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国学大书院)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以逸待劳

原文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文

耗损敌人的力量,迫使敌人陷于危难,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式,完全可以采用静守不战的战略。因为这自然减弱了敌人的强势而增强了自己的弱势。

按语

此即制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兵法·虚实篇》)

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而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史记·管晏列传》);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这是采用人为手段调动敌人的计策。兵书上说:“凡是先到战场等待敌人者,他就显得安逸而有精力;而后赶到阵地仓促应战者,必然显得疲劳困顿,被动应战。因此,善于用兵的人,总是能够调动敌人而不为敌人所调动。”(见《孙子兵法·虚实篇》)

兵书讲的是战争中的劳逸形势,这里讨论的是如何挖掘主动权。并非仅仅指选好地形来等待敌人,而是泛指以简便控制繁难、以不变应万变、以小变应大变、以静制动、以小变动对待大变动,抓住关键以控制周围局面。例如春秋时代,齐国的相国管仲,寓军事于内政,寓兵于民,这是“实而备之”的施政大战略,做到有备无患,以逸待劳(见《史记·管晏列传》);孙膑在马陵道伏击庞涓,是守株待兔,以逸待劳(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战国时,赵国大将李牧戍守北方的雁门,备战已久而不轻易挑起战端,他是在养精蓄锐,一旦奋起,便一战而大破匈奴。(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计谋精解

以逸待劳,是指在敌方气焰高涨,或当我方已占据有利地势时,为了避开敌人的锋芒,增强自己的力量,首先主动采取守势,一边积极防御,一边养精蓄锐,并因势利导地控制敌人,调动其在预设的战场上四处奔命,待敌人疲惫不堪、锐气削减、敌我态势发生变化时,抓住战机迅速调动兵力,一举击败敌人。

此计强调:让敌方处于困难局面,不一定只用进攻之法。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对动,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不让敌人调动自己,而要努力牵着敌人的鼻子走。所以,不可把以逸待劳的“待”理解为消极被动地等待。在现代商战中,“以逸待劳”表现为一种以不变应万变、以小变对待大变的谋略。

以逸待劳之计可以理解为以下含义:

(一)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应清楚地认识到要攻击敌人,自己首先要有足够的力量,在自己的力量尚不足以击败敌人时,避免过早地同敌人直接交战,而应主动退守,抓紧时机,扩充力量,使我由弱变强。另外,时机不成熟时要善于等待时机,可以采取退避三舍、虚于应付、慢火煎鱼、故意拖延等办法与敌人巧妙周旋,时机一到,转守为攻,一鼓作气消灭敌人。时机不成熟时不动如山岳,时机一到动如脱兔。

(二)与敌周旋,以守为攻。在敌人力量比较强大、气势比较凶猛之时,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牺牲,而采取调动敌人四处奔命的方法,使其体力疲惫,士气低落,进而削弱其力量。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战争中,有时防守是为了更大的进攻,有时防守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进攻方式,这时的“不战”便是战,“战”便是不战。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在特殊情况下,积极主动自守的不战策略,对敌人力量的消耗、斗志的消磨,甚至比打斗更有效。

应采取如下防范对策来应对以逸待劳之计:

(一)抢先进入战场,先入为主。赶在敌人前面进入战场,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休整,进行战前准备,能全面熟悉环境,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这是战争取胜的关键。

(二)以简驭繁,灵活应变。在战争中应舍掉不必要的行动,加强关键的程序;控制多余的消耗,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以精干灵活的机动部队与庞大疲惫的部队进行周旋。此外还要灵活应变,以不变应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变应大变。我们若以小动、小变来应付敌人的大动、大变,我们就会相对地付出较少的代价,而敌人就要付出较大的代价。

(三)削弱敌力,养精蓄锐。利用疲劳战术,削弱敌人的力量,使自己的力量相对增强,还要积极利用这个时机,暗中养精蓄锐,使自己的力量不断增强,永占优势地位。

智慧谋略案例

一、政治谋略

斯大林胜算罗斯福

1944年,法西斯德国败局已定,美、苏、英等各国军队在多条战线上取得重大战果。为了研究如何处理战后一系列遗留问题,特别是如何处理战败国德国这一问题,苏、美、英三国领袖决定再次举行最高首脑会晤。

