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思维训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服装创意与设计理念

(一)服装创意

1. 服装创意的概念

服装创意,是指服装设计中富于创造性的意念、想法。

创意,是指具有创造性的意念。也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主意”或是“一个想法”。但又不是一般的主意和想法,必须具有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要前所未有、与众不同。创意概念中的“意念”,心理学的解释是,主观对客观事物伴随着想象和情感的反映。就是说,意念反映的虽然是客观的外界事物,但会带有很多主观的因素,会加入思维主体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并借助于语言或形象等表达符号将其传递出来。

1986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罗默(Paul Romer)曾预言: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而创新又是知识经济的灵魂。1997年,英国政府听从了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John Howkins)的建议,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新概念并开始扶持这一产业,将广告、建筑、表演艺术、艺术品和古玩、影视音像、软件、出版、电视广播等13个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创意产业在英国得到迅速发展。霍金斯由此被誉为“世界创意产业之父”。与此同时,创意的概念也被引入我国,并迅速得到重视和推广,被广泛用于各行各业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生活当中出现率颇高的热词。随后,以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代表的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创意园区在中国遍地开花,成为拉动各地经济发展的时尚之举。

将创意用于产业,内涵过于庞大,可以归属为宏观创意。宏观创意对我们所要研究的微观创意有关联也有促进,但不能相互替代。服装设计方面的创意,属于个体创意和应用创意的范畴。个体创意,是指仅限于孤芳自赏的个人的创作行为。强调个人的内心体验,不太在意外在评价,注重自我满足和自我欣赏,是个体创造才能的自我实现,与服装作品设计目的相近。应用创意,是指不限于单纯的个人欣赏而将创意与产业相联系的创作行为。强调创意的产品性能和应用价值,努力使创意走向产业,实现产业化、商品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与服装产品设计目的相近。

创意与设计,始终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区分。既没有无设计的创意,也没有无创意的设计,所不同的是创意的含量有多有少、创意与设计的出发点各有不同。服装创意的出发点,往往离不开颠覆传统的理念和提倡打破常规的哲学思考,注重情感与理性的实践,以解构的、叛逆的,甚至是破坏性的想法激发创造的灵感。服装设计的出发点,往往离不开服装服用功能的制约,以满足生活和消费者需求为目标,强调服装内在的品质和外在的精神,希望能把传统、文化、情感、环保等观念一起融入服装里,使之成为人们美好生活及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在我国,服装创意经历了一段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始于1993年的以创意为主导的“兄弟杯”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作品大赛,让服装业内人士眼界大开,开始了解什么是服装创意(见图10)。但人们最初的认识,常常流于表面,以至于在大赛当中出现了一些“戏装化”倾向的创意作品。戏装化,是指过于强调服装表演效果的设计追求及其结果,其状态近似于我国传统京剧中的戏装或是巴西狂欢节中的表演装。如今,人们已经认识到,服装创意肩负的是引导服装发展潮流,探索服装构成的各种可能性,促进服装文化和时尚生活多元化以满足服装不同层次需要的责任,绝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为此,服装创意可以自由创作,但必须尊重服装的本质属性,必须服从人的衣着需要。服装离开了对人的“包装”,忽视了人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人类创造服装的初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图10 第二届“兄弟杯”金奖作品《秦俑》(作者:马可)

从服装创意视角创造的服装,也是服装,不是其他物。是服装,就必然是给人穿的,而且一定是给现代人穿的。不管设计灵感或是设计主题源自何方,是古代还是未来,是神话还是宗教,是乡间田野还是大海深处,都要具有功能性、现代感和时尚感,并被现代人所认可、所接受。服装创意的构成元素可以来自方方面面,表现手法可以五花八门,创意主张可以各抒己见,审美标准可以因人而异,但服装的本质属性不能改变,也不应该改变。这既是现代人对服装创意的理性认识,也是服装创意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 服装创意的应用

