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西传欧洲研究导论:16—18世纪中学西传的轨迹与影响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来华耶稣会:中国古代文化经典西传的桥梁

大航海后,多个西方天主教传教修会来到东方,也有多个天主教会进入中国。1552年,耶稣会士沙勿略进入中国上川岛,开启了天主教传入中国的大门。[130]1575-1578年之间,奥斯丁会的传教士拉达(De Rada)来到澳门,并在那里建立教堂。[131]1579年,西班牙籍的方济各会神父阿尔法罗(Pedro de Alfaro)进入澳门,修建了本修会的小会堂。在来到东方和中国的天主教修会中,耶稣会是最早、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的一个修会。“1563年,澳门至少有8位耶稣会士,人民增至5000上下,内有900葡国人及许多教民。”“1571年,耶稣会在其住所旁创建了澳门第一所学校——圣保罗公学,由此开始了教会在中国兴办教育的历史。”[132]在利玛窦进入北京,并在那里定居之后,耶稣会基本主导了天主教在华的传教事业:

在华的耶稣会士除来自葡萄牙、意大利、德意志和尼德兰以外,还有部分来自法国。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主政后,曾派遣大批法籍耶稣会士来华。在大约200年的时间,来华耶稣会士共有456人,其中多数人成为御用数学家、地理学家、画家或园林设计家,照顾了151个堂区,出版了成百上千部中文著作。这些入华的耶稣会士为传播欧洲的科学文化以及东学西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向欧洲输送了大量有关中国的报道,并带回了中国的工艺品,这对欧洲的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在欧洲掀起了中国热。[133]

所以,来华的耶稣会作为传教机构,他们在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翻译和传播上的贡献,值得我们去进行研究。[134]

来华耶稣会士对中国典籍的翻译工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礼仪之争”[135]前阶段和“礼仪之争”后阶段。以“礼仪之争”为分界线,我们可以发现,这场争论对来华传教士的中国典籍翻译工作产生的重大影响。[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