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开封城东北方向有夷门,是战国时期魏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的发生地。汉代,司马迁曾专程访求夷门旧址,并在《史记》中淋漓尽致地渲染这一故事。后世文人对夷门多有吟咏,如金代李汾就有:“夷门自古帝王州”之句,夷门甚至成为开封的别称。宋代的著名文化遗存铁塔即建在夷门附近的夷山之上。清雍正年间,原处于龙亭附近的河南贡院因经常遭遇水涝而迁至铁塔南麓。1901年,庚子事变后慈禧光绪西狩回銮,路经开封,看到河南贡院上万间考棚完好,当即决定将1903年的全国会试放在河南贡院进行。1904年又有恩科的举行,1905年废除科举,河南贡院也成为中国上千年科举考试的终结地。1912年,在辛亥革命的推动下,河南有识之士在河南贡院的旧址上,建立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这就是河南大学的前身。
从1912年创办到现在,河南大学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程。一百年的历史,只有开封城年龄的二十几分之一。但近百年的中国,沧海桑田;近百年的开封,白云苍狗;近百年的学校,风雨兼程。河南大学是河南高等教育的母体,从这里折枝成林生成若干所大学;河南大学是河南的新思想策源地,“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河南策应的学生进步活动,总是以河南大学为主体;河南大学是河南新文明的脊梁,八年抗战中辗转豫西山区办学,歌不辍,成为华中地区最好的国立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分分合合的反复中,处变不惊,以勤补拙,坚守自己的办学信念,脚踏实地打造中原地区人才培养的高地。
在古都开封办学,河南大学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承了开封的城市性格。河南大学是有理想抱负的大学,其以“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作为校训,是希望学生、教师和学校切实担负起社会的责任,使自己日新,使国民日新,使社会日新。河南大学是脚踏实地的大学,其以“团结、勤奋、严谨、朴实”来概括自己的校风,办学过程中方向明确,心态成熟,有着“曾经沧海难为水”的不凡气度,崇尚内敛沉稳,不事张扬的风格,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河南大学有着坚强的生命意志,百折不挠,宠辱不惊。在风风雨雨中造就旷达乐观的性格,不管有多少昏暗阴霾,坚信明天的太阳总会升起。河南大学有着自己的办学传统和价值观,她尊重科学民主,提倡学术自由,拒绝平庸媚俗,追求卓越奉献,因而生生不息、常办常新。河南大学因在铁塔脚下,其毕业生被称作铁塔牌。铁塔牌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属慢热型,其初稍有木讷拘谨,而长处在经久耐用,优势在路遥知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