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发展概况
一、小额保险的发展概况
小额保险自20世纪末开始兴起,近十多年来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据估计,全球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市场潜在规模高达5万亿美元,这对于金融服务业来说也代表着巨大的发展机会(世界资源研究所和国际金融公司,2007)。据瑞士再保险Sigma研究报告称,全球有约40亿人口的日均消费水平低于4美元,这部分庞大的群体有望从商业小额保险和(或)公私合营保险计划中受益(瑞士再保险Sigma报告,2010年第6期)。如图1-6所示,根据消费水平,可以进一步将这40亿人口分为两部分:日均消费水平低于1.25美元的14亿人可被归为极端贫困人口,他们无力缴纳保费,但可以通过政府救济项目或者由政府全额补贴的公私合营模式的保险计划获得风险保障;而日均消费水平在1.25-4美元之间的26亿人可被归为具有商业可行性的小额保险产品的目标潜在客户,因为他们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通过小额保险及其配套的小额金融的产品服务,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有望在一段时期后进入中等收入群体,从而开始购买其他常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潜在的40亿客户对应着全球范围内20亿—30亿份保单,以及所承保的包括人寿、健康、农业和巨灾风险在内的约400亿美元的保障。目前,小额保险虽然经历了快速的增长,但其总体保费收入规模较小,估计全球范围内的直接保费收入为8亿—12亿美元,目前的保险深度仅为潜在市场的2%—3%。
图1-6 全球小额保险市场规模估计
小额保险中心逐年发布了一系列比较权威的小额保险地区发展的研究报告(landscape series)。各大洲最新的调查数据(《亚洲和大洋洲小额保险发展概况2013》《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小额保险发展概况2014》和《非洲小额保险发展概况2015》)显示,小额保险在全球的总保费已达到22亿美元。小额保险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覆盖率分别为4.3%、4.4%和8%。在亚洲,小额保险的保费从2011年到2014年增长了64%,但小额产品保费占行业总保费的比例仍然仅为1.1%。在拉丁美洲,这一比例仅为0.5%(Microinsurance Network,2015)。这些地区的统计数据显示,小额保险近年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各大洲的发展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但总体而言其市场潜力依旧很大。
小额保险的产品类型主要包括小额人身保险、小额农业保险和小额巨灾保险。其中,人身保险市场的潜力最为可观,因为这是低收入群体需求最大的一类产品。在小额人身保险中,可具体分为信用寿险、丧葬保险、储蓄型寿险、养老金产品和健康保险,它们承保了低收入群体面临的死亡风险、长寿风险和疾病(伤残)风险。在小额财产险中,目前发展较多的主要是农业保险,以及巨灾保险。在传统保险市场中最常见的财产险产品(如车险、房屋险)并不适用于低收入群体,因为他们的财产积累有限,且愿为此支付的保费金额也不太具有经济可行性。
小额保险运作可分为多种不同的商业模式,包括:(1)直销模式,即保险公司直接为低收入群体开发专属产品,并利用自己的营销渠道进行销售;(2)合作代理模式,即保险公司和其他机构(如小额信贷机构、非政府组织、信用合作社、扶贫办或其他政府组织)合作共同设计开发产品,保险公司负责承担风险,而合作机构负责销售;(3)互助模式,即由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自行负责开发和销售小额保险产品,成员之间分担风险;(4)提供商模式,即小额保险组织负责提供保险,而医疗服务供应商提供相应的服务;(5)公私合作模式,即由政府与私营部门(保险公司、非政府组织、小额保险机构)合作,提供产品补贴或者直接向保险公司或再保险公司购买巨灾保险;(6)回教保险(Takaful insurance),即专门机构所提供的符合伊斯兰教教义的小额保险产品。
这些商业模式各有其利弊和适用范围。直销模式下,保险公司可以直接接触到客户,有利于产品设计和服务的及时调整,但建立销售渠道的成本很高。合作代理模式使得保险公司和分销机构能够各自发挥比较优势,降低成本,但合作机构之间可能存在目标利益的不一致,导致效率损失,以及合作解散的风险,危及项目的长期发展。互助模式对于非政府组织在保险设计营销方面的专业性提出了较高要求,且如果该组织属于区域性组织,则不利于风险池的扩大以及风险的分散转移。提供商模式最主要的挑战在于需要找到合适的医疗服务提供商网络配合相应的小额健康险销售,使得投保人能较为便利地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公私合作模式有利于产品的大规模推广,以及风险通过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资本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分散转移,但其项目的可持续性和效率极大地依赖于政府的资助力度及其管理水平。
