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逻辑与价值理性——网络文化的辩证思维[11]
以1994年中国全面接入国际互联网为起始,我国在网络时代至今已走过17年的历程。近年来,互联网在体量上的迅猛增长与形式上的日益纷繁令人惊叹,各界关于此类的研究文章每年也呈几何级数增长。与网络时代及其背景下文化变迁相关的学术著作,大多意图在两个方向上有所成就:一种是从网络的角度看文化,强调从网络的技术特点切入,突出由技术变革所导致的文化范式变迁;另一种是从文化的视角看网络,主要从文化的基本特性出发,强调由网络内容的文化属性所引发的网络乃至社会范式转型。关于此类问题的写作正因为时刻受到这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引导而显艰苦。不容否认的是,网络文化作为新兴技术与文化内容的综合体,如果只单纯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会有失偏颇。
网络的“文化化”与文化的“网络化”相互激荡。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探索新时期中国文化产业的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是文化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每一位从事文化产业研究的学者所面临的挑战。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拨开迷雾,应对当下这种纷繁复杂的局面?庹祖海所著的《网络时代的文化思维》一书,也许能在很多方面给出答案。本书作者早年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主攻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走上工作岗位后,从事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至今已近20年。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催生了他勤于思考和善于总结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在这本集合了作者20多年来对我国文化市场、网络文化、互联网及其相关产业的认识思考和实践经验总结的著作中,他有意识地面对这一挑战,将文化价值与经济发展的互动融为一体进行观察,围绕政府引导网络文化、规范文化市场、推进文化产业的政策与实践提出自己的思考。
《网络时代的文化思维》共分为个三章节:文化与网络、文化与市场、文化与社会,每章约15篇文章。第一章总领全书,概述网络时代下的文化现象和网络文化产业;第二章延伸细节,评述不同门类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政府对市场的调控手段。在前两章中,作者针对我国网络文化变迁、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市场监管中的现象及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既有宏观层面的概述,又有微观层面的阐释;既有从政府公共管理角度的评价,又有从文化产业经营角度的分析。在第三章里,作者从文艺学、艺术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文化的使命、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文化政策的趋势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全书论述的视野并不仅限于网络文化,而是剖析了网络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和文化市场走向,以及政府、企业和个人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文化应有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作者亲切、简洁的表达方式让许多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议题显得生动平实,富有较强的感染力。
一、作为先进文化:网络文化的价值本质
一般意义上,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述,网络文化具有超越时空、自主互动、多样多变、虚拟现实等特征,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和现实世界的渗透、融合越来越深,网络的虚拟性越来越不鲜明”。
针对网络跨时空、跨地域的特性,作者指出,“在互联网发展初期,西方一些政治家断言,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将使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出现危机,他们认为终于找到了一个和平演变的好工具可以搞垮中国。但实际上,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就是和互联网的特点相融合的,而且和网络发展的特点高度一致”。作者将网络文化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进行表述,不仅是他的工作立场,也是他的价值立场。
作者的论述具有历史的深度和时代的高度。他认为国家和社会所强调的网络文化,就是健康、积极、具有正面价值的网络文化,对此他引用了毛泽东和邓小平对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定义来加以印证,认为网络文化正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正是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文化。在作者看来,“网络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基于文化体系信仰层面的东西,即我们现在讲的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观)”。作者抓住了网络文化的价值本质,也找到了网络文化建设的理论原点。
作者旗帜鲜明地给出了“我们对待互联网是看成异己的东西加以防范还是看成自己的东西加以使用呢?”这类问题的答案。他认为,“这两者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刚开始我们更多地把它看成是对我们有威胁的东西,首先是管理。但现在我们明白了它对我们是有用的东西,先要把它建设好,建设好以后再加以管理,我觉得这样的开放态度也是和网络的特性相一致的”。当然,我国确实也面临着网络带来的文化入侵,作者把中国打赢这场“文化反侵略战争”的信心归结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发展中国家只要坚守信息及文化领域中的国家主权,坚持世界文化多样性原则,大力进行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也是能够对抗西方的信息文化霸权的。中国互联网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证明,尽管中国的技术落后于美国,但在内容服务和商业模式上,中国网络企业却多次以小胜大,以弱搏强……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了解和运用。”
毋庸置疑,文化在当今国际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也是民族精神的反映,肩负着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这是庹祖海在《让国旗飘扬在文化的天空》中的一句话。文为心声,作者务实的人品学识和真切的民族情怀,不经意地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二、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网络文化管理的双重职责
