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亚太与中国世纪的困境与前景
亚太世纪与中国世纪真正到来有八大局限与困境:
目前,人们在谈论“亚洲崛起”“亚太世纪”时,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只限于亚洲东部与南部部分国家的崛起,同时也主要从经济规模与发展速度上加以论证。就亚洲大部分国家而言,实际上仅仅是在开始步入现代化进程,而就正在崛起的中印及东亚多数国家而言,除日本、“四小”之外,其亚洲现代化水平仍处于初始阶段。根据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的报告,世界现代化进程分为两大阶梯,即两次现代化。
第一次现代化即由农业国转化为工业国(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60年代已实现),亚洲大部分国家正经历这个过程,尚未完成,2015年中国的现代化水平等于1960年的发达国家。第二次现代化即由工业社会转变为知识与信息社会,共有29个国家正在第二次现代化,其中10国已实现。
第一次现代化的典型特征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等。其评价指标共10个,包括人均GNP、农业增加值比重、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农业劳动力比重、城市人口比例、医疗服务、婴儿存活率、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大学普及率。第二次现代化的典型特征是知识化和信息化。其评价包括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生活质量、经济质量4大类指标、16个具体指标(包括知识创新经费投入、因特网普及率等),还有工业增加值比重、物质产业增加值比重、工业劳动力比重、物质产业劳动力比重等4个信号指标。[43]
中国无疑是现代化进程最快的大国,但比起发达国家,仍处在中低下水平。据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统计,在全世界131个国家中,中国社会的综合现代化水平居于第60至70位左右,处于发展中国家中间水平,属于世界初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第一次现代化(工业化与城市化)实现程度达到90%。中国第二次现代化(知识化与信息化)约为发达国家的2/5。北京、上海已仅接近意大利水平。上述评估是在大约8年之前,现今情况已有新的变化,但基本态势应是适用的。
就目前中美实力对比而言,中国的经济实力不到美国的六分之一。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属发展中国家水平,仅位列世界第89位。而美国位列世界第6位。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在主要发达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美国人认为现在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占美国的15%。[44]另据美国统计,中国的综合国力相当于美国的48%,其中政治力相当于美国的92%,外交力相当于美国的89%,资源力相当于美国的88%,军事实力相当于美国的36%,经济实力相当于美国的25%,科技实力相当于美国的20%,教育实力相当于美国的12%。中国综合国力在美、日、德之后,位居世界第四,其中经济实力世界第三,军事实力世界第三,科技实力世界第八,教育实力世界第十。中国要想赶上美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45]
中国的奋斗目标或中国梦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化。根据中国社科院现代化中心的规划,四步走构想是:2020年中国进入第二次现代化,世界排名第60位;2040年中国进入发达国家,世界排名第40位;2080年中国进入先进发达国家,世界排名第20位;2100年中国进入前列国家,世界排名第10位。[46]
亚洲绝大部分国家无疑处在第一现代化进程的初始阶段,其主要标志是人民生活普遍贫穷。亚洲人均产值目前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5,亚洲贫困人口占世界贫困人口的2/3。南亚的贫困人口近6亿,远多于撒哈拉以南非洲。据统计,1820年中国的人均GDP排名世界23位;1900年排名为34位;2009年中国的人均GDP不到4000美元,排名世界第99位;2011年为4382美元,世界排名第93位,不到世界平均值的1/2。目前中国贫困人口1.28亿。据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发展部长级会议报告,亚太地区贫困人口超过8亿,约占世界贫困人口总数的72%,其中6.33亿为极端贫困。即使在经济发展较快的东亚国家里,贫困也普遍存在。