(1)服装作品的创意。创意是服装作品的灵魂,有了灵魂,作品才会具有生命和灵性。服装创意并不是简单的设计创新,还需营造一种情境、创设一种氛围,或是讲述一个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童话般的故事。服装作品的展示,之所以大都采用系列设计的形式出现,并伴随着主题、主题音乐和主题说明等构成元素,就是为了将观众带入一个特定的情境当中。真实的故事通常是由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构成的,而服装作品讲述的故事不可能那般详尽,常常是把人物、环境等要素模糊化,重点阐释故事情节发展的某一状态。其他方面,则需要观众凭借自己的理解、联想和想象去弥补。

创意在服装作品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有先破坏后建立、先感性后理性、先细节后整体三种方式。①先破坏后建立。不破不立,不打破常规,思维就很难具有创造性。破坏,也就是颠覆和否定。可以从否定现有服装的结构形式、构成状态和设计观念等方面入手,对传统的服装进行质疑、解构或破坏,再构建一个全新意义的服装形象,创意也就生成了。②先感性后理性。设计师若想让设计作品感动别人,就要先感动自己。生活是设计灵感的源泉,在服装以外的世界当中汲取灵感,也是激发创意最常用的方式。面对生活的丰富多彩,设计师一定会被其中的某些事物所感动,并想把这一份感动运用到自己的作品当中,成为作品设计的原动力。设计创作需要激情,但只有激情和感性还远远不够,在设计构思的后期,必须有理性的参与,才能使设计更加深入并得到完善。③先细节后整体。服装细节是设计师最为看重的,轻视细节的人永远不能成为优秀的设计师。因为,服装是由各部分细节构成的,细节设计代表着设计的深入度、完成度和服装的内涵含量。无论是多么好的创意构思,缺少了细节,也就变成了飘浮在创意表层的浮云,必然是昙花一现。很多服装创意都是从对细节的研究开始的,再经过想法的延伸和拓展,进入单套或是系列服装的整体,最后回到细节,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细节内容,创意才会真正地完成。

(2)服装产品的创意。以电脑网络为特征的信息化社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服装产品设计的内容和方法,产品设计的形式和内涵都在发生变化。在现代社会,不管是设计师还是消费者,都不再把设计简单理解为只是制作一件对生活有用的服装。人们在购买一件服装产品时,还希望得到一些时尚以及全新生活方式方面的信息,借此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因此,设计师也不会把服装设计看作是一件衣服的以新换旧,而是要在提供给消费者一件有用的产品的时候,也希望能够在其中表达自己的创造性和个性,并以全新的观念、方法和形式创造全新的服装形象,引导和刺激消费。

服装产品创意,一般很少出现过于浮夸的款式形态和不方便肢体活动的服装造型,尽管这样的创意是原创、很有气势,但这样的服装往往缺少应有的内涵,很难经受时间的检验,需要消费者具有足够的勇气去选择它和穿着它。因此,服装产品的创意一般不会是惊世骇俗的大举措,而是细微之处见精神,往往体现在结构、工艺、部件、装饰等细节的巧思妙想上。(见图11)

图11 服装产品的创意细节

创意在服装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创意是一种思维方式。创意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设计师必须习惯以创意的思维方式解决设计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不守旧,不保守,不具有偏见,愿意接受新事物,愿意尝试各种可能。②创意是一种设计精神。在服装产品设计中,如果缺少了创意的思维和创新的理念,就会缺少好奇失去率真,所设计的产品必然是平淡无奇、老气横秋的,久而久之就会被淹没在服装产品的汪洋里。当然,创意一定要适度、适当、适合品牌风格,不能为所欲为。③创意是一种设计主张。国外服装设计大师通常都是借助于服装作品的发布,带动其品牌产品的销售,其作品发布与产品销售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我国的服装企业也会在每一季服装产品上市之前,推出少量的品牌形象款,用于发布或展示。这些形象款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突显自己的品牌个性和设计主张,成为展示品牌实力、突出产品卖点的宣传媒介。

3. 服装创意的原创

原创,是指初始的前所未有的创意。

原创从本意上讲,包含着首创和引领两层内涵,既是新的创造,又具有开启未来、影响未来的潜力和可能性。原创一经出现,就意味着它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端,已经脱离了现有的传统,并创建了一种全新的理念、物态和样式,成为后者学习、延续和发展的原型。原创的作品或是产品,一定要启迪后来者,被世人所接受所认可,才能具有其原创价值和社会意义。

