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法论:解释与功能比较的视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凡例

一、书中以“[]”标示的、其后用楷体字阐述的内容,主要有背景、引申、提示、讨论、比较、提问、回答等。主要起辅助功能,可为读者进一步思考和研究提供线索。具体安排如下:

[背景]用于陈述相关的法律知识及背景信息。

[引申]供读者进一步研究法律问题使用。

[提示]用于提示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讨论]用于对一些争议问题的深入阐述。

[比较]用于对比较法上典型制度的介绍。

[提问]用于提出相关思考问题。

[回答]用于对相关思考问题的回答。

[案例]用于列举实例。本书多引用真实案例,但事实及裁判均有所简化。

二、文中所引用之法律、司法解释,均采缩略语。其中,我国法律,均略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并加书名号,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略为《企业破产法》,司法解释则以发文字号代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略为“法释[2011]22号”;德国法律,均采德国联邦司法部(www.bmj.de)的统一缩略语,如德国《民法典》在引用德文时,被缩写为“BGB”;美国法律,采“美国法典”(U.S. Code)的标示格式,如《破产法》第361条被标示为“11 USC § 361”。

三、在提及法律时,若未加书名号,则为泛指。如“破产法”泛指有关破产的各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

四、文中所用注释,采《北大法律评论》的注释体例。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个新兴学科,破产法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不尽完善,共识有限,很多规则需参酌现行法的其他部门,需借鉴比较法的制度,故本书对重点问题的论述都标明了注释,以方便读者进一步检验和研究。

五、对于书中的一些关键性结论,将以黑体字标出,以示其重要性。

六、本书在引用文献时,使用了完整的注解,即,虽然某一文献被重复引用,但后续引用中也注明了文献的全部信息,以方便阅读。不过,对一些经常引用的文献,在该文献第一次出现时写明了完整的文献信息,同时注明简注的形式,此后都采取简注。采用简注的文献设文献目录于书后,以方便检索。另外,在后注使用前注文献时,使用“同上注”(中文文献)、“ibid.”(英文文献)及“a. a. O.”(德文文献)等方式标出文献信息,同时附加页码信息。

七、本书中所涉西文图书使用简注的文献目录(文献末尾括号内为简引信息)

(1)Alan N. Resnick et al. (ed.), Collier on Bankruptcy, 16th Edition, Matthew Bender, 2011 (Collier on Bankruptcy).

(2)Wolfram Henckel et al. (Hrsg.), Jaeger Großkommentar zur Insolvenzordnung, Recht de Gruyter, 2004, 2007, 2008, 2011 (Jaeger-Bearbeiter, § 1 Rn.1).

(3)Säcker et al. (Hrsg.), Münchener Kommentar zum Bürgerlichen Gesetzbuch, Verlag C. H. Beck, 4. Aufl. Und 5. Aufl., 2010 bis 2015 (MünchKomm-Bearbeiter, § 1 Rn. 1 BGB).

(4)Bork, Einführung in das Insolvenzrencht, Mohr Siebeck, 6. Aufl., 2012 (Bork, 2012).

(5)Warren, Bankruptcy in United States Histor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Da Capo Press, 1935 (Warren, 1935).

(6)Skeel, Debt's Dominion: A History of Bankruptcy Law in America, 2001,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1 (Skeel, 2001).

(7)Carruthers, et al., Rescuing Business: The Making of Corporate Bankruptcy Law in Eng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Clarendon Press, 1998 (Carrutzers & Halliday, 1998)

(8)Barid, Elements of Bankruptcy, Foundation Press, 2nd, 3rd, 4th Edition, 1993, 2001, 2006 (Barid, 1993/2001/2006)

(9)Bassenge et al. (Hrsg.), Palandt—Kommentar zum Bürgerlichen Gesetzbuch (BGB), C. H. Beck, 2014 (Palandt-Bearbeiter, § 1 Rn. 1).

(10)J. von Staudingers Kommentar zum Bürgerlichen Gesetzbuch, de Gruyter (Staudinger-Bearbei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