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记忆
记忆的基本过程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一切的知识不过是记忆,记忆是学习任何事物的基础!”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除了好习惯、好品格等的培养以外,更离不开能力的提高,而记忆力就是其中之一。那么,究竟什么是记忆呢?记忆的基本过程如何?
记忆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识记、编码、再认和提取。下面,我们就针对这四个方面做简单介绍。
一、识记
所谓识记,指的是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区分、认识并在头脑中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对事物的识记,有些只要经过一次感知就能达到,而更多的内容则要通过反复感知,让新信息与个体已有的知识结构形成联系。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环节,对记忆效果的好坏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只有了解识记并掌握识记规律,才能改善记忆效果。
(1)根据识记的目的,可以把识记分为两种:
①无意识记。无意识记是指没有预定目的,在识记过程中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发生的识记。比如看过的电影、听过的歌曲、听过的故事、经历过的某些事等。感知这些事情时,通常都没有识记的意图,但这些内容会在未来的某一天重新出现在脑海里,对这些内容的识记就是无意识记。
记忆大师学神班现场
无意识记的内容是构成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心理活动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无意中经历的事情,在有意识地面临某些情境、处理某些问题时,很可能会作为已有经验发挥一定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所处的环境、所接触的人,都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无意识记的影响,继而引发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无意识记带有极大的选择性。一般来讲,进入无意识记的内容通常都有两个特点:一是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刺激、具有重大意义或能吸引人们的眼球,比如对新奇的事物,人们会过目不忘;二是符合人们的需要、兴趣和能够产生较深刻的情绪体验,比如加入少先队时的情境、参加中考时的情境等。无意识记对知识经验的获得有着积极作用,要尽量使用这种方法,提高记忆效率。但是,无意识记无法保证获得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大量的识记内容都是通过有意识记来获得。
②有意识记。所谓有意识记,是指有预定目的,在识记过程中要做一定的意志努力的识记。这种识记过程是在识记目的的支配下进行的。而识记的目的性又决定了识记过程是对识记内容的积极主动编码,这种编码主要包括识记什么和怎样识记。其中“识记什么”确定的是识记的方向和内容;“怎样识记”是采取的具体方法。在听课过程中的识记就是由这两部分组成的。每节课都有一定的学习目的、任务,老师一般会先作交代,使学生产生识记意图,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识记新知识。为了更好地记住老师所讲内容,就要专心致志地听讲,用心记忆,甚至还要将心记与笔记结合起来。
人们的全部知识经验都是通过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的方式获得的。不过,从识记效果来说,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作为学生,就要了解识记的这一规律,认真面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实现良好的记忆和提高听课效果。
(2)根据识记时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可以把识记分为两种:
①机械识记。所谓机械识记是指材料本身没有内在联系或不理解其意义,按照材料的顺序,通过机械重复的方式而进行的识记。比如,对无意义音节、地名、人名、历史年代等的识记。这种识记具有被动性,但能够有效防止对记忆材料的歪曲。对于学生来说,这种识记也是必要的,因为很多学习内容确实需要精确记忆,比如山脉的高度、河流的长度等。还有一些内容,限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其意义的,但对以后的学习非常重要,也应该进行机械识记。比如小学一、二年级背诵的乘法口诀。其实纯粹的机械识记内容非常少,在识记过程中,完全可以把材料加以意义化。
②意义识记。意义识记是在对材料内容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材料的内在联系而进行的识记。在这种识记中,理解是关键。理解是对材料的一种加工,根据已有经验,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等方式来反映材料的内涵和材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意义识记需要消耗较多的心理能量,是一种更复杂的心理过程,是识记的主要形式。
二、编码
所谓编码,就是对外界输入大脑的信息进行加工转化。在整个记忆系统中,编码有着不同的层次或水平,而且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研究发现,拥有特殊记忆才能的关键要素是:“被试(被测试的对象)必须把编码信息与恰当的线索联系起来。这种联系允许被试以后激活某一特定的提取线索,部分地恢复编码时的条件以便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合乎要求的信息。”具体来说,要想获得很高的记忆技能,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意义编码。信息应该在意义层面上进行加工,把信息和存储的知识联系起来。
(2)提取结构。线索要跟信息一起存储,才有利于之后的提取。
(3)加速。要通过不断的练习,使编码和提取中涉及的加工过程越来越快,直至达到自动化的效果。
三、再认
1.何为再认
所谓再认,是指当过去经验或识记过的事物再次呈现在面前时,依然能确认和辨认出来,是识记和保持过程的结果,也是识记和保持成绩的量度。再认的速度和确定性,取决于对原事物记忆的巩固程度,以及当前事物与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相似程度,可以分为完全再认和不完全再认。前者指的是对当前事物全面确定的再认,后者指的是对当前呈现的事物仅有熟悉之感。
再认也是记忆的一种表现,一直被实验心理学家用来测验人类记忆的效果。实验通常是这样做的:先让被试者学习一张词表,学完后让他看另一张词表,其中有的词是学过的,有的则是新词。之后让被实验者指出哪些词是学过的、哪些是新的,测出他再认的成绩。学习的项目可以是单词或语句,也可以是无意义音节或图画等。
2.影响再认的因素
影响再认的因素主要有:
(1)对原有材料识记和保持的巩固程度。识记越充分,保持越牢固,再认就越快、越准确;反之就会发生再认困难或错误。
