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报告2016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厦门小微文化企业现存的问题

尽管厦门市政府为发展小微文化企业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是,当前厦门小微文化企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问题,具体体现为四个方面:

1.经营困难,风险大

厦门小微文化企业经营上的问题首先体现在整个厦门文化产业层面上。2015年,全市共有138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出现亏损,占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的35.9%,企业亏损面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4.1个百分点。各类企业亏损面均超过三成,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亏损面最大,为42.9%,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其次是限额以上文化批零业,为37.9%,比上年降低5.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亏损面相对较小,为32.1%,比上年降低3.7个百分点。[3]这样的行业大环境下,小微文化企业很难有经营上的利好消息。

其次,小微文化企业在经营上天然地欠缺。由于其规模小,小微文化企业在经营上对市场定位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未能充分把握市场信息,这将很可能造成生产经营决策失误,尤其在经营环境比较复杂时,这方面的风险将更加加剧。此外,遇到外在的经营冲击时,本身的小规模特点决定了小微文化企业很难抵抗风险。

最后,文化企业本身的特征在当前环境下加剧了小微文化企业经营上的困难。文化企业要获得良性发展,需要对文化资源进行充分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对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对于小微文化企业来说,这两个条件其中之一有时都很难实现,而当前的文化中介市场非常薄弱,无法对小微文化企业这方面的缺陷进行有效补充。这种形势下,小微文化企业的困难也就可想而知了。

2.投融资渠道不顺畅

厦门的小微文化企业投融资基本没有特殊待遇,都体现在整个小微企业方面。银行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设置的门槛比较高,这使得符合贷款条件的小微企业数量非常有限。以2012年为例,厦门现有的小微企业有6.2万家,而符合贷款条件的只有3万家左右。这使得资金的供给方只能是民间借贷,而民间借贷的成本往往非常高,很多小微企业无法承受。进一步而言,小微文化企业在融资方面更为捉襟见肘,其不动产部分非常少[4];而企业价值评估方面,若按照传统的企业评估程序和规则进行,小微文化企业的企业价值相对较低。这些不利条件造成了厦门很多小微企业很难从外部取得资金。尽管当前厦门市政府通过一些政策推动银行对小微文化企业进行融资,但其资金量仍然相当有限,不能满足其对资金的巨大需求。

3.专业人才较为缺乏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小微文化企业往往只看重短期的经济效益,缺乏对企业长期规划进行设计人才培养。人才培训方式一般较为初级,大多局限于师徒之间的传帮带,培训内容主要以企业的应急需求为主。而文化产业人才市场的流动性,更是对小微文化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具有较大的打击力度,因为有可能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文化产业人才,一下子就被大型文化企业挖走了。毕竟小微文化企业的工作待遇相对较低,能够支持文化产业人才到企业工作的动力就是该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目前厦门的小微文化企业人才仅仅局限于若干具有共同创业志向的发起股东,很难从外界途径挖掘具有较高潜力的文化人才。小微文化企业人才的另一途径只能依赖企业自己培养,但是又面临人才的流动性风险。

4.知识产权困境

厦门小微文化企业在知识产权上面临两个方面的难题。一方面,在当前知识产权保护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小微文化企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动性下降,因为一个好不容易开发出来的文化产品,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薄弱,很容易被模仿、盗版,产品价格在这种环境下无法充分体现自主开发的文化产品价值,前期的开发成本无法收回。作为博弈的结果,大家都不愿意生产创意产品,文化产业缺乏创意之源,将无法蓬勃发展。当前的各种工艺品生产和软件开发就面临这方面的问题。

另一方面,如果知识产权保护过于严格,在没有相应配套措施的情况下,小微文化企业也很难发展。因为它们的规模太小,可能无法充分把握现有的市场开发状态,一个辛辛苦苦开发出来的文化创意产品,可能是别人之前已经开发过的,此时,这种开发没有任何价值。此外,小微企业由于自身实力较弱,在知识产权保护严格的环境下,很难靠自身的资金实力去购买有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权利,这样一来,小微文化企业也将无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