就服装创意而言,创意与原创的共性是都具有创造性,原创是创意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强调创造的原发性,而创意则侧重创造意念的表现。一般说来,真正意义的原创较为罕见。原因就是原创必须满足前所未有、被人认可、影响未来三个基本条件。①前所未有,是服装原创的前提条件和本质属性,比较容易做到,在服装大赛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②被人认可,是服装创意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因为服装创意的目的,要么是促进服装的发展,要么是给人们的生活提供着装,很少有完全脱离人类社会的原创。即便是有,也与我们所探讨的原创本意大相径庭。原创既然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就需要得到世人的接受和认可,不被认可的原创,也就不会具有久远的生命力。③影响未来。能影响服装发展的未来,是服装原创的最高境界和终极目标。尽管在原创的当时,人们未必知晓对未来是否有影响,难以马上做出判断。历史通常是由后人进行检验和评说的,能沉淀下来并不被人们所遗忘的才会是真正的原创经典。(见图12)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服装市场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服装企业常常为了产品的供大于求发愁,而消费者却又常常感到买衣难。究其原因,就是服装企业生产的都是风格相近、档次相同的大众化产品,而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人们为了追随流行穿着相同的款式,叫“时髦”,会让人感到荣耀;后来看见穿着相同的服装,叫“撞衫”,会让人感到尴尬。于是,我国一些有志向的设计师从中看到了商机,他们根据市场细分理论,将服装市场划分为大众市场和小众市场,将目光和产品定位在小众消费群体,利用自己的设计优势,为小众目标消费群提供富于原创物态的个性化服装,并逐渐站稳了市场。其中,代表品牌有江南布衣(JNBY),1994年成立于杭州,设计师李琳(见图13);天意(TANGY),1994年成立于深圳,设计师梁子;例外(EXCEPTION),1996年成立于广州,设计师马可;言(EIN),2002年成立于深圳,设计师叶琳;达衣岩(Donoratico),2002年成立于广州,设计师丁勇;谜底(miidii),2003年成立于广州,设计师刘星;速写(croquis),2005年成立于杭州,设计师郑孟琳。

图12 影响服装发展未来的原创作品(作者:三宅一生)

图13 原创设计师实体品牌服装产品(品牌:江南布衣)

客观地说,这些本土服装品牌立足于原创,数年坚守自己独特的产品风格,坚持去做自己喜欢的设计非常不容易。因为,目标市场的大小也客观决定了这个品牌的未来发展空间,越是原创和个性鲜明的设计,就意味着它的受众群体越狭小。然而,市场的大与小是相对的,以10多亿人口为基础的小众市场,做好了也会变成一个大市场。原创,贵在坚持,贵在持久,贵在不断接受市场的检验和不断在检验中完善自己。在服装市场的竞争中,也常有一些原创品牌耐不住寂寞,经不住眼前利益的诱惑而做出让步,要么减少原创的棱角,要么在原创当中混搭一些非原创等,结果就是慢慢淡出了原创品牌队伍。坚持还是不坚持原创,是一个原则问题,会直接影响目标消费群对品牌的忠诚度。原创的设计理念一旦动摇,弄不好不仅拓宽的市场站不稳,已经占领的市场也会被丢掉。原创的产品设计,需要市场的不断磨合和改进,但改进的应该是增强功能和提升质量,而不是动摇原创这个根基。在原创品牌的实践探索和不断被市场改造的过程中,人们对服装产品原创的理解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逐渐形成了具有商业内涵的产品“原创”新概念,即设计师首创的、非抄袭模仿的、内容和形式都具有独特个性的设计。其中的“首创”,通常也不是指向全部,而是指服装构成的某些部分。只要服装构成的某些元素运用是前所未有、独具匠心的,人们也会接受这样的原创。