(2)时间间隔。识记和再认之间间隔的时间越短,再认的效果就越好。
(3)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及环境条件的变化程度。如果当前呈现的事物与过去识记的事物相似程度高,或识记时的环境条件变化不大,就容易再认,否则再认效果就会很差。
(4)主体的身心状态。再认者的思维活动积极主动,或对事物存在着期待心理,再认就会变得很容易。同时,具有独立性个性特征的人比具有依存性个性特征的人,再认更迅速、更准确。
(5)外界的干预性因素可能对再认有一定的影响,比如特殊的声音、背景音乐等。处在这种情景下,当识记的知识连同背景环境一起被联想时,会唤起熟悉性再认。
四、提取
很多学生都会说“我的记性很好,但是忘性很大”……这里的“忘性”,就是遗忘。
为了研究这个现象,有个叫作艾宾浩斯的人,提出了一个理论,叫作“遗忘曲线”,也就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关于他的学说和理论,后面将有所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但遗憾的是,记忆是不会被遗忘的,只会想不起来。这就涉及记忆的两大特点:记忆的提取强度和储存强度。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一对教授夫妇提出过一个记忆模型理论,根据这套理论,记忆的存储强度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弱,也就是说:那些曾被我们记住的东西,永远不会被遗忘——只是想不起来而已,想不起来的原因是提取强度不够。
在学习的最初阶段,储存强度越强,提取强度就越强。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的提取强度会逐渐减弱。当提取强度弱化到一定程度时,就“想不起来了”。比如背单词,刚背的新单词,提取强度很强,但过了一段时间后,提取强度就会慢慢减弱,就会想不起来。但是当你再次看到这个单词时,就会很快地回想起来,因为这个单词一直存储在你的记忆库里,从来都没有忘记过。
比如电影,对于一些喜欢的片子,我们通常都会看上好几遍。结果,就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过去看过的一部电影,完全想不起剧情、场景和台词,多年后再次重温时就会发现,演员的话语、表情和动作似乎都很熟悉。其实,那些自认为已经忘记的东西一直都储存在大脑中,只是暂时想不起来而已。
语言在大脑结构中占据的扇区非常有限,不给语言足够的刺激强度,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然会削弱其提取强度,即使再努力地记忆,如果长时间不提取,也会被遗忘。
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是德国的一位著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选用一些没有意义的音节,毫无规律的字母组合,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通过自我测试的方法,得到一些数据。之后,艾宾浩斯根据这些点,描绘出一条曲线,揭示遗忘规律。这条曲线告诉我们: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且先快后慢;学到知识,如果在一天后不抓紧复习,只能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速度会逐渐减慢,遗忘的数量也会相应减少。
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将学生分成两组,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为36%,一周后只剩下13%;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的记忆率为98%,一周后为86%。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艾宾浩斯记忆法对于任何学习材料的记忆都是行之有效的,可以极大地提高记忆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
记忆并不是最后目的,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储备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才能知道信息记住了多少,能力储备得怎样?要想巩固知识,必须及时复习;要想知道记忆效果,就要经常进行自我测验。自测也是一种不错的复习方法,都是对艾宾浩斯记忆法的具体应用。
记忆的保持时间上是不同的,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输入的信息被人学习后,就会成为短时记忆,不经过及时复习,记住过的知识就会被遗忘;而经过及时的复习,短时记忆就会成为一种长时记忆,从而在大脑中被保存很长时间。
艾宾浩斯得出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后,选用了一些没有意义的音节,例如ceg、dax。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一些数据。然后,又根据这些点描绘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下图所示:
这里的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这条曲线告诉我们: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不是在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改天又丢几个,而是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得快,后来逐渐减慢,一段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遗忘的发展规律,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通过这条遗忘曲线可以发现,学到的知识一天后如果不抓紧复习,只能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会逐渐减慢,遗忘的数量也会相应减少。
艾宾浩斯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还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记住36个无意义音节,需要重复54次;而记住6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只要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迅速、全面而牢固地记忆;死记硬背,只会费力而不讨好。因此,比较容易记忆的是有意义的材料,无意义的材料记起来会比较费力,回忆起来更不轻松。艾宾浩斯的实验充分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勤于复习,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得越慢。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他根据在实验室中经过大量测试后得出的不同记忆数据生成的,是一个具有共性的群体规律。此遗忘曲线并不考虑接受实验的个性特点,而是努力寻求一种处于平衡点的记忆规律。但是,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每个人,因为每个人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都不同,可能导致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和记忆特点。规律对于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为,只能起到催化作用。如果与每个人的记忆特点相吻合,就能“一日千里”;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记忆效果则会大打折扣。因此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全脑五大智能
