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论不争
第七章谈无私,第八章举实例说明,一开始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无私,对人和万物最好的是水,因为水给人和万物都带来好处,而不和人或万物争利,也不争夺任何东西。这一句话可以翻译如下:
水善利万物,“利”字不难翻译,就是只“给”不“取”。而“争”有三种译法,第一种是争夺的意思,括弧中的两个译文却是竞争比赛,所以不如第一种译文恰当。第八章接着说:“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水不和人争地,(假如水要和人竞争,看谁行动更快,那就可以用括弧中的两个词。)水也不在乎高低,就往人不喜欢的低处流。而“道”则无所谓高低,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水就接近“道”了。这一句可以译成:
第八章接着谈“善”的七种表现:“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居住的地方最好是大家不居住的低地,心最好能像空虚的深渊,给予别人最好出于仁爱,说话最好要有信用,管理最好要秩序井然,做事最好要聪明能干,行动最好不要错过时机,这七种表现可以翻译如下:
第八章最后说:“夫唯不争,故无尤。”结论是:因为与世无争,所以不得罪人。不和人争地方,不钩心斗角,不患得患失,不言而无信,不争权夺位,不争名夺利,不争功邀赏。结果就没有什么过错,这个结论可以译为:
这里“不争”用了contention(争夺)一词,如果改用competition(竞赛)或rivalry(竞争),意识就不同了,因为争夺的是成果,竞争却是要出成绩;争夺是“取得”,竞争却是“给予”或“奉献”,一字之差,却相差很远.老子“不争”的原意是“争夺”还是“争取”?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到了今天,如果要把老子的思想古为今用的话,那么,“不争”的应该是名利,而不是出成绩,如果不争取好成绩,怎么能建设好国家呢?所以即使老子的原意是消极的,我们也可以利用积极的一面,何况它本来就可能有积极和消极两面的解释呢?根据自己个人的经验,如果没有国内外的翻译论战,恐怕也总结不了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