2005年,PPG(上海批批吉服饰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服装B2C(商家对客户)营销的先行者,在没有一家实体门店的情形下,通过网络直销男衬衫,依靠广告的投放和客服的拉动迅速崛起。经过一年多的运作,每天可以卖出1万件衬衫,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达到销售额2亿元的规模,创造了商业神话。这一网络营销模式惊人的成长速度给服装企业带来了极大震动。尽管PPG由于过快的扩张、过高的广告投入以及售后服务不完备等原因而失败,但PPG在中国服装产业中率先实践了一种轻公司和网络直销的经营模式。它前期的成功,对服装B2C行业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让中国人了解、接纳和快速普及了这种简单、便捷、实惠的网络营销模式。

随后,网络营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实体品牌进驻到B2C网络平台,它们力求通过实体店和网店两条腿走路的经营方式,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升级和快速发展。同时,网络营销也催生了原创设计师虚拟品牌的异军突起。由于成立网店的门槛较低,只需设计部、技术部、市场部、客服部即可,是名副其实的“轻公司”。很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海外留学生因此成就了创业梦想,一些原创设计师虚拟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其中,代表品牌有:裂帛(LIEBO),2006年成立于北京,同年在淘宝开业,设计师大风、小风;妖精的口袋,2006年成立于南京,同年在京东开店,由设计师团队设计(见图14)。芥末(RECLUSE),2009年成立于北京,2010年在淘宝开业,设计师大芥、老末;有耳(U ARE),2010年成立于广州,同年在淘宝开业,设计师聂郁蓉;非鱼(nononfish),2013年成立于深圳,在淘宝、天猫均有旗舰店,由设计师团队设计。

图14 原创设计师虚拟品牌服装产品(品牌:妖精的口袋)

随着原创设计师虚拟品牌的迅猛发展,“原创设计”“原创设计师”和“原创设计师品牌”等广告用语也遍布网络,成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主要“卖点”之一。应该说,在为数众多的自称是“原创”的网店当中,有真实的兢兢业业做原创的设计师和产品,也有很多虚假的只把原创当招牌的设计师和网店。真实的原创设计网店,定位目标也是小众市场,主要面对的是低端消费群体,与本土原创设计师实体品牌占据的中高端小众市场并不在一个层面上,存在一定的错位,抢占的是低端大众市场的份额。但由于面对的都是小众消费者,原创设计网店对中高端小众市场产生的影响也不可小觑,一部分中高端小众消费者也大有向低端网店转移的倾向,只要原创设计网店的产品款式新颖、品质可靠,就会具有诱惑力和吸引力。因为,网购所具有的便捷、低价和送货上门等优势,是实体店所不能及的。然而,网店的原创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原创成本过高与产品售价过低的矛盾、产品批量过小与质量要求过高的矛盾、面料花色过少与顾客需求过多的矛盾等。

不管原创设计师实体品牌和原创设计师虚拟品牌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问题,本土设计师的原创已经呈现出它的独特魅力和商业价值,并已经在我国广大消费者的心中生根、开花和结果。只要解决好原创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相信本土服装设计师的原创,一定会走出国门,享誉世界。

(二)设计理念

1. 设计理念的概念

设计理念,是指蕴含在设计师头脑中的设计观念和信念。

理念,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在大多数情况下,理念和观念都是可以互用的,理念和观念都是意识的产物。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事物的总体认识。它既反映了客观事物的不同属性,又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理念与观念的区别就在于,理念是通过理性思维得到的,是对观念的一种再认识,是从观念之中提取出来的理性观念。

在服装设计过程中,设计理念是蕴含在设计师头脑中对服装设计的总体认识和理解,尽管看不见、摸不到,却时时刻刻在发挥着导向标的作用,对设计思维和设计结果影响重大。中国有句古语,叫“相由心生”。意思是说,一个人心里怎么想,他眼里的世界就是什么样。设计师有着什么样的设计理念,就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努力。设计师认为服装应该是怎样的,就会设计出怎样的服装。人们常说:文如其人。设计师创作的服装设计作品,也同样是他的设计观、价值观和生活观在某一阶段的具体反映。(见图15)

