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线描的分类
中国画的线描被历代画家钟爱,经过反复的提炼与规范化,线描逐渐发展演变成十八种技法:十八描。明代邹德中《绘事指蒙》说到,线条古法有十八描,分别为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马蝗描、钉头鼠尾描、混描、橛头钉描、曹衣描、折芦描、橄榄描、枣核描、柳叶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枯柴描、蚯蚓描。十八描按照线条的形态来命名,其用途是作为人物画教学课稿,线描的程式化有利于传播和教学,但程式化本身的固定模式也使得线条形态被禁锢、缺少活力。
曹衣描 用笔细而下垂,成圆弧状,讲求线之间的疏密排列变化。
钉头鼠尾描 叶顿头大,行笔方折多,转笔时线条加粗如同兰叶描,收笔尖而细。
橄榄描 顿头大如橄榄,行笔稍细,但粗细变化亦大。
高古游丝描 线条提按变化不大,细而均匀,多为圆转曲线。顿笔为小圆头状。
减笔描 用笔粗,一气呵成,一笔中有墨色变化。大多只画个外轮廓,用笔简练到极致。
橛头钉描 秃笔线描。顿头大而方,侧锋入笔,有“斧劈皴”之笔意。线条粗而有力。
枯柴描 用笔粗,水分少,类似皴法。用笔往往逆锋横卧。
柳叶描 用笔两头细,中间行笔粗。和竹叶描类似,都是虚入虚出的笔法。
马蝗描 顿头大,行笔曲折柔软,伸屈自然,但很有力。
琴弦描 略比高古游丝描粗些。线用颤笔中锋,有停停顿顿的变化,大多为直线。
蚯蚓描 粗细均匀,曲折多而柔软。用篆书笔法,圆转有力。
铁线描 转折处方硬有力,直线硬折,似铁丝弄弯的形态。用笔中锋,顿笔也是圆头。
行云流水描 其线条有流动之感,状如行云流水,用来表现软而弯转的衣纹。
枣核描 顿头如同枣核状,线条行笔中亦有枣核状的用笔变化。
战笔水纹描 如山水画水纹的画法。用来表现薄而褶多的衣纹。
折芦描 用笔粗,而转折多为直角,折笔时顿头方而大,线多为直线。
竹叶描 与柳叶描类似,也是中间粗两头细。其线条近似竹叶,因而得名。
混描 先用淡墨皴衣纹,墨未干时,间以浓墨,形成“浓破淡”的墨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