图1-7显示了瑞士再保险Sigma报告统计的全球低收入人口在各大洲的分布情况。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是发展中国家较为聚集的地区,也是小额保险发展的三个主要市场。据瑞士再保险Sigma报告称,亚洲是小额保险最大的潜在市场,其低收入人口的总量也是全球最大的。近年来,亚洲市场见证了小额保险的迅速发展,已成为全球小额保险最为发达的地区,这主要得益于小额信贷组织在亚洲的繁荣,以及相关政策监管法规的扶持。据小额保险网络组织(Microinsurance Network)[8]发布的小额保险世界地图项目[9]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亚洲和大洋洲小额保险覆盖了约1.7亿人,覆盖率约为4.33%。
图1-7 按地区划分的低收入人口规模
具体来看,南亚地区的小额保险发展处于领先地位。印度是最早制定了小额保险法规并明确了许可经营条件的国家。这些法规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在农村开展一定比例的保险业务才能够获得经营牌照,因而大大激励了保险公司开发和销售小额保险产品的积极性。印度的产品创新和产品规模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孟加拉乡村银行是小额信贷发展的源头,相应地,其小额保险的相关业务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都向低收入群体提供小额产品。2008年,其小额保险的保费总额约为常规保险市场的一半,很多保险公司的业务增加率超过20%。巴基斯坦的小额保险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小额健康险是其主要的发展特色,起步得较早。这些计划大都获得了国际发展机构、非政府组织和阿迦汗基金会的支持。
在东亚地区,中国是小额保险发展的主要力量。2008年6月,中国保监会发布了《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方案》,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2012年7月,保监会又发布了《全面推广小额人身保险方案》。政策上的扶持推动了小额保险销量的增加。至2011年年底,仅小额人身保险一项,其覆盖人数就已达2400万。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是该市场的主导力量,市场份额高达90%,保费规模达10.6亿元,已覆盖约2000万人口。此外,中国太平洋保险、平安养老、新华人寿、中邮人寿和人保寿险等主要的保险公司都开发了自己的小额保险产品。中国台湾地区也在2009年通过了小额保险计划管理法规草案,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定期寿险和人身伤害险。据估计,约有300万人口受益于这类计划。
在东南亚地区,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是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菲律宾已经制定了小额保险的专项法规,有效促进了小额保险产品的发展和推广。在该国,小额保险的保险深度约为5.4%,但在结构方面仍显得比较单一,近半数均为强制性的信用寿险产品。印度尼西亚的小额信贷系统较为完善,但小额保险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非洲的贫困国家较多,也有相当大规模的低收入人口,可以成为小额保险的潜在客户。在2006-2008年间,小额保险在非洲经历了强劲增长,被保险人数量增加了80%。小额保险的覆盖率从2005年的0.39%上升到2014年的5.43%,据估计已经覆盖了约6200万人口。[10]南非的保险深度一直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其小额保险市场也较为发达。小额保险的相关法规正在研究制定,这将有利于规范并进一步拓展这一市场。而非洲其他国家的监管环境和基础设施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小额保险的发展。普遍而言,非洲市场仍处于萌芽阶段,丧葬保险仍是最主要的小额保险类型。
拉丁美洲也是小额保险强劲发展的地区之一。小额保险的覆盖率从2005年的1.47%上升到2013年的7.89%,覆盖了约4800万人口。[11]巴西是该地区最大的保险市场,小额保险也取得了迅猛发展,而该国的特色在于小额保险主要由商业保险公司直接提供,丧葬保险主要由殡葬组织提供。哥伦比亚的小额保险在2009-2010年实现了32%的保费增长,配套法规的完善使得该国小额保险市场在产品种类和规模上都迈入了新的阶段。秘鲁也出台了小额保险法规,这使得2009年该国小额保险实现了19%的保费增长,覆盖范围达到60万人,并有望继续拓展惠及该国的890万低收入群体。
近年来,小额保险的国际发展新趋势主要体现为以下五点:
第一,小额保险的定义在实践中呈现多样化趋势。各个组织和研究机构从目标客户群、保险产品、提供机构和分销机构等多个角度定义小额保险。综合而言,小额保险是为低收入群体设计的商业保险产品,可由包括政府、非营利机构、小额信贷机构以及商业保险公司在内的多种组织提供,并可相应采取多种分销形式。
