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论社会学学科建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社会学讲些什么

今天给我出的题目是“社会学有什么用”。这个题目不好讲,可以慢一点讲。有人要我讲“什么是社会学?”,我也不敢给社会学下定义。想换一个题目,讲讲“社会学讲些什么”,或者严格些说,“社会学者讲些什么”。

社会学者讲些什么:其实没有几个社会学者讲得一样。不像自然科学是由一套公认的基本概念所组成的,大家都有共同的一致意见。如生物学里分类,分成动物、植物,动物里面分哺乳动物等等,大家一讲就懂。社会科学就不那么一致了。

对“社会”这个概念就有不同的说法和理解。社会究竟是什么?我们天天在用社会这两个字。但社会究竟是什么东西?社会在哪里?你看到了没有?这些问题都很难回答。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的科学。所以我想就从这里讲起。我们整天生活在社会里。但说不清社会是什么东西。今天我在这里讲,大家在听,有人在录音,构成了一个集体,发生着一系列的社会活动。这是从哪儿来的?人与人之间怎样会发生这样的关系?宇宙之间怎么会出现这一套事情的呢?

前天我看了个电视,是日本的纪录片,讲猴子的生活。是不讲笼子里的,是自然环境里的。吃东西的时候,老猴子上树嗷嗷一叫,许多猴子就来了。我就想到在没有人类的时候,有没有社会现象?

社会学这词是英文sociology的翻译词。但是最初清末的严复翻译斯宾塞的The Study of Sociology时却译作《群学肄言》。

群就是集体,许多动物如蚂蚁、蜜蜂、猴子等等,都有集体生活。甚至蝴蝶也有。在云南大理的点苍山下,每年有一天是“蝶集”,许多许多蝴蝶都飞到一起,一个接一个地排着挂在树上。这次我去美国见到加州伯克利大学一位女教授,她专门研究猴子的社会。过去四川峨眉山上也有猴子,人一去,它们就包围你,问你要东西吃。

人类发展了,离了群就不能单独生活,猴子可能还可以单独生活,蚂蚁,没有试验过一只蚂蚁能单独生活多久。我在干校时同老鼠作过斗争,老鼠也有它的社会,一窠老鼠在地下预先储藏了食物的洞里过冬。鸟也有集体,候鸟集体南北迁徙,雁群飞起来排着队形,鹭鸶和乌鸦排着队打架,这也是“战争”。但这些都是动物的本能。卵生的动物可以把两代隔开,隔开后,下一代一样长大了还会像上一代一样生活。可见,社会的根源是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了。

蜜蜂还有语言,是舞蹈语言,蚂蚁也有语言。所谓语言,就是用动作或者声音表示一定的意义,这个意义可以引起对方做我要求的行为。即所谓相互行为,也就是互相配合的行为,社会行为。语言就是个传达意义的媒介或象征,通过这媒介两个个体之间的行为得到了配合,成为集体。人类所以能够构成比任何动物更复杂的共同生活的集体,有发达的语言是一个重要的条件。语言中的每一个字都有一定的意义,可以引起人们一定的反应。我们这儿叫讲习班,不叫学习班,“学习班”就不好听,有“四人帮”的味道。在干校时大家叫我“老费”,现在叫“费老”。字眼上只有一点差别,但引起人们的反应却很大,是不是?

有没有脱离集体一个人生活的?印度的高山里有修行的人,饿了采一点东西吃一吃,过着相当长的孤独生活。你们读过《鲁宾逊漂流记》么?这是人们对集体生活反感,要求个性解放的反映,幻想出一个独立生活的境界。但是实际上一个人单独生活是活不下去的,至少活也活不长久的。人类是和集体生活分不开的,没有一个人不是生在集体里,活在集体里,所以可以说集体生活是出于人们生活本身的需要,生活本身要求许多人在一起生活。这个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等为满足所有物质的、精神的需要的活动。

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固然可以包括一切经营着集体生活的动物,但主要是人类的集体生活,人类的社会。所以我们不妨说,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们经营共同生活的集体的学科。

