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民经济观察·系列4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各有千秋的宏观经济政策

市场经济各国中政府都运用宏观经济政策调节经济,但各国的历史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经济状况不同,市场经济体制有不同的特点,宏观调控的特点也不同,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适用于各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模式。宏观调控是有规律而无模式。根据自己的国情运用不同的调控模式才是成功之路。

我们通常在讲宏观调控时是以美国为例的,但美国也并不是唯一的榜样。与美国市场经济体系同样完善的西欧各国与美国的宏观调控就不同。即使是文化与历史更相近的西欧各国,宏观调控方式也不相同。

法国市场经济的历史也相当长,但与美国等国自由放任的色彩较浓不同,法国政府干预的色彩相当浓。因此,与其他国家采用间接调控不同,法国实行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相结合,这就体现在法国的经济计划上。根据法国1982年的《计划化改革法》,“计划决定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和中期目标,以及为达到这些战略选择和中期目标所采取的必要的措施。”这种计划包括了国家计划和地区计划。计划的实施方法包括对公共行政机构消费和投资的直接影响,对企业生产和投资选择的间接影响,以及对家庭收入、消费和储蓄的间接影响。由于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控制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计划的实施主要是经济手段的引导。宏观经济政策成为实施计划的手段之一。这种计划对改变法国经济较为落后的状况和促进技术进步、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属西欧的德国和英国又不同于法国。德国奉行的是社会市场经济,强调了政府在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中的作用。宏观经济政策也围绕着这个中心。例如,在财政政策中更强调了稳定,而不是它刺激或抑制经济的作用;在货币政策中也不是把利率作为调节经济的工具,而是强调了物价稳定。在德国,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要相对少一些。英国是最早的市场经济国家,但20世纪初开始就陷入“停停走走”的“英国病”。在70年代之前,政府主要用需求管理来振兴经济,但并不成功。70年代末撒切尔夫人上台后,政策发生变化。宏观经济政策以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主,中心是制止通货膨胀,实现物价稳定。这种政策与私有化共同实现了英国80年代后的经济繁荣。

东方国家的文化与历史传统与西方不同。无论市场经济完善程度如何,东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与西方总有不同。总体上看,东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更为重要,也更为直接。这一点也体现在宏观经济政策中。

在东方国家中,日本的市场经济是最发达的,由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的作用更重要,日本被称为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这就表现为,政府制订国家中长期经济计划,并进行相应的监督管理。这种经济计划成为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综合控制的有效手段,成为该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这种计划具有综合性、协调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它指导全国经济发展,调节国民经济重要的比例关系,保证经济的稳定,对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具体的政策运用上,日本也不同于西方各国。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中,日本更偏重财政政策,尤其在90年代经济衰退之后,更多的是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由于日本利率水平一直相当低,货币政策作用受到限制。在货币政策的运用中更多采用道义上劝告的“窗口指导”政策,而不是调节利率。

与日本的宏观经济政策相近的是韩国。尽管韩国的市场经济历史比日本短,但在宏观调控上有一个相同之处:都实行经济计划。韩国的经济计划是通过确立各种宏观经济总量目标和采用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来规定经济发展方向。经济计划由政府制订,用经济政策引导,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经济计划体现了政府主导市场经济发展的意图。整个宏观经济调控是以经济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为中心来设计的。在各个市场经济国家中,韩国的计划性是最突出的。韩国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同样体现了韩国市场经济的特点。在这种政府主导型经济中,财政与货币政策都重视对大型企业的扶植。韩国又是一个开放型经济的国家,货币政策更重视吸引外资和金融风险的防范。

在东欧各国和印度等市场经济尚不完全的经济中,宏观政策更多地为经济转型服务。面临经济转型中各种矛盾与冲突,宏观经济政策更多地强调稳定。

应该说,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自己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正确的。各国在运用宏观经济政策调节经济的过程中有自己成功的经验,也有自己失败的教训。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在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中首先应该研究各国的经验与教训。别人犯过了错误,我们不要再犯;别人交过了学费,我们不要再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