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礼下
※原文
凡奉者当心,提者当带。执天子之器则上衡1,国君则平衡,大夫则绥2之,士则提之。凡执主器,执轻如不克3。执主器,操币、圭、璧4,则尚左手,行不举足,车轮曳踵,立则磬折垂佩。主佩倚,则臣佩垂;主佩垂,则臣佩委。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
※注释
1 衡:通“横”。谓与心平。 2 绥:通“妥”,落下。 3 克:约定或限定。 4 币、圭、璧:币,指束帛,即一束帛(五匹,二十丈),行礼所用;圭,指帝王或诸侯在举行朝会、祭祀等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璧,平而圆、中间有孔的玉。这里泛指贵重的器物。
※译文
凡是双手捧东西要靠在当心的位置,提东西手要靠在腰带的位置。为天子拿器物要向上高举过头,为国君拿器物要与心平齐,为大夫拿器物低于心,为士人拿器物就提着。凡是为天子拿器物,即使是很轻便的也要像拿不能胜任的重物一样。为国君拿器物,如拿贵重的器物时,就尊崇地用左手拿,走路的时候不把脚抬高起来,要像车轮滚动一样脚后跟擦地而行,站立的时候,要像磬一样上身前倾,使佩饰垂挂下来。君主的佩饰倚贴在身上,那么臣下就要上身前倾使佩饰垂挂下来;君主的上身前倾佩饰垂挂下来,那么臣下就要伏身向下使佩饰着地。行聘礼时拿玉器,如果玉器下边有衬托物,就要解开正服前襟露出里边的裼衣,没有衬托物就要掩好正服前襟。
※原文
国君不名卿老、世妇1。大夫不名世臣、姪、娣2。士不名家相3、长妾。君大夫之子,不敢自称曰“余小子”。大夫、士之子,不敢自称曰“嗣子某”,不敢与世子4同名。
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
侍于君子,不顾望而对,非礼也。
君子行礼,不求变俗。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修其法,而审5行之。去国三世,爵禄有列于朝,出入有诏于国。若兄弟宗族犹存,则反告于宗后。去国三世,爵禄无列于朝,出入无诏于国,唯兴之日,从新国之法。
※注释
1 世妇:世妇谓两媵,媵的地位次于夫人而贵于诸妾。 2 姪、娣:意思同“世妇”。 3 相:古代主持礼节仪式的人。 4 世子:国君的儿子,太子。 5 审:慎重。
※译文
国家的君主不能称呼卿相和世妇的名字。大夫不能称呼世臣和侄、娣的名字。士人不称呼家里面主持礼节仪式的人和长妾的名字。天子的有封地的大夫之子,不敢自称“余小子”。大夫、士的儿子,不能自称“嗣子某”,也不敢和太子的名字一样。
君主让士人射箭,如果士人不能,就要用患疾病来推辞,说:“我背柴累病了。”
侍奉君子(如果君子提问),不看看周围(是否有胜过自己的人)就抢先回答,这是不符合礼的。
君子(居住在别国)行礼,不要求改变本国的风俗习惯。祭祀的礼仪,处于丧事的服装,哭泣的方位,都依照自己国家原来的礼俗。谨慎地遵循本国的礼法,并且慎重地实行。离开国家已经有三代了,还有爵位和俸禄在朝廷里,那么出入往来别国仍要报告国君。如果本国仍有兄弟宗族在,(遇有喜事或丧事)仍要向本国的族长报告。如果离开本国已经三代,族中已经无人在本国没有爵位和朝廷里做官,出入往来别国就不用向本国国君报告了,但只有在别国做了卿大夫的时候,才遵从新国家的礼法。
※原文
大夫、士去国,祭器不逾竟。大夫寓祭器于大夫,士寓祭器于士。大夫、士去国,逾竟为坛位,乡国而哭,素衣,素裳,素冠,彻缘,鞮屦1,素2,乘髦马,不蚤鬋3,不祭食,不说人以无罪,妇人不当御,三月而复服。
