、坠落或升腾是将爱、生命的体验融于日常生活中,融于传播实践与行动中的形成过程。生命传播依附于每一个创造故事的人、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互联网基于生命认知底色的表达与互动已交织成历史必然性的回声,荡漾在现在,叩响着未来。
(作者师曾志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周慎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