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桥汉语(准中级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日桥汉语·准中级》编写说明[1]

由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和日本立命馆大学孔子学院共同编写的专门针对日本学习者的国别教材《中日桥汉语》全套共6册,这是其中的准中级部分,分为上下两册,每册12课,共24课,适合中等偏低水平(约相当于新HSK3级)的日本学习者使用。学习者学完准中级后,词汇量约可达到1600个左右,可以用汉语进行简单的日常沟通,能独立在中国生活。

根据这一水平学习者的特点,我们为这两本教材设定的编写原则和目标是:

1.以情景和功能为纲设置内容。考虑到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和水平,兼顾在母语环境下和在目的语环境下学习的不同学习者,也为了体现情景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准中级上下两册均侧重于把情景设定在中国,并尽可能做到寓功能于情景之中,同时注意补充初级阶段未曾学习的语法项目。

2.课文全部是对话加叙述的形式,力求自然、轻松、有趣,以引发学习者的兴趣。

3.在练习中注意以多种形式强化听和说的训练,进一步体现本教材针对母语为日语的学习者的特点。

本教材的主要特点体现在每课的结构安排、内容设计和“文化掠影”这三个方面。

1.结构安排

在编写教材时,我们在每一课的结构安排上做了精心设计,在每一课中安排了三个小循环:第一个循环是“生词和短语+课文一(对话体,包括汉字及拼音两种形式)+课文一听说练习+语言点及练习”;第二个循环是“课文二(叙述体,包括汉字及拼音两种形式)+课文二练习”;第三个循环是“综合练习”。三个循环结束后,是作为补充阅读材料的“文化掠影”。

这三个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各有侧重和目的:

(1)第一个循环中的重点在学习词语和对话体课文,内容设计思路为:在完成内容输入后,针对日本学习者的特征,重点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然后再通过对语言点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

(2)在第二个循环中,我们把课文一中的对话体课文改写成叙述体,复现第一部分的词语和一些语法点,起到帮助学生复习、加强记忆的作用。同时,这也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成段表述能力,更好地与中级阶段的成段表述衔接。第二个循环的练习部分继续以训练听说能力为主要目标,同时试图通过连词成句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3)第三个循环是“综合练习”,这部分可帮助学生全面复习本课新词语,并通过“课堂活动”再一次把听说能力的训练放置到实际的交际过程中,同时起到活跃课堂的作用。这三个循环基本上按照实际教学过程安排,教师可以直接按照教材步骤进行课堂操作。

2.内容设计

(1)课文设计

我们遵循功能与情景紧密结合的原则构思了上下两册的话题,尽量使这24课包含的情景和功能更具实用性。在编写课文内容时,我们既坚持了实用性的原则,同时也把趣味性看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力图让学生不仅“要读”而且“爱读”。为了方便学生学习,我们给课文配置了拼音。之所以没有把拼音与文字排在一起,是为了让学生不要过分依赖拼音,渐渐适应在没有拼音的情况下阅读汉字,为学习中级部分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第二个循环中,我们把对话体课文改写为叙述体,并且设计了要求学生反复聆听录音、复述短文内容的练习形式,继续针对日本学生的特点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有效提高学生开口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2)语言点讲解设计

准确的理解是学习语法的基础。在讲解语言点时,我们采用了汉语、日语两种讲解语言,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此外,每一个语言点下都设置了形式不同的练习,让学生即学即练,而且每次都有新鲜感,在学习中产生足够的成就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3)词语练习设计

关于词语的练习在前面的两个循环中似乎被“忽视”了。因此在第三个循环中,我们设计了“词汇练习”和“课堂活动”两个环节。“词汇练习”通过组词、搭配、填空、问答等多种形式,补充了在前面两个循环中重听说练习、轻词语练习的不足。

(4)课堂活动设计

“课堂活动”这个环节是全课词语、语言点在虚拟情景中的大操练,这个环节的设计再次回到情景与功能结合的原则上来。我们为每一课的课堂活动都设计了具体、真实的情景,并在功能上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复习、运用本课所学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3.“文化掠影”

语言与文化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为此,我们在每一课的最后设置了“文化掠影”这个板块,内容的选择既紧密结合课文所学,又在此基础上有所扩展和延伸,能够丰富、开阔学生知识面,增加其对中国的了解。随文附上“关键词语提示”,可以扩大学生词汇量;文后的“想一想,聊一聊”环节使教师和学生在读完这部分内容后“有事可做”。

鉴于准中级教材上述设计思路和特点,我们对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1.课时安排

本教材在日本环境下和在中国环境下都可以使用。在日本,一节课时长为90分钟,学完一课约需要3次课。如果每周1节课,学完一册约需36节课,大概一学年,两册全部学完大约需用4个学期,两学年。如果一周安排2—3节课,则一年可以学完两册。

在中国,一节课时长为50分钟,一般两节课连排。学完一课大约需用6节课(3次)。如果一周安排6节课,一学期可以学完一册,一学年可以学完两册。如果在以日本学生为主的短期班、培训班使用,以每周安排10节课(5次)计,一个半月左右可以学完10课,两个月可以学完一册。

当然,以上只是大概的估算。课程的进度与学生的数量和水平等因素也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视情况具体安排。

2.课堂操作

对于第一个循环中的词汇、对话体课文和语言点,建议分段穿插进行,即教一部分词语,接着教相应的课文,并把相关的语言点穿插在其中。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保持一个良好的节奏,不会让学生产生枯燥冗长、缺乏变化的感觉。

在其他部分内容的课堂操作程序上,既可以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进行,也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有选择地加以变化或删减。比如,可以在学完词汇后先做“综合练习”中的“词语练习”,也可以删减某个练习或“文化掠影”等内容。

以上建议仅供使用者参考。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来灵活地安排教学,这是任何课堂教学都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最后,我们要借此机会衷心感谢日本立命馆大学孔子学院对本教材的编写出版所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也要衷心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汉语编辑室的编辑对本教材的精心审阅和有效推进。希望这部凝聚着中日两国汉语教师心血的教材能够受到使用者的欢迎,在对日汉语教学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也衷心欢迎使用者给我们的教材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金舒年 绢川浩敏 池田巧

于2014年仲春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