大夫、士见于国君,君若劳之,则还辟,再拜稽首4。君若迎拜,则还辟,不敢答拜。大夫、士相见,虽贵贱不敌,主人敬客则先拜客,客敬主人则先拜主人。凡非吊丧,非见国君,无不答拜者。大夫见于国君,国君拜其辱5。士见于大夫,大夫拜其辱。同国始相见,主人拜其辱。君于士不答拜也,非其臣则答拜之。大夫于其臣,虽贱,必答拜之。男女相答拜也。
※注释
1 鞮(dī)屦:穿着皮革做成的鞋子。 2 素(mì):同“幦”,车轼上的覆盖物。素,白狗皮。 3 蚤鬋:蚤通“爪”。鬋,通“剪”。指甲和下垂的鬓发。 4 稽(qǐ)首:古时的一种礼节,跪下,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5 辱:谦辞,表示承蒙。这里有承蒙来访的意思。
※译文
大夫、士离开国都,祭祀的器物不可带出国境。大夫的祭器寄放在大夫家,士人的祭器寄放在士家。大夫、士离开国都,到边境之外,要制作高台、灵位面向着国都哭泣,穿上白上衣、穿上白裙子、戴上白帽子、撤去衣服和帽子上的边饰、穿去毛的生皮革做的鞋子、给车轼覆盖上白狗皮,骑着不修剪毛发的马,不修剪指甲和胡须头发,吃饭时不行食前祭礼,不向别人说自己无罪,不能和妇女行房事,过三个月以后,才恢复正常的生活。
大夫、士拜见国君,国君假如慰劳他,大夫、士就要转身避开,再次向君行拜稽首礼。国君假如迎接大夫、士并且礼拜,大夫、士就要后退避让,并且不敢回礼答拜。大夫、士见面,即使地位高低不相等,如果主人尊重客人,就先拜见客人,如果客人尊重主人,就先拜见主人。凡不是慰问奔丧,不是拜见国君,受拜礼没有不回礼答拜的。大夫拜见别国国君,国君要拜谢大夫来访。士人拜见别国大夫,大夫要拜谢士人来访。同一个国家的人第一次见面,主人要拜谢客人来访。国君对于士不回礼答拜,如果是别国的士而不是本国的臣下,就要答拜。大夫对自己的家臣,即使家臣地位低下,也必须回礼答谢。男女之间要互相回礼答谢。
※原文
国君春田不围泽1,大夫不掩群,士不取麛卵。
岁凶,年谷不登2,君膳不祭肺,马不食谷,驰道3不除,祭事不县4,大夫不食粱,士饮酒不乐。
君无故玉不去身。大夫无故不彻5县。士无故不彻琴瑟。
士有献于国君,他日君问之曰:“安取彼?”再拜稽首而后对。大夫私行出疆,必请,反必有献。士私行出疆,必请,反必告。君劳之则拜。问其行,拜而后对。
国君去其国,止之曰:“奈何去社稷也?”大夫,曰:“奈何去宗庙也?”士,曰:“奈何去坟墓也?”
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士死制。
※注释
1 泽:聚水的洼地。这里指猎场。 2 登:庄稼成熟。 3 驰道:这里指宽广的大路。 4 县:通“悬”,指悬挂的钟磬等乐器。 5 彻:通“撤”。
※译文
国君春天打猎不能合围猎场,大夫不能把兽群灭绝,士人不能猎取幼鹿和鸟卵。
遇到自然灾害的年份,庄稼收成不好,国君的饭食不能宰杀牲畜,喂马不能用粮食,宽广的大路不能修整,祭祀的时候不能演奏乐器。大夫不能吃稻粱,士人喝酒不能演奏乐器。
国君没有原因,玉不能离开身上;大夫没有原因不能撤去钟磬,士人没有原因不能撤去琴瑟。
士人进献礼物给国君,过些天,国君问他说:“你是从哪里得到那些东西的?”士人再次稽首拜谢然后回答。大夫因为私事出国境,必须请示国君,返回后必须有所进献给国君。士人因为私事出国境,也必须请示国君,返回的时候必须向国君报告。国君慰劳他,就拜谢,问他出行的情况,先拜谢然后再回答国君要离开自己的国家,就这样劝止他:“怎么能放弃自己的国家啊!”如果是大夫,就这样劝止他:“怎么能离开自己宗庙啊!”如果是士人,这样劝止他:“怎么能不顾及自己的祖坟啊!”