然而,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否则服装设计的教学也就没有了意义。设计理念是随着设计师对服装设计认识的提高而不断变化的,又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设计理念的变化和形成,有一个先快后慢、从无主见到有主见的过程。初学服装设计,设计理念通常是模糊的和概念化的。通过学习,就会加深对服装设计的理解和认识,设计理念也会随之发生巨大变化,从而颠覆最初的粗浅认知,逐渐形成较为清楚的和具有独特见解的设计理念。设计师这种设计理念一旦形成,再去转变它,就会变得缓慢而艰难。

图15 “移动的建筑”设计理念的服装创意(作者:皮尔·卡丹)

对一个成熟的设计师而言,适时更新自己的设计理念尽管很难,但又是必须努力的事情。否则,就很难胜任服装设计师工作。服装行业是时尚产业,要不断受到人们时尚生活方式变化的冲击,而设计师就应该是生活时尚的领头羊,要时时感知和及时捕捉时尚的变化信息,更新自己的设计理念,创造具有时尚感的服装产品。人们时尚生活方式的发展和变化,又常常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需要收集大量的社会信息,再根据分析辨别或是直觉判断才能得出具体的结论。促使设计师设计理念更新的社会信息,主要源自设计思潮、时尚生活和科技进步三个方面。

(1)设计思潮的影响。思潮,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形成的,与社会经济变革和人们的精神需求相适应的,反映一些人共同愿望的思想潮流。思潮要比思想宽泛得多,它不是个别人的想法,而是许多人的思想倾向。它往往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自觉地实践某种共同的纲领,形成一种遍及全社会的思想特征。设计思潮,是指在设计领域出现的群体思想倾向。设计思潮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和由此产生的新的生活主张。新的设计思潮的出现,就会产生新的设计思想和设计主张,形成新的设计理念。

(2)时尚生活的感召。时尚的生活方式,往往代表了某一群人在某一阶段的一种来自内心的认同与处世态度,常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归属感。以喝咖啡为例,小资群体由喝可口可乐改为喝茶,又由喝茶改为喝咖啡,这在过去是一种时尚,但不是现在的时尚。当下的时尚是“坐在星巴克里喝咖啡”。星巴克总裁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的一句话道出了玄机:“星巴克出售的不是咖啡,而是对于咖啡的体验。”坐在星巴克里喝咖啡,喝的不是咖啡,而是体验,这种体验是坐在家里体验不到的。认同了这些消费者的群体特征,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3)科技进步的促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每年都会出现很多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都会促进全新的设计理念的生成。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设计师和每一个现代人的影响,都是惊心动魄和刻骨铭心的。与服装设计最直接相关的有新面料的问世、旧面料的更新换代、面料后处理技术的提高、染色工艺的改进、缝纫技术的升级和特种设备的多样化等;与服装设计间接相关的有新建筑、新家电、新电影、新广告、新游戏、新玩具、新食品、新饮料等。前者对人们的生活乃至对服装的需求产生直接影响,后者产生间接影响。

2. 设计理念的取向

设计理念形成或更新变化之后,还须落实在具体的设计行为当中,成为引导设计的正能量,如此才能体现其价值和意义。设计理念反映在服装设计之中,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是指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关系时所持的立场、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倾向。服装设计理念,主要有功能、情感和社会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

(1)功能价值取向。功能价值取向是指注重发现和表现服装功能价值的设计倾向。注重功能的作品设计,经常是把服装对人的有用的效能作为创意的重点,认为人才是服装表现的主体,服装不能脱离穿着它的人而单独存在,只有“衣人合一”,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形神兼备的服装形象。因此,即便是强调创意的作品,也绝不能削足适履,同样要注重功能方面的表现。

注重功能的产品设计,经常是从款式、面料、性能、质量等方面突出个性,并把这些个性作为独特的卖点吸引顾客。产品的卖点,大多出自产品功能的与众不同,是产品营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给消费者一个购买产品的理由,并以此突显自己产品与竞争产品的差异性。服装产品形成独特的卖点,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①卖点是特征鲜明的或是独有的;②卖点是竞争品牌没有的或是没有提出的;③卖点是可以持续的或是品质有保证的。