号称东亚第五条小龙的泰国,最富的10%人口占有全国收入的40%,而最贫苦的10%人口却只占有全国收入的20%以下。曼谷地区人均收入在2500美元以上,而在广大农村人均收入只有500美元。单就国家整体的GNP数值而言,贫富之差距已达100倍,最穷的国家人均国民收入不足300美元,最富的国家人均国民收入超过3万美元。而这最富的国家是极少数,大多数则是前者。亚洲最大的贫困国家当属印度。即使到2021年印度还将有25%的农村人口和15%的城市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印度各届政府均做了较大努力企图改变这种状况,但这一重大社会问题如癌症一般,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医治。就连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中国,贫困问题也依然是有待解决的一大问题,目前中国至多是一个初步解决温饱的国家,在中国依然存在500多个贫困县需要国家财政扶持。据预测,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算,2050年中国也只相当于美国的1/4,居世界第九位,赶上发达国家谈何容易。据联合国2011年各国人均GDP统计,排名第1位卢森堡108832美元,第2位挪威84444美元,第9位美国47284美元,第15位新加坡43117美元,第16位日本42820美元。印度排在第134位。2013年中国大陆人均GDP为6747美元,排名第81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486美元。亚洲其他国家如越南、缅甸、柬埔寨、蒙古、老挝等均排在百名之后。[47]
美国著名学者莱斯特·瑟罗认为:一个大国要想在人均收入方面赶上世界头号国家,需要100年以上的时间。19世纪,美国的增长率远远高于英国,然而却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才赶上来。日本明治维新过去了150年,然而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然只有美国的80%。欧洲人均收入2007年只及美国66%。中国要赶上美日水平估计至少半个世纪,估计2080年。中国现代化中心估算:中国2040年人均国民收入2万美元,才进入世界前40名。
与此同时,亚洲大多数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低下。亚洲可以说是世界上劳动生产率水平最为低下的地区之一。就整个经济而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大约是1:10,其中农业差距为1:18,工业为1:5.8。而亚洲地区(指南亚、东南亚和东北亚)与发展中国家的比例则是0.4:1,0.7:1,0.3:1,甚至低于非洲。当然东亚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有较大提高,但就亚洲整体而言,劳动生产率无疑依然十分低下。以印度煤与铜的生产效率为例。印度生产1.45亿吨原煤要60万工人,澳大利亚只要3万人,印度生产率仅为澳大利亚的5%。印度生产钢600万吨需要12.5万人,而韩国浦项钢厂生产90万吨只要4500人,二者相差13倍。
再者,亚洲大多数国家教育科技水平也较为低下。据统计,日本、韩国文盲率在5%以下,而印度文盲率高达52%,中国达27%,印尼和马来西亚各为23%。1992年,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人均公众教育经费,日本为1113美元,韩国为294美元,新加坡769美元,而印度只有12美元,中国更少,仅为6美元。在科技投入上,亚洲各国和地区经费1992年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是:日本2.98%,韩国2.33%,中国0.71%,印尼0.25%。
总之,亚洲除东亚一小部分地区外,其总体水平还相当低下。“太平洋沿岸确实存在着一条经济繁荣和收入富裕或比较富裕的弧形地带,但太平洋的东西两厢也存在着一条触目惊心的经济停滞和贫困带。随着东亚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亚太国家的经济分化在加剧,一些在发展大潮流中国家能否迅速跟上,令人担忧。”尽管亚太地区已出现了几棵挺拔的大树,但还不能就此说它们已构成一片森林。这种状况大约将延续到21世纪的后半期。
根据2012—2013年全球竞争力指数排行榜:“在过去两年中,亚洲发展中经济体近年来强劲的竞争力增长势头在趋于放缓。”世界经济论坛《2012—2013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排名显示,中国的排名在全球144个经济体中排行第29位,但仍然居于“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之首。排在前10名的亚洲经济体有3个:新加坡(第2名)、中国香港(第9名)、日本(第10名),仍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列。另据美国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3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报告》显示,瑞士和瑞典继续位列全球创新指数前两名,中国排名第35位[48],中国香港位列第7。中国自评位于第19位。[49]
