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股市题材小说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中国当代股市的历史及其特色概述

中国当代股市的萌芽生长是一个艰难的生命诞生过程。从姓“社”还是姓“资”的长期争论,到邓小平“坚决试,不行可以关”的英明决策;从股份制改革的争论,到开放股市为国企改革服务,直到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中国股市走过了近三十年的风雨成长历程。

1984年11月1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批准,上海飞乐音响公司成立,并向社会发行每股面值50元的股票1万股,筹集了50万元资本。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行的第一只上市股票。飞乐音响成为上海市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其股票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股票。虽然有报道说深宝安和北京天桥成立股份制企业更早,但是发行股票,小飞乐在先。以此为标志中国当代股市开始了自己的萌芽。

1986年在长江三峡国家体改委召开的一个相关会议上,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托宾先生就明确建议中国二十年内别搞股票市场,可以先搞二十年股份经济,理由是中国不具备搞股票市场的市场经济基础。

1986年11月,邓小平把一张面值50元的飞乐音响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给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凡尔霖。

1989年,深发展派息分红,中国股市的第一波牛市狂潮由此引爆。当时深圳仅有5只股票上市,但涨幅却很惊人。1990年5月至6月的一个月中,这5只股票涨幅分别是:深发展100%,万科380%,原野210%,金田140%,安达380%。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同年12月19日上海举行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典礼。业内通常将这一天定为中国大陆股市正式建立之日。

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不仅给“股票市场到底姓社姓资”的争论画上了一个句号,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新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股份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1992年10月25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结束了上海、深圳地方政府作为证券市场主要监管者的时代。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这充分表明时至1997年,对于大力推行股份制、发展股票市场,已经得到了包括中央领导高层在内的上下各界人士的一致认同和高度重视;同时也标志着中国股市发展的政策基调,已经从“坚决试”转变为“大力发展”。

199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正式施行,这是中国证券业的第一部大法,初步形成了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体系。以中国证券业的第一部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正式施行为标志,中国股市进入法制化建设轨道。

2001年的中国股市爆发了最为惊心动魄的“国有股减持”事件。6月12日《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引发股市狂泻。2004年1月31日,就股市连续多年低迷及市场长期积累的股权分置的矛盾,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国家战略任务的高度,提出了九个方面的纲领性意见(简称“国九条”),为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4月,解决股权分置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启动。截至2006年底,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解决资本市场的陈年顽疾后,中国股市终于从熊市中挣脱。随之沪深股市开始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上证指数由2005年6月6日最低点998.23点上涨到2007年10月16日的6124.04点,最大涨幅为513.6%。这也成为中国证券市场有史以来的最高点位。

2007年中国基金业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与辉煌,呈爆炸式增长。在居民的财产分配中,基金第一次成为个人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在财富效应的推动下,投资基金成为一种大众生活方式。截至2007年,公募基金的规模突破3.2万亿,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逾1/3,基金持有人数量突破1.3亿。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国家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它肯定了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不可或缺的地位,肯定了投资者追逐财富的正义以及利益保护的必要,为投资者通过买卖股票以实现货币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全面恶化,“金融海啸”对中国股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上证综指从2007年最高点位6124点下跌到最低点位1664点,下跌了72%。2009年春节前后,因为中央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较好预期,更由于信贷放松之后的资金推动,A股市场大部分股票进入了上涨通道。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连续五年中国股市一直处于调整状态。

中国当代股票市场历经近三十年的发展,经历了深圳“8·10事件”、“3·27国债期货事件”、“银广厦事件”、蓝田神话、亿安科技、券商挪用客户保证金和基金黑幕等一系列问题事件后日益成熟,股权分置改革、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强调信息披露、打击内幕交易等一系列市场化、国际化、规范化的制度加快了中国股票市场走向成熟的步伐。兼具新兴与转轨双重特征的中国当代股市,市场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得到逐步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加强,逐步形成了自己越来越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从一个资本贫国逐步发展、建设成为一个资本大国。1990年,中国社会的金融资产只有区区3.8万亿元,证券化金融资产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到二十年后的2010年全社会金融资产超过了100万亿元,其中证券化金融资产超过40万亿。股票市场作为引导居民储蓄转化为有效投资、优化资源配置、分散风险、共享收益的重要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据统计,1991年境内上市公司总数为14家,总市值109亿元,二十年后的2011年底:境内上市公司总数为2342家(境外上市公司总数为171家),开户数14050万户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大陆股市占全球股市市值7.38%,首次超过日本份额,位列全球第二。

