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视觉健康政策需要学术研究支撑
进入21世纪,视觉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学者也逐渐开始为改进、完善视觉健康公共政策而进行与视觉问题相关的实证研究。根据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在全球范围内,单是屈光不正带来的生产力损失,在2007年就达到了2688亿美元(Smith et al.,2009);而各类视觉问题造成的总成本在2010年已经高达3万亿美元,且到2020年将会增长20%(Gordois A.et al.,2012)。
随着这些学术研究的积累,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逐渐意识到视觉健康问题的严峻性。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视觉健康问题,许多国家纷纷响应WHO提出的“视觉2020”的号召,采取了从治盲到促进视觉健康等的一系列政策,以消除可避免的视觉损害,全面促进视觉健康。
反观国内,相关研究有所缺失,尚没有一本从经济视角系统性研究视觉健康问题的著作;因而不论是核算视力缺陷造成经济损失的框架,还是全国层面的患病人数和经济损失数据,都是一片空白。在这种背景下,虽然我国面临着比西方国家更为严重的视觉健康危机,但民众、社会以及政府主管部门却都对问题的严峻性认识不足。我国视觉健康恶化的形势严峻,患病率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一方面,随着屈光不正的快速低龄化,近视已经成为影响当代和未来人口素质的“国病”;另一方面,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各类老年性视力问题(例如白内障和老视等)患病年龄提前、病程延长、患病人数激增、这会给全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由于社会各界对视觉健康的重要性和视觉健康问题的严峻性认识不足,没有提出应对视觉健康危机的有效措施,大部分存在视觉健康问题的人群甚至得不到最基本的保健服务。
因为长期缺乏系统性的视觉健康研究,我国相关公共政策的理念长期未得到转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我国与眼健康相关的法规中从未出现过“视觉健康”这一表述,与眼健康相关的机构设置和政策内容都围绕着“防盲治盲”展开。虽然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以“消灭沙眼”为目标,从80年代至今以“白内障复明”为目标,取得过显著的成就,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我国国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视觉健康的要求已经不能再局限于防盲治盲,国民不仅要“看得见”,还要“看得清”“看得久”。面对严峻的视觉健康危机,政府急需调整视觉健康相关政策导向,从重点关注“防盲治盲”,扩展到整体性的视觉健康。
为了增进社会公众的视觉健康意识,促进相关的公共政策制定,本书重点研究我国视觉健康的现状、挑战和应对措施,采用卫生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测算出视力缺陷对国民经济带来的损失,并根据国内外视觉健康政策实践和经验提出了公共政策的行动框架。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引起个人、社会和政府对视觉健康危机的高度重视,从而改善国民视觉健康水平,实现人民幸福生活、国家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