第二,小额保险的覆盖范围呈现扩大化趋势。2012年,小额保险已覆盖了亚、非、拉美地区100多个国家共计近5亿低收入人口。其中,2011年,亚洲是最大的市场,承保了约4亿低收入人口,南美洲和非洲分别承保约5000万和3000万低收入人口。这一承保规模呈现爆炸式的增速(Churchill,2012)。
第三,小额保险的提供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在实践中,小额保险成为一个横跨健康与社会保障、农业发展、气候变化、灾害管理、小额金融以及微型企业等多个领域的共通工具。随之而来的是,各类组织开始关注并积极参与小额保险的发展。除了保险公司和小额金融组织合作、社区互助合作等模式外,公私合作也成为一股重要的中坚力量。此外,政府、监管机构、再保险公司、咨询机构、技术平台、通信商和融资机构都围绕着小额保险的发展,做出各自的努力。据一项针对企业参与小额保险动机的调查显示,29%的受访企业表示开发新市场是其经营小额保险最主要的目的,另有20%的企业表示主要是出于营利目的进入这一市场。分别有17%和16%的受访企业表示主要出于企业社会责任和建立品牌形象的考虑提供小额保险产品(Churchill,2012)。
第四,小额保险产品呈现多样化趋势。各类产品的保障范围有所增加,也涌现出更多由消费者自愿购买的商业型产品。
第五,深度审视小额保险产品提供价值成为重要问题。随着小额保险产品的丰富和覆盖人群的增加,供应方更加注重衡量客户需求,并且评估小额保险产品是否为低收入群体创造价值。其中,主要趋势是通过实证研究评估项目的影响,并更加强调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二、小额保险的相关研究组织和会议
随着小额保险这一概念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政府、学界和实业界对于小额保险的理论和实践都展开了持续的研究和讨论。专注于这一领域的国际组织和研究团队也日益增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组织包括小额保险创新组织、小额保险中心和慕尼黑再保险基金会。
2008年,盖茨基金会提供了3400万美元资助与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建立了小额保险创新组织(Microinsurance Innovation Facili-ty,MIIF),随后更名为影响力保险组织(Impact Insurance Facility,IIF),继续致力于资助小额保险研究项目,发布一系列研究报告,并在实践中推广小额保险产品。[12]
小额保险中心(Micro Insurance Center,MIC)[13]于2000年成立于美国的威斯康星州,是一家非营利的专业咨询公司。中心主任迈克尔·麦科德(Michael McCord)一直致力于推动发展保险公司与小额信贷机构的合作代理模式,并在发展中国家推广小额保险项目。他们接受商业保险公司、基金会、跨国发展组织、监管机构、非政府组织等客户委托,并与研究团队合作开展了大量小额保险的相关研究。在过去近20年间,MIC在70多个国家启动和推广了小额保险项目,并参与了许多研究项目。MIC所做的有代表性的一类咨询项目是关于小额保险地区发展的系列研究报告(landscape series),包括《全球100个最贫困国家小额保险发展概况》《非洲小额保险发展概况(2010、2012、2015)》《亚洲和大洋洲小额保险发展概况2013》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小额保险发展概况(2011、2014)》。此外,MIC目前还在开展一项小额保险学习与知识项目的研究(Microinsurance Learning and Knowledge Project,MILK)。该研究为期三年,由盖茨基金会出资赞助,MIC与MIIF合作共同开展,旨在通过数据搜集和研究分析,切实回答小额保险发展中面临的两个重大问题:(1)相比其他传统的应对风险的方式,低收入家庭是否真的能够从购买小额保险中受益?(2)商业化的小额保险是否可行?我们在第三、四章所讨论的主题与MILK所关注的问题十分契合。
慕尼黑再保险基金会(Munich Re Foundation)始终关注小额保险的发展。自2005年召开第一届小额保险国际会议(Microinsuranc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至2015年,这一会议已连续举办了11届。[14]该会议聚集了学者、实业家和监管机构代表,讨论小额保险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每期会议概要出版成册,方便关注这一领域发展的人们了解新趋势和新问题。表1-1梳理总结了11届小额保险国际会议的会议要点和达成的主要共识。此外,慕尼黑再保险基金会还资助出版了克雷格·丘吉尔先生主编的奠定小额保险理论基石的两卷本著作——《保障低收入群体:小额保险概论》。
表1-1 国际小额保险年会会议要点,2005-2015年
在小额保险的相关数据方面,小额保险网络组织(Microinsurance Network)开展了小额保险世界地图项目,公布了全球各地区小额保险发展的调研数据。此外,Mix Market是专注于普惠金融服务业数据和分析的一家非营利组织。[15]它提供小额信贷机构、小额保险机构等相关金融服务提供商的数据和分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