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与其抱怨,不如努力
肖振鑫
从2014年9月开始博士阶段的学习,不经意间已过去一年又半载。作为低年级的博士生,我仍在科研和学术的道路上苦苦摸索,处在砥砺前行、需向他人不断学习的阶段。将自己读博至今的些许经历和感悟与同辈分享,兴许在你们遇到类似的疑惑和困境时,我的一些浅识能给你们以参考和借鉴。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我是稀里糊涂地选择了读博,并没有像很多人那样能未雨绸缪,谋定而后动。我深知自己输在科研起跑线上,这种担忧源于我在科研理论、研究方法上的认知欠缺以及亟待提高的英语能力。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我只能以更多的努力来弥补以前浪费的光阴。2015年9月,来到香港加入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导师董婥嫣建议我在学习香港城市大学的课程和参加讨论会的同时,多旁听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等的相关课程。最让我感慨和震撼的是一起上课的很多同学,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却仍然求知若渴,对每一项新技能的提升都怀有饱满的热情。他们付出的努力远超出我的想象。我曾想当然地以为自己在科研中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并时常为自己的小进步而沾沾自喜,或为小挫败而怨声载道。这些优秀的同学给了我很大的刺激:当我们从自己的世界中抽离出来,环顾四周时,会发现最要命的事情不是别人比你优秀,而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心无旁骛,水滴石穿。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博士生时常苦于自己的研究没有进展,从而产生焦虑、浮躁、痛苦的情绪,但同时却又放任自己沉浸于这种情绪之中,因此更加不愿意做事,进而产生更大的负面情绪乃至陷入抑郁之中,最终步入一个恶性循环的窘境。尽管我们深知时间珍贵、精力有限,却仍不经意间将其浪费在自我消耗中。如何从这个恶性循环中挣脱出来?我认为是:接纳之,忽略之,改变之。首先从内心承认自己所处的困境,这是失望而远非绝望。其次,专注当下,忽略那些暂时无法达到的科研目标,忽略那些想要千方百计靠近的科研指标,今天仅仅是今天,只要能按计划阅读,按计划实验,今天便是成功的。最后,“专注当下”的长期坚持,会带来心理情绪的稳定和智力水平的提升,再去考虑自己的科研目标便能拨云见日。总之,不停地暗示自己:你最大的问题在于,书读得太少,而想得太多!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路上,我们不断被告知博士研究过程的艰辛和痛苦,必须经历磨难才能真正迈入科研的大道。的确,我在这一年半中确实感受到科研的枯燥和长期坚持的疲惫,但也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妖魔化”。没有哪种工作是容易的,我想科研与其他任何工作并无不同,这只是我们在这个阶段选择的经历和努力的方式。我们不要将自己臆想为苦行僧,不要欺骗自己去沉浸于一种自我惩罚与牺牲的感动中,逼迫自己放弃运动和社交的时间,让自己苦苦挣扎于低效率的学习中,进而使自己处于“失眠—学习低效—时间战—学习效果差—焦虑—失眠”的恶性循环中,到头来只会磨灭自己对科研的兴趣、丧失自信心,甚至失去健康。
生活是一面神奇的镜子,反射我们内心所有的正面和负面情绪,当我们不停地暗示自己生活糟糕、科研枯燥时,我们真的会“得偿所愿”。而如果我们能多从生活的缝隙中瞥见阳光,多与开朗积极的人共处,抛弃那些先入为主的负面想法,那么生活便会反馈给我们以更加正面的结果。科研与生活一样,我们需要将其作为长期的事业而努力奋斗!
2016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