股票市场是股票发行和股票交易的场所,其主要功能一是筹集资金,企业通过在股票市场上发行股票,把分散在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巨额的、可供长期使用的资本,以支持社会化大生产和大规模经营。二是转换机制,通过在股票市场发行股票并上市流通,企业可以完成股份制改造,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是优化资源配置,上市公司作为投资者的投资对象,它在股票市场的表现反映了该企业的发展前景,投资者通过买进或卖出股票,完成对企业的价值再发现,从而形成资源的优化配置。四是分散风险,股票市场在给投资者和融资者提供了投融资渠道的同时,也提供了分散风险的途径。从资金需求者来看,通过发行股票筹集了资金,同时将其经营风险部分地转移和分散给投资者,实现了风险的社会化;从投资者角度看,根据个人承担风险的程度,通过买卖股票和建立投资组合来转移和分散风险,以促进个人财富的保值增值。

股市不仅是一个资本和物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场所,而且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的集散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会最先从股票市场反映出来。在市场经济崇尚资本至上的旗帜下,资本的选择是最敏感的。它是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股市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验田,与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紧密相连。中国当代股票市场的发育、发展,是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逐渐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现代金融体系,不仅是经济成长的发动机,而且还建立了一种经济增长基础上的人人可自由参与的财富分享机制。资本市场为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机制转型提供了天然的市场化平台,从而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如果没有资本市场,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就不可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正是资本市场使单个股东或由少数几个股东组成的企业成为社会公众公司,这实质上是企业制度的结构性变革,对中国企业来说,无异于就是一次制度革命。资本市场使中国的企业不仅有了股东意识和公司治理的概念,而且有了对收益与风险匹配原则的深切理解,更通过强制性的透明度原则使其开始具有经济民主精神。

中国当代股市的“中国特色”十分鲜明。

中国当代股票市场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上发展起来的,这和西方股票市场的发展起源截然不同。西方发达国家的股市,是遵循股票市场发展的自然规律,在市场经济的土壤里,自然生成的“天然产品”,而中国的股市,则是在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同时探讨公有制经济多种实现形式的土壤里,在既要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发展的经验,又要考虑中国国情、遵循中国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催生的“人工产品”。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为适应社会化生产和规模经营的需要,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逐步从独资、合伙发展到股份公司,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建立在股份制度自然演化基础之上的西方国家股市的产生、发展、成熟过程,也必然表现为一个瓜熟蒂落的自然成长历程。在中国,股市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产物。由于新中国建立初期学习苏联的经验,存在对公有制形式的片面理解,单纯强调发展国有经济。社会化规模经营的大工业企业是通过高度集中的计划性分配制度,采取政府投资、国家所有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与此相适应,中国改革前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几乎是单一的国家所有、国有独资的形式。经过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独资、合伙甚至是股份制的旧官僚企业、民族资本家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多年的国家投资、国家重建,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已经形成了覆盖各个领域的庞大的国有企业体系,并在这种以国家独资为资本组织形式的制度基础上,形成了与之对应的社会分配机制、储蓄和投资运行机制。处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经济特区先行尝试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成功。随后,在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广下,股份制改革被推到了中国整个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前台,股市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当代股市是在巨大的理论争议和现实波动中发展起来的。从“股份制是私有化”的政治观点之争,到中国的股票市场像“老鼠会和赌场”的文化歧视,风风雨雨始终与中国股票市场的高速扩容相伴随。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对于股票市场具有很大的敌意,因此才有股票市场“姓社姓资”的争论,而当时的经济政治体制(行政计划的公有制)是排斥股票市场的。只是出于“白猫黑猫”的实用主义才对股票市场“不争论,大胆试”。只有国有企业可以发行股票,妨碍了资源在全社会范围的有效配置;公有股份不能流通,与资源的有效配置相矛盾;股票发行的“额度制”事实上是把发行股票当成一种利益在各地各部门之间进行分配,不仅不符合资源有效配置的要求,而且明显违反了资本市场的常识和普遍原则;发行价格的确定与资源有效配置的定价原则背道而驰;长期坚持的“短缺”发行方式保证了“卖方”的发行市场,扭曲了资源配置和有效定价的机制。

