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流程正确,轻松上手:拔罐的操作步骤
作为一种专业的治疗手段,拔罐疗法虽然操作比较简单,但是在使用时必须操作规范、流程正确,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拔罐的治疗作用,并可预防一些由于操作不当带来的不良后果。下面介绍拔罐的具体操作步骤及方法。
(一)检查开方
第一步:仔细检查患者,以确保没有拔罐的禁忌证。
第二步: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处方。
第三步:对患者说明拔罐的过程,解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信心。
(二)选择体位
患者的体位正确与否,关系着拔罐的效果。正确的体位应该使患者感到舒适、肌肉能够放松、拔罐部位可以充分暴露为宜。一般常采用的体位有以下几种。
仰卧位
适合在前额、胸部、腹部及上下肢正面等部位拔罐。
俯卧位
适合在腰部、背部、臀部及上下肢背面等部位拔罐。
侧卧位
适合在侧头部、面部、侧胸、髋部及膝关节等部位拔罐。
坐位及俯伏坐位
适合在颈项部、背部、上肢及膝关节等部位拔罐。
(三)选择罐具
根据拔罐部位面积的大小、患者病情的强弱以及体质来选用大小适宜的玻璃罐、竹罐或其他罐具。检查应用的器材和辅助工具、药品是否齐备,然后一一擦净,按次序放置好。
(四)清洁消毒
操作者的双手、罐具和拔罐部位都应该清洁消毒。拔罐前,操作者要用酒精给罐具消毒,然后清洁消毒患者的拔罐部位,最后清洗自己的双手。
患者拔罐部位的清洁消毒方法为:在选好的治疗部位上,先用毛巾浸开水洗净患部,再以干纱布擦干。为防止发生烫伤,一般不用酒精或碘酒消毒。如因治疗需要,必须在有毛发的地方或毛发附近拔罐时,为防止点火烧伤皮肤,应剃除患者部分毛发。
(五)冷天温罐
冬季或深秋、初春等天气寒冷的时候,拔罐前为避免患者有寒冷感,可预先将罐具放在火上燎烤。温罐时要注意只烤烘底部,不可烤罐具的口部,以防过热造成烫伤。温罐的时间以罐子温度和皮肤温度相近或稍高于体温为宜。
(六)进行施术
首先将要拔罐的部位暴露出来,术者靠近患者身边,按照选用的方法将罐具倒扣在患者皮肤上。一般罐具的排列有两种方法。
密排法:罐与罐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寸。此法用于身体强壮且有疼痛症状者,有消炎止痛的功效,又称“强刺激法”。
疏排法:罐与罐之间的距离相隔1~2寸。此法用于身体衰弱、肢体麻木、酸软无力者,故又称“弱刺激法”。
(七)询问患者感觉
拔上罐后,应不断询问患者有何感觉,假如用玻璃罐,还要观察罐内皮肤的情况。如果罐具吸附力过大,使患者产生疼痛,应放入少量空气。方法是用左手拿住罐体向一侧稍倾斜,以右手手指按压对侧的皮肤,使罐口和皮肤之间形成一微小的空隙,让空气徐徐进入,到一定程度时停止放气,重新扣好。拔罐后如果患者感到吸附无力,可起罐重新再拔1次。
(八)时间与次数
大罐吸附力强,1次可拔5~10分钟;小罐吸附力弱,1次可拔10~15分钟。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病程以及拔罐的部位来灵活掌握拔罐的时间。一般来说,拔罐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10次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3~5天。
(九)起罐操作
起罐时,一般先用右手握住罐具,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旁的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然后就可以将罐具取下。切不可用力猛拔罐具,以免拉伤患者皮肤。真空拔罐器的起罐方法是:一手握着或按着罐具,另一手向上拉动排气阀的门杆,使之与胶塞松动,空气就会进入罐内,使罐体内负压消失,此时用手提起罐体即可与皮肤分离。起真空罐时同样不可猛拔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