国君要为保卫国家而死,大夫要为保护民众而死,士人要为捍卫法制而死
※原文
君天下曰“天子”。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践阼1,临祭祀,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临诸侯,畛2于鬼神,曰“有天王某甫3”。崩,曰“天王崩”。复,曰“天子复矣”。告丧,曰“天王登假4”。措之庙,立之主5,曰“帝”。天子未除丧,曰“予小子”。生名之,死亦名之。
天子有后6,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
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典司六职。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注释
1 践阼:阼谓作阼阶,包括庙堂和郊坛的阼阶。 2 畛(zhĕn):告。 3 甫:古代男子的美称。 4 假(xiá):遥远。 5 主:牌位。 6 后:君王的正妻。
※译文
君主统治天下,称“天子”。朝见诸侯,分封职位、授予政事、委以事功时,称“予一人”。即位的时候亲自去祭祀,在祭祀祖先时称“孝王某”,在祭祀天地时称“嗣王某”。到诸侯那里去,向他们国家的鬼神致祭时,称“有天王某甫”。天子死,称“天子崩”。为天子招魂,称“天子回来吧”。为天子发讣告,称“天王升天了”。把灵位安放在宗庙里,设立牌位,称“帝”。天子居丧还没除丧,称“予小子”。活着守丧用“小子王”来称呼他,如果还没除丧就死了,也用“小子王”来称呼他。出生以后这样称呼,死以后也这样称呼。
天子(的女官)有后,有夫人、世妇、嫔、妻、妾等不同级别。
天子设立天官,首先设立的是掌管祭祀和天文的六“大”,即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掌管有关的六种法典。天子设立主管行政的五个官职,即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掌管这五个方面的臣下。天子设立主管财物的六个机构,即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掌管六个方面的职责。天子设立管理工程的六个机构,即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掌管六个方面的器材与制作。
※原文
天子当依1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觐。天子当宁2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
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相见于郤3地曰会。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曰聘。约信曰誓,莅牲曰盟。
诸侯见天子曰“臣某侯某”。其与民言自称曰“寡人”。其在凶服曰“嫡子孤”。临祭祀,内事曰“孝子某侯某”,外事曰“曾孙某侯某”。死曰“薨”,复曰“某甫复矣”。既葬见天子曰“类见”,言谥曰“类”4。诸侯使人使于诸侯,使者自称曰“寡君之老”。
※注释
1 依:形状如屏风,设置在堂后室的门窗之间。 2 宁(zhù):古代臣下朝见君主的地方,就是屏风和门之间的地方。 3 郤(xì):这里是边境的意思。 4 类:罗列死者生前德行。
※译文
天子在屏风前面站立,诸侯面向北边拜见天子,叫“觐”。天子处在屏风和门之间的地方站立,公爵面向东边,侯爵面向西边,叫“朝”。
诸侯没有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见面叫“遇”,约定在两国边境见面叫“会”。诸侯派遣大夫向别的诸侯问候叫“聘”。诸侯相互订立信用的盟约叫“誓”,面对神灵杀牲缔结条约叫“盟”。
诸侯拜见天子自称“臣某侯某”,和百姓说话时自称“寡人”。诸侯在服丧期间对别的诸侯自称“嫡子孤某”。诸侯主持祭祀的时候,祭祀祖先自称“孝子某侯某”,祭祀天地自称“曾孙某侯某”。诸侯死称“薨”,招魂时喊“某甫复矣”。继位的诸侯在下葬后拜见天子称“类见”,将要出葬时向天子请赐谥号称“请类”。诸侯派人出使别的诸侯国,出使的人自称“寡君之老”。
※原文
天子穆穆1,诸侯皇皇2,大夫济济3,士跄跄4,庶人僬僬5。
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夫人自称于天子曰“老妇”,自称于诸侯曰“寡小君6”,自称于其君曰“小童”。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子于父母则自名也。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自称曰“陪臣某”。于外曰“子”,于其国曰“寡君之老”。使者自称曰“某”。