中国企业虽然在数量上在世界占有一定优势,但中国的品牌却难敌西方。美国名牌芭比娃娃在中国生产,每一个加工费仅0.9美元,而在美国卖到9美元,“中国制造”成了卖成本,而西方企业却凭着品牌创造财富。品牌意识缺乏是中国企业的一项历史负资产。从西方进行工业革命以后,中国就在对品牌的认识上步步落后,至今仍缺乏完整的品牌意识和经营能力。中国品牌意识比西方落后两百年。[50]
就科学技术水平而言,中国虽然在局部领域超越西方,但总体而言仍远远落后,而且科技的落后在短时间内很难追赶并超越。如美国的卫星数量超过400颗,占世界卫星总量的一半以上,军用卫星超过100颗。中国在轨卫星一共20颗,且中国官方一直声称都是民用卫星,最多也就是军民两用。[51]电讯领域,美国苹果公司一年创造的利润就相当于45个联想公司。美国的顶尖企业,从埃克森美孚、通用电气到波音、谷歌,尽管在中国都能找到同行,但在核心技术以及全球资源配置力方面的差距,远非中国所能比。[52]
就教育而言。二十年前邓小平说,中国最大的问题出在教育上。据香港大公网报道,2014年10月初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期刊》发布了2014—2015年度世界大学排名,位于综合排名前三位的大学分别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香港有4所高校进入前200名,比上年增加1所,其中香港大学排第43位。内地有3所高校进入前200名,比上年增加1所,其中北大排名第48,清华排名第49。
美元在国际结算中的地位很高,约占总额的62%。中国的金融体系相比美国而言仍然处在起步的阶段,相对没有复杂的金融衍生品。比如中国银行的盈利模式仍然很大地局限在十几二十年前制度定好的存贷利差躺着赚钱这种模式,直到最近才有变动的趋势。亚投行的成立虽然标志中国为主导的亚洲金融体系的作用的加强,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美国为主导的世界金融体系。人民币虽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中国周边国家或地区广泛接受,但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尚有一个渐进发展阶段。
中国的世界地位确实今非昔比,有世界数一数二光辉夺目的许多工农业项目。但也有许多令人吃惊的落后的数据。其例不胜枚举。最为突出典型例证是,“几乎所有污染物的排放量,从目前来看,中国都是世界第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是压在中国头上的三座环境大山”(环境专家王金南语)。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的《自然·气候变化》专刊在线发表了英国丁铎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科研报告。研究显示,2011年全球碳排放最多的是中国、美国、欧盟和印度。中国排在世界第一。
就军事力量对比而言,中国军力虽有迅速发展,但与美国相比仍相差甚远。按照质量乘以数量的原则,中国空军的实力仅为美国空军的20%,中国海军的实力仅为美国海军的15%。战略核武也不成比例。有的媒体称中国目前的军事水平只相当于美国1980年的水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亚洲暴力冲突趋于显著,包括各种恐怖主义、国内民族与宗教冲突和叛乱、边境与海岛冲突与纷争、核扩散等。任何一个或多个地区或国家的冲突都能轻易破坏亚洲增长的轨迹。这是目前“亚洲世纪”“面临的最大风险和问题”。[53]
除上述之外问题,还可列出许多。“亚洲在寻求一个亚洲世纪时面临着艰巨的挑战。”
美国哈瑞尔达·考利、阿肖克·夏尔马、阿尼尔·索德等著名学者撰写的《2050年的亚洲》一书中,对2011—2050年“亚洲世纪”的主要驱动力作了全面而深入分析。作者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证:一、传统意义上刺激经济增长的三种要素:技术变革、劳动、资本。二、两个颇具亚洲特色的社会变革驱动力:新兴中产阶级和通信革命。三、增长与社会福祉以及个人幸福之间的关系。该书认为:“亚洲掌握着自己的命运。”如果它们要实现和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就必须要在国家或区域的层次(或同时兼顾两者)处理好这些挑战。“亚洲的领导者们必须意识到未来的繁荣需要以过去40年间发达经济体取得成功的方式来取得。”[54]
总之,亚洲与中国世纪任重而道远,还需要付出极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