(2)情感价值取向。情感价值取向是指注重能使受众产生某种情绪或是情感体验的设计倾向。注重情感的作品设计,大多源自设计师对生活的某种情感体验,借助于服装的表现形式抒情达意,达到以情感人、情感共享的目的。设计师的情感体验与诗人的触景生情十分相像,都有一个先感动自己再去感动别人的过程,同时,还都迫切地需要能够有人去欣赏和接受,以使自己心理的紧张情绪得以释放并获得平衡。

注重情感的产品设计,常常体现在设计师将对消费者的关心倾注在产品设计的细节里,除了要满足服装的基本功能以外,还要多一分细心,多一点温情。如一粒扣子的恰到好处、一个开口的合理布局、冬装口袋里温暖的绒布、夏装腋下的透气网孔、顽皮幽默的卡通图案、产品的一个有趣名称、标签上的一个浪漫故事等,都能让消费者体验到关怀和感动。尽管服装产品的情感表达比较隐蔽和含蓄,但它永远是设计师所要追寻的目标。产品为消费者带来的情感体验,是产品取得消费者认同、获得顾客忠诚度的主要驱动力,可以直接影响一个品牌的销售或是左右一个品牌的生死存亡。

(3)社会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是指注重发掘和宣扬服装社会价值的设计倾向。注重社会价值的作品设计,看重的是服装所蕴含的社会影响力,并力求以此展示自己的设计思想和创作主张。因为服装不仅能够直观地标明穿着者的身份、地位、群体、职业、性格爱好、经济条件等社会属性,还能间接地传达设计师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设计主张、社会道德、社会责任等隐性信息。服装设计作品与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一样,可以让受众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从而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同时,每一件服装作品都会表明设计师积极或是消极的人生态度,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注重社会价值的产品设计,倡导的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主张不要被产品设计和产品应用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把目光放在更深层次的人们购买服装的本源思考上,找到影响产品销售的社会根源和本质原因。如人们购买服装不只是为了保暖护体,本质是对自己的关心、关爱和寻求美好;购买运动装不只是为了方便运动,本质是对年轻、活力、健康的追求;购买休闲装不只是为了休闲,本质是对舒适、随性、无拘无束的向往。各种产品购买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更深层的本质目的。因此,设计师应该努力发掘产品背后所能代表的社会价值意义,破解隐藏在产品销售背后的消费者行为“密码”,将产品设计与产品所蕴含的内在社会价值联系起来,设计能满足消费者生理和心理双重需要的服装产品。

3. 设计理念的更新

每个设计师,在每个不同的设计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设计理念,这是不以个人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设计理念既有新与旧之分,也有超前与滞后之别。有些设计理念,也许设计师自己觉得是新的甚至是超前的,但在别人眼里却是旧的是滞后的。因此,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究竟是由谁来评定设计师的设计理念的新与旧。答案显而易见,要由作品或是产品的受众说了算。课堂作业,要由任课教师来评判;参赛作品,要由评委来评判;发布会作品,要由业内同行或是观众来评判;服装产品,要由市场和消费者来评判。

常变常新和顺应时代发展的设计理念,大多是不循规蹈矩、不安于现状的学习和思想的结果。21世纪,环保设计与绿色设计、以人为本与人性化设计、时尚创造与个性化设计、设计文化与设计艺术等设计主张,都在冲击着服装设计的发展。服装设计经过了后现代社会思潮的洗礼,已经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在提倡多元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今天,设计理念已经不再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原则,而逐渐呈现一种开放包容的、各种风格并存的、各种知识交汇融合的全新状态。同时,服装设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欣赏一件服装作品时,不再会为它奇形怪状的华丽外表而惊奇,会更关注它的内在品质、精神和文化方面的蕴涵,更希望看到设计师的精湛技艺和哲学思考。消费者购买一件服装的动机也许不是“我需要”,而是“我喜欢”,就像他们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爱好一样。(见图16)

图16 以“人体雕塑”为设计理念的服装创意(作者:川久保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