※注释
1 穆穆:严肃的样子。 2 皇皇:显赫庄重的样子。 3 济济:整齐严肃的样子。 4 跄跄(qiāng qiāng):步趋有礼节的样子。 5 僬僬:匆忙急促的样子。 6 寡小君:诸侯朝见时对别国诸侯称自己国君的夫人。
※译文
天子显出一副穆穆然深不可测的样子,诸侯显出一副皇然庄重贵盛的样子,大夫显出一副济济然徐缓有节的样子,士人显出一副跄跄然洒脱舒扬的样子,平民显出一副僬僬然匆忙急促的样子。
天子的配偶称“后”,诸侯的配偶称“夫人”,大夫的配偶称“孺人”,士人的配偶称“妇人”,平民的配偶称“妻”。公爵、侯爵有夫人、世妇、妻、妾。诸侯的夫人在天子面前自称“老妇”,臣在别国诸侯面前称自己国君夫人为“寡小君”;夫人在她的国君面前自称“小童”。从世妇往下对她们的国君都自称“婢子”。子女在自己的父母面前称自己的名字。各个诸侯国的大夫,进入到天子的国都称“某国的士人”;对天子自称“陪臣某”。封国之外的人称其为“子”,封国之内的人就称其为“寡君之老”。出使的人在别国国君面前自称“某”。
※原文
天子不言“出1”。诸侯不生名。君子不亲恶。诸侯失地,名;灭同姓,名。
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2之。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3之。
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注释
1 出:天子以天下为家,出有遗弃天下的意思,故史书不记“出”,而记“居”。 2 逃:躲避。 3 随:听任,任随。
※译文
天子出奔,史书不能记作“出”。诸侯活着的时候史书不能记载他们的名字。君子不亲近邪恶的人。诸侯失掉国土,史书就可以记载他们的名字;诸侯残害同胞,史书就可以记载他们的名字。
作为人臣的礼,不能当众指责国君的错误。如果再三进谏而国君还不接受,就离去。儿子侍奉父母,再三进谏父母还不接受,就哭泣着跟随之。
君主患病吃药的时候,臣下要先尝药。父母患病吃药的时候,儿子要先尝药。行医不到三代的,不要服用他的药。
※原文
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遍。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岁遍。大夫祭五祀,岁遍。士祭其先。
凡祭,有其废之,莫敢举也;有其举之,莫敢废也。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
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
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
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刚鬣”,豚曰“腯1肥”,羊曰“柔毛2”,鸡曰“翰音”,犬曰“羹献”,雉曰“疏趾”,兔曰“明视”,脯曰“尹祭”,槀鱼曰“商祭”,鲜鱼曰“脡3祭”,水曰“清涤”,酒曰“清酌”,黍曰“芗4合”,粱曰“芗萁”,稷曰“明粢”,稻曰“嘉蔬”,韭曰“丰本”,盐曰“咸鹾5”,玉曰“嘉玉”,币曰“量币”。
※注释
1 腯(tú):肥。 2 柔毛:羊肥就毛细而柔软。后文“翰音”,鸡肥就善鸣叫;“羹献”,狗肥就能用来煮肉作祭牲;“疏趾”,鸡肥脚趾间展开就较大;“明视”,兔子肥就目光明亮。 3 脡(tǐng):直。 4 芗(xiāng):一种香草。 5 鹾(cuò):盐。
※译文
天子祭祀天地,祭祀四方,祭祀山川,祭祀五祀(户、灶、中霤、门、行五神),一年遍祭一次。诸侯在封国内祭祀,祭祀山川,祭祀五祀,一年遍祭一次。大夫祭祀五祀,一年遍祭一次。士人祭祀各自的祖先。
凡是祭祀,已经废除的就不能再举行;已经举行的,就不能放弃掉。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却祭祀了,叫作“淫祀”。淫祀不能得到幸福。
天子祭祀用毛色纯一的牛,诸侯祭祀用特别喂养的肥牛,大夫祭祀用普通的牛,士人祭祀用羊或猪。
支子不主持祭祀宗庙,如果祭祀必须告诉宗族的后代。
祭祀宗庙的祭牲,牛称作“一元大武”,猪称作“刚鬣”,小猪称作“腯肥”,羊称作“柔毛”,鸡称作“翰音”,狗称作“羹献”,野鸡称作“疏趾”,兔称作“明视”,干肉称作“尹祭”,干鱼称作“商祭”,鲜鱼称作“脡祭”,水称作“清涤”,酒称作“清酌”,黏高粱称作“芗合”,高粱称作“芗萁”,小米称作“明粢”,稻米称作“嘉蔬”,韭菜称作“丰本”,食盐称作“咸鹾”,玉称作“嘉玉”,币称作“量币”。
※原文
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在床曰尸,在棺曰柩。羽1鸟曰降,四足曰渍。死寇曰兵。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父曰皇考,母曰皇妣,夫曰皇辟。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寿考2曰卒,短折曰不禄。