作为一名承担着规范网络文化市场、管理网络文化产业和引导网络文化价值的政府公务人员,作者力求从更宏观的叙事角度来看待网络文化的问题,检讨近年来政府文化管理的得失。他提出政治、经济、时空面貌、信息传媒和国际文化环境等决定文化发展价值取向的五大因素,指出建设和谐网络文化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包括文化的主导性与多样性的关系、民族与世界的关系、传统与当代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
在网络文化建设方面,政府通过制度创新与规范,促进网络文化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的新要求。作者提出,“积极运用新技术完善网络运行制度,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掌握好真实与虚拟的平衡,营造自由而又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完善网络运行制度,就是要充分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积极实施网络文化管理的监督职能、引导职能、规范职能、惩戒职能,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督、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网格文化管理体制和机制,推动网络文化健康发展。这些措施具体体现在:一要健全法律法规,提高依法管理水平;二要以技术突破带动网络文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三要以行业自律为重点,积极推进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在文化市场管理方面,作者的观点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他在文章中着重强调,“我们总结改革开放30年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文化市场都是自发创造出来的,然后上升为合法化,这是尊重人民群众和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这是文化市场发展管理上的一条经验。第二是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主要的出发点和基础”。
基于自身丰富的实操经验和对宏观政策的把握,作者运用了大量实例和数据论证了网络游戏的文化定位、网络动漫产业的发展机理、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趋势等。同时,他还独到地提出了政府进行文化产业管理能力建设的建议。比如,行业协会的建设可以解决文化产业的自主管理问题;不能靠控制经营者数量的方式来整顿网吧、网络游戏市场,因为“这种治乱的对象应当是违法行为,但是板子却往往首先打在总量上”;政府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伦理教育,促使人们自觉树立网络文化自律意识,遵守网络道德,不断巩固网上社会主义思想阵地。
在对待网络文化企业上,作者认为政府也应该态度鲜明,既然“网络文化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属于文化范畴”,这就决定了网络文化企业的定位,因此“网络文化企业的第一身份应当是文化企业,而不是别的”。互联网企业要切实肩负起自己的文化责任和社会责任,加强自律,文明办网。
三、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作为文本的网络研究
新世纪的学术转型是在社会转型、范式转换与学科重组中重新确定边界的过程,这为文艺理论和文化研究开掘新的学科提供了增长点。现实中,我们看到哲学、文学、历史等学科在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浪潮中不断被边缘化,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文化的现代化在转型中如何独善其身或兼济天下?文化生产在本质上是意义、价值、符号和情感的生产,是精神生产。文化产业的价值多元、文化产品的意义多样,为文艺理论和文化研究学的跨学科努力提供了现实的基础。文化开拓的起点和基点在于对文本的深切关照和价值彰显。文化艺术的形式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革新而不断发生变化。面对日益多样的文学艺术研究对象,文艺理论和文化研究仍然有其不同于社会学、哲学、政治学、传播学、心理学的学科视野和学术角度。作者在《文化与社会》章节中对于文艺理论和文化研究的侧重论述,显示出其扎实的理论功底。
在《文艺政策与文艺理论研究关系初探》一文中,作者探讨了文艺政策、文艺体制、文艺理论和文化产业四者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文艺政策是文艺和政治的交叉领域,文艺是个敏感的区域,小小的变化也能引起很大的反响。无疑,文艺体制应该具有活力。因为它必须调动艺术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它既是可控的,又是充分自由的,有强大的向心力。在今天商品经济时代,文化必然同商品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作为精神产品的文艺决不是商品”。这点明了文艺体制对政策和理论的决定作用,以及文化产业与文艺的区分。
同时作者进一步提出,“面对这些复杂的问题,文艺政策需要科学化,而学术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那么应该如何去做呢?“对一些基本问题作纯粹的文艺理论研究是必要的,因为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思维水平,指导着其他问题的研究。在变革中,文艺理论更应该加强自己的想象预测性职能,对创作实践和文艺政策发挥更大作用,必须鼓起真正艺术家的勇气去追求真理,担任文艺发展道路上的爆破手,为文艺的繁荣发展开辟道路。”
在《文艺家应学点经济学》一文中,作者指出了一条通过联系社会现实,运用网络时代的经济学知识发展文艺理论的道路,“文艺理论自身在现实面前落伍了。对新的创作时间、审美趋向反应迟钝,对现实生活的变化感到困顿迷惑。我以为通过经济学这座桥梁,文艺理论有可能从空想的彼岸返回现实的此岸。首先,学一点经济学可以使我们对现实有个真实的而不是臆想的了解。其次,通过经济学导入现实,不仅是要获得对现实的真切把握,增强现实感,更重要的是在现实基础上,恢复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受实践检验的马克思主义原则”。针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他接着提出,“理论要进入现实,就应该摆脱头脑中一些陈旧框框的约束。现在改革的现实本身就是革命性的,仅仅认识和了解这一历史主潮就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什么时候把现实这门伟大的学问做通了,我们的文艺和文艺理论就会获得真正的飞跃”。
回望过去一段时间的图书市场,似乎还很少有这样一本文化市场管理者评述网络时代下文化、思想、产业运营、政府管理的综合文集。网络时代的文化现象及文化市场管理不是只存在于中国的单一现象和话题,而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研究该问题需要跨文化的比较视野。幸运的是,我们在本书中可以寻觅到庹祖海的这种学术气质以及沉稳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