最高首脑会晤的时间、地点和会议程序的选择与确定,历来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身体状况已严重不佳。因此他提出,会晤是否可以订在1945年春天,这时天气已暖,他的身体可以吃得消。

老谋深算的斯大林早已了解到罗斯福的病情,他知道,一个疲惫不堪、精力不支的首脑在谈判中不能很好地保持坚强的意志和耐力,是无法与一个体魄强健的对手较量的。罗斯福在这种身体状态下,很容易感到厌倦、焦躁、虚弱,从而轻易地向对手让步。于是斯大林电告罗斯福:由于形势发展急速,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因此最高首脑会晤不能拖延,最迟要在1945年的2月份举行。

无可奈何之下,罗斯福只好同意。他又提出,因为健康原因他只能坐船去开会,这样旅途要花很长的时间,所以他希望会谈地点不要选得太远。另外,开会的地点和气候最好能温暖一些,对身体有利。

斯大林则拒绝去任何苏联控制以外的地方,而坚持会议必须在黑海地区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小城镇举行。这样,斯大林以逸待劳,并可随时与莫斯科保持联系。

罗斯福再没办法讨价还价,他只好拖着病躯,硬着头皮,前往冰天雪地的雅尔塔。当罗斯福经过几十天艰辛跋涉到达雅尔塔的时候,人们发现这位总统面色憔悴,几乎精疲力竭。

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到达雅尔塔后,无休止的会晤、谈判开始了。日程安排得极为紧张,首脑会谈多达20次,每次罗斯福都得参加,另外还有大量的宴会、酒会、晚会。这一切使罗斯福疲劳不堪。在谈判中,罗斯福勉强打起精神,与斯大林讨价还价,但终因体力不支,注意力分散,争辩不过斯大林,最后不得不草草结束会谈,按苏联的意思签订了协议。

罗斯福回到美国几周后,就逝世了。美国人强烈批评罗斯福与斯大林签订的《雅尔塔协定》,认为它对苏联做了大幅度的妥协,是对美国与西方利益的“背叛”。

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说过,政治的较量到了最后就是身体的较量、意志的较量。优秀的政治家善于充分利用和强化对手在身体上、意志上的劣势,从而使自己在政治较量中较容易地击败对手。

二、军事谋略

铁木真与札木合一决高低

铁木真成为部落首领之后,招携怀远,举贤任能,势力一天天地强盛起来。曾与铁木真结为盟友的札木合心怀不满,寻机要与铁木真一比高低。

铁木真的叔父拙赤居住在撤阿里川一带,他经常令部属到野外放牧马群。一次,他的一群马被人劫走,放马人急忙通报拙赤。拙赤极为愤怒,只身一人前去追赶。傍晚时分,拙赤追上劫马者,把为首的那个人用箭射倒,然后乘乱将马群赶回。

不料,拙赤射中的人正是札木合的弟弟。札木合闻讯悲恨交加,遂联合塔塔儿部、泰赤乌部等13部,合兵3万,杀奔铁木真的营地。

铁木真得到消息后,立即集合部众3万人,分作13翼,做好迎敌的准备。开始的时候,铁木真的部队抵挡不住气势汹汹的札木合军,不得不且战且退。

在军务会议上,博尔术对铁木真说:“敌军气焰方盛,意在速战速决,我军应以逸待劳,等敌军力衰之时再出击掩杀,定获全胜。”铁木真采纳了博尔术的意见,集众固守。札木合几次遣军进攻,都被铁木真的弓箭手一一射退。

草原兴兵,不带军粮,专靠沿途抢掠或猎获飞禽走兽。札木合远道而来,军粮渐少,又无从抢夺,士兵只得四处觅野物,整日不在军营当中。博尔术见敌军相继出游,东一队,西一群,势如散沙,立即入帐禀报铁木真。铁木真认为时机已到,遂命各部奋力杀出。

此时的札木合正在帐中休息,得知铁木真发动进攻,慌忙吹响号角集合部队,可是他的士兵大多数出外捕猎,来不及回归。札木合手下的12个主将因敌不过排山倒海般过来的铁木真军队,纷纷落荒而逃。札木合见大势已去,骑快马从帐后逃走。已养足精力的铁木真军队,像砍瓜切菜一样,将在帐营中的札木合部队数千人全部消灭。

