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编
第一章 亚太崛起特征与意义
第一节 亚太崛起概念的界定
一、关于“亚太”
有关“亚太”概念的由来与界定,在《当代亚太政治与经济析论》中,已详尽分析[2],这里仅概要说明。
“亚太”概念看似简单,实际学界与政界有种种解读,分歧颇大。目前的界定相对混乱,很难有一个相对大范围公认的确凿的界定。原因在于:一是“亚太”这一名词本身的复合型所导致的界定的模糊性。以两个洲和大洋为基础定义地理范围的名词,“亚太”属于首例,几乎没有人使用“欧大”(欧洲和大西洋)、“美大”(美洲和大西洋)、“美太”(美洲和太平洋)、“非大”(非洲和大西洋)等概念,因而各方都会有自己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理解。二是该地区包含一些本身界定就不甚清晰的地缘大国,如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本身就是属于两洋或两洲国家,难以界定其绝对的属性。三是“亚太”这一概念已远超于地理范畴。由于国际关系的发展,“亚太”已融入相当程度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因素。亚太地区的各类国家为谋求其国家利益,往往在亚太概念上作有利于它自身的解释。日本和马来西亚就根据自己国家的利益对美国是否属于该地区有不同的界定。四是现在相对权威性的说法是APEC的范畴,南亚与中亚诸国均未在APEC的范畴,但却不能否认它们属于亚太地区。未加入APEC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同样不能否定其存在。
亚太地区的地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解释和界定。
第一类:广义上的亚太可以包括整个环太平洋地区与全部亚洲。在这一广泛的地域内共有78个国家和地区,人口总共占世界人口的66%以上,面积占地球的45.6%,涉及四大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
第二类:指环太平洋地区,即APEC的范围,目前该组织成员有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国、中国台湾、香港、韩国、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文莱、墨西哥、智利、俄罗斯、越南、秘鲁共21个。加入该组织的成员均为亚太地区经济上有较强实力或较大发展的国家和地区。该类地区范围大体上是以太平洋为中心,其周围的国家和地区属于“亚太”范畴,它与“太平洋区域共同体”“环太平洋经济圈”或“太平洋经济区”说法类似。其面积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1/3,这一地区共有30多个国家,集结了全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和人类创造的生产力的大半。在这一地区有1亿人口的大国有8个、经济产值最高的有5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3个。
第三类:范围更小的一种定义就是东北亚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的相加,将亚太的概念限定在亚洲的东部地区,有人称“太平洋亚洲”(Pa-cific Asia),有人称“小亚太”或“大东亚”,指的是亚洲太平洋东岸的边缘和半边缘地带,包括亚洲大陆东部、半岛与海岛,甚至可把南亚即印度半岛诸国也包括在内,但主要集中在中国(包括台湾和香港地区)、日本、朝鲜、韩国以及东盟各国这个范围内。这大体上是汉字文化圈影响所及地区。[3]这一地区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3,面积约占世界面积的1/10多。[4]
总结以上,为了称谓上的统一,可将“亚太”归纳为:“大亚太”“中亚太”“小亚太”三种称谓。[5]“大亚太”可以涵盖整个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靠太平洋沿岸的西部地区;“中亚太”可以包括东北亚(含俄罗斯远东地区)、东南亚、大洋洲(主要指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和北美洲西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小亚太”指东亚(东北亚、东南亚)即大、中亚太的核心部分。
随着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与壮大,特别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亚太”西移趋势将明显增强,亚太地域概念无疑已向西转移,甚而把“亚太”与“亚洲”混为一谈或等同。现今谈“亚太”多指“亚洲”。本书虽名曰“亚太”,但也重在探讨“亚洲”,“亚太的崛起”实质或真正的意义是“亚洲的崛起”。
亚太特征有四:一是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海运发达。二是人种民族宗教繁多。三是政治经济差异极大、国际格局多极、安全机制无形。四是历史文化多元,从百年到数千年,核心部分历史悠久,东亚文化价值观独具特色。[6]因此,单就亚洲而言,它与世界其他大陆相比,是最具多样化和多元性的一个异彩纷呈的大洲。
但亚洲也有独特共性,该地区是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三大文明的发祥地,陆海两大丝绸之路将整个亚洲联系在了一起;近代殖民主义列强的掠夺使其衰落几百年,从而有着相同的悲惨命运;在近代历史上,亚太在世界上的地位非常低下,是世界的二等公民,这里绝大部分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军事上遭侵略、政治上受奴役、经济上被掠夺,在世界事务中几乎没有任何发言权。当时的世界是在大英帝国控制下的“和平时代”。但是,20世纪的下半叶,特别是自70年代末期以后,亚洲居然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以及舆论的中心。各种有关亚太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和研究机构及团体,如雨后春笋,在各国应运而生,各国有关亚太地区和问题的国际会议及有关文件更是层出不穷,有关亚太的学术论文、论著也如过江之鲫不计其数,“亚洲”成为世界各方人士瞩目的焦点。世界地图由以大西洋为中心转而以太平洋为中心,大西洋则被分为左右两侧。更有甚者,世界各大国政府均纷纷调整过去以欧洲为中心的战略,转而把亚太作为其战略的重心,或向亚太地区倾斜。亚太在世界上的地位之所以发生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究其本质,是亚太国家的现代化取得成功,实现了亚太的崛起。历史与现实使亚洲由多样性异常的亚洲变成了统一共存的“亚洲命运共同体”。
多样性与共性二者是亚洲现在与未来发展的出发点与客观基础。
二、关于“崛起”
“崛起”有两种解释:一是地势突起、隆起,二是指兴起、奋起,使事物突出,突显。现代普遍使用的所谓“崛起”,特指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政治社会突飞猛进或突起(rise abruptly;rise sharply),迅速追赶或超越其他地区,它与“发展”(develop, progress)概念不同。崛起是发展的最高境界或高速发展。
近年来,“崛起”已成为习以为常的通用词。“亚洲崛起”特别是“中国崛起”已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网络热搜词,也是国际问题研究学术界探讨最多和最热烈的话题。登录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输入“中国崛起”的中文关键词,发现有4224条相关记录。英文Google搜索引擎共发现包含英文“rise of China”的词条高达3.37亿条。而全球最大的学术信息与商业信息综合数据库EBSCO Host发现包含“rise of Chi-na”相关词条文章共计1.2072万条。据说,“中国崛起”一度与“奥巴马”一道成为全球出现频率最高的网络热搜词。[7]
在历史上存在暴力型与和平型两种主要的大国崛起道路,暴力型大国崛起是西方大国普遍采用的方式,即以对外武力扩张、掠夺资源和争霸为主要动力。后者即“和平崛起”是以内部的经济增长和制度、技术创新为主要动力。在人类历史上,后起大国的崛起,往往导致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严重失衡,甚至引发世界大战。这既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西方国际政治实践的一个重要举动,在一些西方学者和政客脑海中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同时也有很多相应的政策主张。但这些西方学者和政客并不完全理解中国,中国的传统和现实都决定了中国的崛起不会重蹈覆辙,不会完全重复西方大国的崛起模式,尤其是不会走一些西方国家依靠武力扩张掠夺资源和市场的崛起模式。中国与亚洲大多数国家正在寻求不同于历史上暴力崛起的道路,正在实现和平式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