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 呕吐
呕吐是胃内食物反入食管,经口吐出的一种现象。呕吐发作时常有出汗、心跳不规则、脸色苍白和腹部不适或疼痛的感觉,开始时吐出胃里的残渣,而后甚至可以呕出胆汁。
专家诊断
◆ 症状简介
(一)中枢性呕吐:常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血管疾病、脑肿瘤等。
(二)周围性呕吐:常见于胃炎、胃溃疡、胃穿孔、胃癌、肠梗阻、腹膜炎等。
(三)详细询问病史:
1.呕吐与恶心的关系:呕吐时没有感觉恶心,呕吐后并不感到轻松,常见于中枢性呕吐;呕吐时感觉恶心,呕吐后感到恶心暂时缓解,常见于周围性呕吐。
2.呕吐物的性质:呕吐物有酸臭味及前一日的食物,见于幽门梗阻;混有胆汁,见于肠梗阻;混有血液,说明呕吐剧烈致使胃黏膜少量出血。
3.呕吐物的量:少量呕吐可能是胃神经官能症及妊娠呕吐;大量的呕吐可能是幽门梗阻。
4.呕吐与饮食的关系:如果食物尚未到达胃内就发生呕吐,多为食道的疾病,如食道癌;呕吐发生于饭后2~3小时,可见于胃炎、胃溃疡和胃癌;发生于饭后4~6小时,可见于十二指肠溃疡;发生于饭后6~12小时,并吐出前一天所吃的食物,常见于幽门梗阻。
5.呕吐伴发的症状:
(1)呕吐伴发热、头痛或喷射式呕吐,应考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或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2)呕吐伴发腹泻,应考虑是急性胃肠炎、霍乱等。
(3)呕吐伴发腹痛,应考虑是溃疡病、阑尾炎、胆囊炎等。
(4)呕吐伴发昏迷,应考虑是尿毒症、糖尿病酮中毒、肝昏迷等。
(5)呕吐伴发神经系统症状,应考虑是脑血管疾病等。
(6)呕吐伴发黄疸,应考虑是传染性肝炎等。
6.已婚妇女突然停止月经将近2个月而后发生呕吐,则应考虑是妊娠呕吐。
7.如果服用氯化铵、氨茶碱、水杨酸盐、磺胺类和奎宁等药物后,出现呕吐,应考虑是药物反应。
(四)身体检查要点:
1.如果呕吐伴有发热症状,应详细检查抬腿试验和划足底试验;若皮肤上出现红色淤斑,可以考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
2.注意腹部肌肉紧张度和压痛。腹软、上腹部多有压痛,常见于溃疡病;右上腹部有压痛,常见于胆囊炎或传染性肝炎;腹部若有块状物,应考虑是肿瘤等。
3.剧烈呕吐后,水分会大量丧失,容易引起脱水,所以要及时地补充水分。
症状分析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突然高热,头痛,喷射式呕吐,皮下淤斑,昏迷,抽搐,发病于冬春季,颈有抵抗,抬腿试验、划足底试验呈现阳性
阳性流行性乙型脑炎
高热,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嗜睡昏迷,发病于夏秋季,颈可有抵抗,抬腿试验、划足底试验可出现阳性
结核性脑膜炎
高热,头痛,呕吐,昏迷,有结核病史,发于四季
慢性胃炎
上腹部疼痛,饭后有灼热感和饱腹感,胃口不好,口臭,嗳气,上腹部可有压痛
胃下垂
上腹部有下坠感,胃口不好,有时可出现恶心、呕吐。体质较瘦,常伴有肝、肾等内脏下垂现象
溃疡病
溃疡病引起幽门梗阻时出现明显呕吐,平时有慢性、节律性、周期性上腹部疼痛,上腹部有压痛,幽门梗阻时可有震水音
胃穿孔
上腹部突然剧烈疼痛,常发生于饱餐后,有溃疡病史,腹肌紧张如板样
胃神经官能症
恶心、呕吐频繁,甚至厌食,常伴有头痛、上腹不适等症状
胆石症
突然发生于多食油腻后的晚上,右上腹疼痛,向右肩放射,发热,呕吐,可出现黄疸、右上腹有触痛,肌紧张,有时可触及胆囊
急性胰腺炎
突然发生,多见于暴饮暴食后,上腹部持续性剧烈疼痛,多向腰背部放射,恶心,呕吐,2~3天后发热,中上腹部横位性触痛,血、尿中淀粉酶明显升高
急性阑尾炎
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发热,恶心,呕吐,右下腹阑尾点局限性触痛,反跳痛
急性腹膜炎
腹痛剧烈,恶心,呕吐,发热,可出现休克,腹肌紧张如板样,腹部有明显触痛,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
肠梗阻
腹部有阵发性绞痛,大便秘结,呕吐出胆汁或粪液,腹部有压痛,可见到肠型及肠蠕动波
急性传染性肝炎
发热,恶心,呕吐,厌食油腻,体温下降时有的出现黄疸,小便如红茶,肝轻度肿大,有压痛
◆ 中西疗法
除了穴位治疗之外,治疗呕吐最主要的方法还是口服药物。中西医都有比较有效的对治药物,具体见下列表格。
中药推荐
口服1.藿香正气丸,每日二次,每次三钱至四钱。适用于恶心呕吐、发热畏寒
口服2.纯阳正气丸,每日二次,每次五分至一钱。适用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口服3.左金丸,每日二次,每次一钱至二钱。适用于口吐酸水、呕吐物酸臭
口服4.木香槟榔丸,每日二次,每次三钱。适用于呕吐、腹泻
口服5.制半夏三钱,生姜四片,煎汤草一钱半,水煎服,每日一剂
口服6.加减法:吐清水加吴茱萸一钱;若舌质红加淮山药三钱,莲肉三钱,去干姜
西药推荐
口服1.阿托品,每次0.3毫克,每日三次
口服2.复方颠茄片,每日三次,每次1~2片
口服3.维生素B6,每次10~20毫克,每日三次。常用于妊娠呕吐
口服4.冬眠灵,每次12.5~25毫克,每日三次。有强烈的镇吐作用,可用于剧烈的呕吐,不可与苯巴比妥钠配伍
口服5.呕吐严重,出现脱水现象,可用5%葡萄糖液或盐水1000~2000毫升,加维生素C1000毫克,进行静脉滴注
经穴疗法
◆ 特效穴位 角孙穴 章门穴
角孙穴:正坐,举起两只手,用大拇指的指腹由后向前将耳翼摺屈,并顺势向上滑到耳翼尖的部位,两个中指的指尖恰好相连于头顶正中线上,用大拇指的指腹揉按这个穴位,会有胀痛的感觉。两侧穴位,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每次揉按1~3分钟,也可以两侧穴位同时揉按。
章门穴:正坐或仰卧,两只手的手掌心向下,指尖朝下放在双乳下、肋骨上,用大拇指、食指直下掌根处像鱼一样的肉厚处部位,即鱼际,揉按穴位,并有胀痛的感觉。左右两侧穴位,每次揉按1~3分钟,也可以两侧穴位同时揉按。
特效1:角孙穴
此穴具有吸湿、降浊、明目之功效。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白内障、目生翳膜、齿龈肿痛等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按摩此穴,对于咀嚼困难、口腔炎、唇干燥、呕吐等病症也有很好的保健调理功效。
标准取穴
特效2:章门穴
本穴为五脏精气之会穴,有舒肝行气之特效,主治心胸淤闷、胃痉挛、肝气淤结、胸肋疼痛等。对肝脾肿大、肝炎、肠炎、泄泻、腹胀、呕吐等病症,有明显疗效。
标准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