上市公司质量整体不高、分红制度不完善。上市公司质量是整个股票市场的基石,质量的高低影响到市场的气氛和投资者的信心。从最初股份制改造以增加就业,到股市为国企融资脱困服务以减少银行金融风险,大批大中型国有企业包装入市,而股权分置的制度性安排和退市机制不完善,造就了一大批绩差甚至造假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不分红,不想分红,分不出红,是中国当代股市的一个突出特点。这样,中国当代股市的涨跌就往往取决于系统性态势,即当大量货币进入股市时,它就大涨,普涨;反之当大量新股源源而来,货币政策从紧时,股市就只能选择向下,跌跌不休,跌跌不止。

投资者不成熟、结构不太合理。股票投资者是通过买卖股票进行投资的各类机构法人和自然人,因此可分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两大类。机构投资者主要包括政府机构投资者、企事业单位机构投资者、金融机构以及各类基金;个人投资者是股票市场上数量众多的自然人。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以个人投资者(散户)为主,他们缺乏投资知识,短期投资理念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差。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盲目跟风,具有很明显的“羊群效应”,这增强了中国当代股市的投机性和风险性。股票市场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缺失,损害了投资者的投资利益和投资信心,导致投资者投资理念与投资行为扭曲。投资者崇尚“短线是金”,对上市公司的准确估值几乎成为可以不考虑的因素。在大量的社会资金尚缺乏投资渠道的情况下,规模较小的股市成为资金炒作的理想对象,其结果就表现为中国股市波动性大、股价不区分上市公司业绩差异地同涨同跌。由于缺乏稳定的机构投资资金,使得中国股市长期以来容易暴涨暴跌。

中介机构行为不规范、诚信有所缺失。股票市场中介机构是为股票的发行与交易提供服务的各类机构,起到股票投资者与筹资者、股票买卖双方的桥梁作用。股票中介机构包括证券经营机构和证券服务机构两类:证券经营机构又称券商,是依法设立,从事证券业务的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可以用自己的资金买卖证券,主要在证券市场上充当承销商和经纪商的角色;证券服务机构是依法成立、从事证券服务的法人机构,主要包括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证券信用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证券信息公司等。一些中介机构不以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而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准绳,损害投资者利益,如挪用客户保证金、操控股价等。由于在引进和接轨一些国际上通行的交易产品和交易方式时,没有相应适时建立起适合我国市场实情的法律法规和市场规范,以至于“对倒对敲”“坐庄”“老鼠仓”等内幕交易和违法违规行为总能依赖不对称的信息优势得逞于一时。

市场监管经验缺乏,直接干预股市政策频繁。中国当代股市在其发展的初期就呈现出明显的“政策市”特征。所谓“政策市”是指受政府政策左右影响很大的股市。我国股市管理层重调控轻监管,导致股市的优胜劣汰机制、公正博弈规则和监管秩序一直未能有效建立。沪深股市的每一次涨落,几乎都可以成为“政策市”或“政策市文化”的蓝本。

由于我国股民投机心理较强,参与证券投资的动机主要是快速实现最大利益,其手段多以博差价为主,所以股市稍有风吹草动,很多股民便买进杀出,追涨杀跌之风盛行,股市的交投极其活跃。国外成熟股市股票的年均换手率一般不到40%,而我国股市的年均换手率却超过600%,是国外成熟股市的15倍。股市交投过旺造成股市的暴涨暴跌,美国纽约股市从开办到现在的二百多年间,日涨跌幅度超过3%的只有10次,而沪深股市涨跌幅超过3%的时间却要占整个交易日的20%以上。

新股发行市场还没有走出实质性审批框架,权力、资本和资源结合在一起,极易滋生腐败和权力寻租。一些发行人有的公然隐瞒事实真相、伪造虚假文件骗取上市资格;有的虚构损益、隐瞒重大事项;有的在评估文件中虚增资产;有的哄抬发行定价,盲目追求超募,严重透支成长性。这不仅反映了发行定价机制上资本约束的缺失和市场约束的不健全,也是对市场公平、公正和公信的公然挑战,对诚信文化的严重玷污。

中国当代股市题材小说源于这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股市生活,是原生态地保留中国股市生命痕迹的丰富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