人是要死的,社会要继续下去,就要依靠集体的持续性。个体死亡和集体持续是一个基本矛盾,产生新陈代谢。没有个体的新陈代谢集体就不能持续。人们所依靠的那套生活方式也就持续不下去,个人也就活不下去了。社会的持续是人生存的必要条件。在这个过程里,就需要一套社会安排。孩子生下来了,要有人喂奶,就要有个母亲,光有个母亲不行,还要给母亲找个丈夫,于是有了个婆婆和媳妇,这些都是为了解决“社会继替”这个需要。我写过一本书,叫《生育制度》,就是讲这套社会安排。现在我们常说的“青黄不接”,也就是由个体死亡和社会持续这个矛盾所引起的。

“共同生活的集体”必须有一个大家都公认和公守的生活行为规范。普通就叫“规矩”,具有社会支持的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模式。这些规矩哪儿来的呢?靠文化,靠人类社会传下来的那一套办法。上面说过许多经营集体生活的动物,它们是依靠本能来配合它们相互间的行为的。而人们却不同,主要是靠传下来的习俗,我们不是生长在自然界里,而是生长在一个文化界里。

今天在这里讲课,前面的讲桌大家不来坐,而是让我老费来坐。大家事先并没有开会讨论这件事,而是传下来的规矩。我穿的衣服式样不是自己想出来的。从哪儿来的?现在称制服,过去称中山装,是孙中山穿过的式样,而中山装从哪儿来的?是从日本来的,是日本中学生的制服。现在的日本中学生还穿这种制服,一上大学就不穿了。现在对穿喇叭裤,有不少人看不惯,这些都关系到文化。过去有个“礼”,就是“批林批孔”的那个“礼”字。社会里做个人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动”。这个“礼”就是带着是非观念、价值观念、伦理观念的行为规范。越了轨不行。过去男女之间是不能握手的,女的同男的握了手要上吊,要死人的。现在国外男女之间表示友好要拥抱,我们就接受不了。

社会是什么东西?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临时形成的共同生活的集体,而是一个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有文化的集体。它是很复杂的,它包含着满足个人生活和集体持续多方面需要的种种集体活动。这个复杂的集体活动都并不是乱七八糟的,而是一套有系统的安排。我们要去认识它,就要运用很多概念、格格、框框。我们要对它进行分析——分而析之,分析其异同,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取一个名字,形成一个概念。这许多概念都是了解社会的一套必要的基本手段。

我们说社会是人们经营共同生活的集体,在这里还得补充说一段,讲一讲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社会是个集体,这个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首先是个生物的单位。个人作为一个生物的单位,它是个有生有死、有痛有痒的个体。说它是个单位,是个个体,就是指它与别的单位分开的,互相独立的,生死不与共,痛痒不相关的。它们是你死我不死,你痛我不痛,各自独立的封闭的实体。可是人们生活又需要集体,要同别人生死与共、痛痒相关。这与一群羊不一样。羊群在被狼追赶时,每只羊都自顾自地奔跑,有只羊被狼抓住,吃掉,别的羊就可以逍遥了,它们并不关心那死掉的羊。而人却不然,要共同想法对付敌人,所谓同仇敌忾。母亲爱孩子,自己不吃也要省下东西来给孩子吃。我看这里固然有一点生物基础,但主要是集体的文化教育出来的感情。这就是通过文化,使生物上断离的个体变成一个整体。这是形成人类社会的根本大事。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还要从另一方面去看。没有个人就没有社会。人死光了,这个由这些人形成的社会也就不存在了。它可以留下一个废墟,一个死城,一个曾经一度活过的社会的躯壳尸体。但是只有一批人集合在一起也不成一个社会。聚集在一起的人要经营共同生活就需要一套互相配合行动的规定了的办法。有点像演出一台戏,光有演员还不够,演员们必须串定一套角色——生旦净丑,按照扮演的角色去演唱。社会里生活也是如此,我们对某个人是“父亲”,对某个人是“丈夫”,对某个人是“老师”等等,父亲、丈夫、老师都是身份,所有的身份综合起来成为一个社会结构。

我们一个个人就用这个社会结构中的各种身份进行社会活动。每个身份都是一套规定了的行为模式。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指在这个结构生活的人都得按身份办事。当父亲的人要按当父亲的身份办事。第一个父字是指个人,第二个父字是指身份。如果个人不按规定的模式串演这个角色,那就出现“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的状态了。