天子视不上于袷3,不下于带。国君绥视4。大夫衡视。士视五步。凡视,上于面则敖,下于带则忧,倾则奸5。
※注释
1 羽:箭。 2 寿考:寿终正寝。 3 袷(jiè):古代衣服的交领。 4 绥视:看的时候目光要稍微低于面部。 5 奸:邪恶,狡诈。
※译文
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大夫死称卒,士人死称不禄,平民死称死。尸体放在床上称尸,放在棺材称柩。有羽毛的鸟死叫作降称降,把四只脚的走兽的死称渍。抵御敌寇而死称兵。祭祀祖父称皇祖考,祭祀祖母称皇祖妣,祭祀父亲称皇考,祭祀母亲称皇妣,祭祀丈夫称皇辟。活着的时候称父、母、妻,去世后称考、妣、嫔。寿终正寝称卒,夭折而死称不禄。
看天子时,目光上不能超过衣服交领的交叠处,下不过腰带;看国君时,目光要稍微低于面部;看大夫时要平视;看士时,目光可看士周围五步之内的地方。凡看人,视线在面部以上就显得傲慢,在腰带以下就显得忧虑,侧着头就显得用心不正。
※原文
君命,大夫与士肄。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朝言不及犬马。辍朝而顾,不有异事,必有异虑,故辍朝而顾,君子谓之“固”。在朝言礼:问礼,对以礼。
大飨1不问卜,不饶富。
凡挚2,天子鬯,诸侯圭,卿羔,大夫雁,士雉,庶人之挚匹。童子委3挚而退。野外军中无挚,以缨4、拾5、矢可也。妇人之挚,椇、榛、脯、修6、枣、栗。
纳女于天子曰“备百姓”,于国君曰“备酒浆”,于大夫曰“备埽洒”。
※注释
1 大飨(xiǎng):用酒食招待人。大飨指天子款待诸侯的大宴会。 2 挚:通“贽”,初次拜见尊长所送的礼物。 3 委:致送。 4 缨:系在脖子上的帽带。 5 拾:射箭时裹袖子用的臂套。 6 修:通“脩”,干肉。
※译文
国君下的命令,大夫和士人要仔细揣摩。在官署中谈官署中的事,在府中谈府中的事,在库中谈库中的事,在朝廷上谈朝廷的事。在朝廷之上谈论不能涉及狗或马之类的东西。散朝又回头看,没有其他的事,就必然有其他的想法。所以散朝又回头看,君子认为这是鄙陋的。在朝廷上谈话要注意依礼:提问要依礼,回答的时候也要依礼。
举行大飨之礼不需要占卜,(所用酒食)已符合礼数就不求宴席的丰盛。
凡是初次拜见送礼物,天子要送香酒,诸侯要送圭玉,卿相要送羊羔,大夫要送大雁,士人要送野鸡,平民要送鸭。儿童送上礼物然后退下。田野郊外、军队之中没有礼物,用帽带、臂套、箭矢就行了。妇女初次拜见送礼物,用椇果、榛果或肉干、干肉、枣子、栗子。
送女嫁给天子,称“备百姓”,送女嫁给国君,称“备酒浆”,送女嫁给大夫,称“备扫洒”。
※解读
见《曲礼上》。
※事例
《曲礼》曰:“太上贵德”,“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意思是说,上古时代以德为贵。富贵而知道喜好礼,就不会骄奢淫逸;贫贱而知道喜好礼,就不会志慑心疑。《曲礼》又曰:“天子穆穆”。天子应有天子的气度,做天下人的模范。北周宣帝不守礼法,骄奢无度,则祸及国家。
宣帝无礼
北周宣帝传位给太子宇文阐,大赦天下,改元大象。而宣帝则自称天元皇帝,把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叫作“天台”。他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有二十四串之多,车服旗鼓等仪仗都是从前帝王所用的几倍。新的皇帝所住的宫殿称正阳宫,按照“天台”的规格设置纳言、御正、诸卫等官,尊皇太后为天元皇太后。
天元皇帝登基之后,比从前更加骄横、奢侈、妄自尊大、无所顾忌,连国家的法律制度都是想改就改。他在臣子面前自称为天,甚至用祭祀用的器皿来吃喝。还下令每个要到天台朝见他的人,都得先吃三天的斋饭,沐浴净身一天。既然已经自比为上帝,就不想要有人跟自己一样。他常常穿着配有丝带的衣服,戴着通天冠,上面还有金蝉子作装饰。一旦看见身边的臣子有与自己相似的装束,就严令其取下。同时不允许别人有“天”“高”“上”“大”之类的称呼,就连官职名称中有这种字眼都全部改掉。姓“高”的人改为姓“姜”,亲属中“高祖”的称呼也被改为“长祖”。他还下令除了皇族之外,其他人都只能用劣质粗糙不精美的木头作车轮;禁止普通妇女化妆,除了宫人之外谁都不允许打扮。
宣帝召见官员时,只讨论修建宫殿之类享乐的事,从不商讨国家大事。一天到晚只知道游乐,在皇宫内毫无节制地进进出出,仪仗卫队每天早出晚归,连陪侍的官员都累得疲惫不堪。公卿以下的官员们都常常被打。宣帝每次鞭笞人都以一百二十下为标准,称为“天杖”,不久之后又增加至二百四十下。后宫里的人也未幸免于难,皇后、妃嫔等即使被宠幸也常被打。结果宫里宫外一片惶恐,人人皆求自保。
最终北周内外交困,不久国家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