这场战斗结束后,铁木真的声威日振,附近的部落纷纷前来归附。

三、商战谋略

老福特的A型车重占上风

20世纪20年代初,是美国汽车工业全面起飞的时期。以廉价的T型车名扬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却面临着一次打击。当时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推出色彩鲜艳的流线型汽车,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喜好,销路大增。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却仍旧保持传统的黑色和不变的外形,相形之下,显得单调而呆板,销路因而受阻。

面对这些强有力的挑战和危机,一些代理商和公司管理人员不断提出要求生产时髦汽车的建议,福特一概置之不理。

为了应付艰难的局势,福特公司裁减了部分人员,停掉了部分设备,甚至将夜班改为日班,以节约电费。这些措施引得公司内外人心惶惶,风言风语不断。

一向了解与支持丈夫的福特夫人也感到大惑不解,对丈夫产生了疑问。

“这是我的‘锦囊妙计’,先不告诉你,等办妥了再说。”福特笑着回答夫人。

“但公司里怨声四起,会不会……”

“亲爱的,绝对不会。”福特信心十足地说:“你知道,我们公司的人,我按兵不动,他们一定猜出我另有安排。”

“好吧,我相信你。”深知丈夫倔强个性的夫人半信半疑地说。

过了一段时间,公司负责生产的主管也按捺不住了。

“请你们放心吧!”福特平静地说:“T型车为我们第一次起飞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消费者心中早已留下了明确而深刻的印象,我们为什么要舍近求远,用别的花色和外形去混淆他们对福特车的印象呢?你看还能用别的什么办法使我们重占上风吗?”

“嗯,这……除此之外,我还是想不出别的办法。”

“难道把我们的T型车喷上花色,跟其他厂的流线型车抗衡?”

“说实在的,不管什么颜色,都不能和人家的流线型车抗衡。”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多此一举?”

“至少我们会有新款车种上市,否则外面就会谣传说我们快倒闭了。”

“让他们说好了,谣言越多对我们越有利,我们将一鸣惊人。”福特诡谲地一笑。

“你的意思是,我们公司正在设计一种新型车?我没弄错你的意思吧!”主管听出了福特的弦外之音。

“你错了。新型车不是正在设计,而是已在设计部门定型了。”福特安慰主管。“请原谅,你工作很忙,我不便拿此事来打扰你。”

“没什么。我关心的是,新型车是不是比别人的更新、更好看?”

“除此之外,你忘了我们公司经营策略最重要的一点了吗?”福特的微笑又神秘起来,“嗯,请告诉我,用废船钢再重炼的工作情况进展如何?”

“已顺利地炼成了各种型号的钢。”主管回答福特后仍紧盯住原来的问题。“但是我认为设计新颖、美观的车型比什么都重要。”

“你应该从价格方面去想,”福特忍不住大笑起来。“我们的新型车一定要比其他厂的车都便宜。废船钢重炼成功的话,将为我们做到这一点提供有力的保证。”

这是老福特一生中最得意的杰作,购买废船拆卸后,将废船钢重炼汽车用钢材,此一创举大大降低了以钢材为主要原料的汽车成本,为即将推出的A型车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对!我们的T型车不也是以价廉物美取胜的吗?”主管也兴奋起来。“让别人去为颜色、外形绞尽脑汁吧,让他们认为这样就可以打垮我们吧,我们的A型车将和T型车一样,会再把他们远远地抛在后面!”

1927年底,色彩华丽、典雅轻便,尤其是价格低廉的A型车上市了。A型车是以T型车为基础改进而成的,轻便大方、古朴典雅,使人感到既新颖又熟悉。不但追求时髦的年轻人喜欢,酷爱T型车的老顾客也能接受。高达六十英里的时速、低廉的价格更增添了巨大的吸引力。

A型车的上市,就如同老福特预料的一样,使福特公司的业绩有了第二次起飞。

福特公司由于T型车的开发,早已确定了它在美国汽车工业中的地位。福特对各公司这次以色彩、外形为武器发起的挑战,并没有直接应战,而是养精蓄锐,扬长避短,抓住品质、价格这两个关键因素做充分准备,一旦时机成熟,就使对手们由强转弱,由优变劣了。这就是老福特的“锦囊妙计”——以逸待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