在社会结构中规定的身份是一种生活的手段,是用来满足个人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的。需要在变化,手段也要随着变。这就是社会的变迁。当这一种手段不能满足在这个社会里生活的个人们的生活需要时,这些行为模式也就站不住了。当然社会变迁不是很简单的,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仔细分析的过程。

社会学者为了要研究社会结构,所以常常把一套有关的社会身份,比如用来满足人们某种同一需要的身份,看成是一个体系,称它作社会制度,有如亲属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宗教制度等等。这种分类各个社会学家也不一定一致的。他们认为社会结构就是由这许多社会制度所形成的一个大体系。社会结构是一个整体,意思是说:一个社会里的各种制度是互相关联的,互相起着制约和配合的作用。动一毛要牵全局。

社会结构中有些制度已有专门的研究,成了许多门独立的学科,如研究经济制度的经济学,研究政治制度的政治学等等。其实每一个制度都可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研究对象。但是无论有多少研究个别社会制度的学科,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结构还是社会学所专门研究的对象。

分析一个社会结构就像解剖一个动物。在生物学里有解剖学,在社会学里有社会形态学或比较社会学。不同地方、不同时期的人们社会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态。要进行不同形态的比较研究,那就得先分析出可以对比的部分。比如在解剖学里,把一个动物的机体根据不同的机能,如消化循环、呼吸等机能,分成若干器官。解剖学上的比较就是按着器官进行比较的。比较社会学,是按制度去比较不同社会不同的形态,比如同样是为抚育子女而形成的家庭可以有种种不同的形态。

摩尔根在美洲印第安人中传教,接触了易洛魁人。他发现易洛魁人的孩子对其氏族中生母的同辈女人都叫妈妈。他见到了和他自己社会不同形态的亲属制度。他就进行比较,发生了一个问题,这些亲属称谓是否反映着一种“群婚”形态的亲属关系,就是一个氏族里的同辈女子和另一氏族里的同辈男子结成集体的夫妻关系。他又进行研究印第安人中不同的亲属制度,设想出许多不同的婚姻制度如杂交→群婚→对偶婚等等,并进而把这些在同一时期见到的不同形态看成是历史发展上的不同阶段,就是说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经历过这些不同形态的家庭制度。摩尔根正是从一个称谓制度出发,探索出了婚姻制度的各个发展阶段。同生物学者从生物的各种不同形态中发现了人是从一系列低等动物中发展来的一样。用历史上的发展来解释形态上的差别,从变异的比较,化成发展的阶段。

人类的社会是从简单发展到复杂的,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到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机械时代、电子时代,使用的能源从人力到畜力,到煤,到石油,到原子能。人类文化发展是有它一定的过程。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社会发展的每一过程,并不是历史的偶然性,而是存在着必然性,研究这个发展过程的规律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史。

当然,以个别的社会来说,由于受到外来的文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它的发展也就不一定要循序而进,所以具体的每个社会的发展史是要具体进行分析的。用已经发现的一般规律来硬套具体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不符合科学精神的,但由于具体发展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而否定有发展的总规律也是不科学的。

是不是可以预测社会未来的变化?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预见到资本主义必然要发展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但怎么发展到共产主义?有很多问题,这成了我们当前研究的主题。假如不是细密地去研究,就不能帮助我们搞建设搞四化。气象可以预报,飞机票可以预定,各种计划都是对未来行动的安排。社会的变化如何预测?如何掌握社会的动态规律?这是我们应当认真研究的内容。我们在这次讲习班的最后一段时间里要讲技术的发展会带来什么社会变化。

预测中有许多变数。如果是两个相关的变数,比较容易计算,但是多元变数之间关系就比较复杂,要用数理和电子计算机来运算,这里,数学也进入了社会学领域。学社会学的人一定要学一点数学。

今天我只把所想到的有关社会学里所讲的一些基本内容简单地作一些开场白。我们应当更深入地弄清楚社会学里的每一个概念以帮助我们去认识社会现象。这些,就是社会学里的基本功。我们现在很多事只停留在一般的观察上,不够科学。因之也谈不上怎样用我们的社会知识来为四个现代化服务。要使社会学对四化发生促进作用,首先是要使我们懂得怎样科学地去观察社会现象。我是相信真正反映客观实际的社会知识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去适应在变迁中的社会,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使社会的变化更有意识地由人加以指导,使人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学能有用,能为人民服务。

198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