全脑的五大智能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记忆力。
一、注意力
注意是智力活动的警卫,外界信息纷至沓来,人们不能一概接受,究竟对何者开门,对何者闭门,这就得依赖注意发挥其警卫作用了。而且注意还是智力活动的组织者和维持者,人们的智力活动只有在注意参与的前提下,才能顺利地发生、发展和形成。
注意对人的一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让人及时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变化,使人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良好的注意力能使人们集中精力,提高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效率,甚至可以说,一个个体,只要能集中注意力,那么也就打开了智慧的天窗。因此注意力的培养对于提高记忆效果,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二、观察力
观察是在大脑经过视神经获得外界事物的颜色、容度和形状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处理的一种心理过程。
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较持久的认识活动。科学研究、生产劳动、艺术创造、教育实践等都需要对面对的对象进行系统、周密、精确、审慎的观察,探寻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科技发明家、改革家、教育家、艺术家等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都与观察力有关。甚至可以说,人类社会的众多发明创造,都是系统的观察孕育的。
古今中外许多成就卓著的人,都以超人的观察力而闻名于世,并以其独特、精细的观察方法取得成功。在智力结构中,观察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三、思维力
思维是借助言语、表象、动作等形式形成的对客观世界的概括和间接认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运用。在智力的组成因素中,思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还处于核心地位。因为观察、注意、记忆、想象都是与思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智力如同一只小鸟,要运用和发展智力,就必须运用思维力。只要掌握一套智力操作的方法(即思维方法),就可以在大量的信息事实基础上,积极加工、合理改造、去粗存精、提出各种新结论、解决各种新问题。同时,思维还是智力的核心,其他因素都为它服务,为它提供加工的信息资料,为它提供活动的动力资源。没有思维这一加工机器的运转,信息原料和动力资源都会成为一堆废物。
四、想象力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由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等构成,在记忆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离开了想象,也不可能有任何发明创造。科学理论的假说、设计的蓝图、作家的人物塑造、工艺技术革新等,都需要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的前提,想象力越丰富,创造力就越强。想象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智力活动的翅膀,更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创造性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想象力丰富,思路必然是开阔的,智力发展水平也会有所提高;反之,想象贫乏,思路狭窄,智力也无法发展。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也就是说,人们完全可以借助想象,打破时空限制,信马由缰,驰骋自如。
青少年都喜欢幻想,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憧憬。积极的幻想,可以成为学习的巨大动力,比如:幻想可以把光明的未来展现在眼前,可以产生无尽的力量投身于学习,可以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东西,可以打破知识的限制,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有想象力的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就会极大地提高,对知识的学习也就不会囫囵吞枣了。
五、记忆力
记忆是人脑对已感知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行动过的事物在大脑皮层的反映,同时让这些事物在今后的生活实践中能回想起来,或当它们再现时能辨认出来。
记忆力是智力活动的仓库。在日常生活中,评价某人是否聪明时,人们经常会以他的记忆水平作为指标。过目成诵、旁征博引、博闻强记的人,称为聪明人;而把学了就忘、遇事一问三不知者,称为糊涂虫。这种看法虽然片面,但也说明了记忆水平高低对人智力的影响。
中小学时代是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代,记忆力的发展水平不仅影响到学习成绩,还影响着智力发展。青少年的学习大部分都是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因此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大量的内容,并通过学习来展现自己的想象力与思维力。
记忆的奥秘
倪梓强出生于1997年12月3日,记忆力超强,从小就“过目不忘”,学校师生都说他是“学霸中的战斗机”。倪梓强喜欢给别人讲故事,小学四、五年级时,就借助字典读完了《百科全书》《四大名著》等经典书籍,每天还要背诵一首唐诗宋词。发现了他这样的能力后,爸爸妈妈鼓励他报名参加“全脑记忆法特训”培训班,他的记忆潜能被进一步激发出来,对脑力运动的兴趣被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借助这一能力,倪梓强参加了多个国际脑力记忆比赛并获奖,连续五年参加世界脑力锦标赛,并摘得金银铜各类奖项,成为“中国记忆神童”。2016年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争抢,最后他选择了北京大学。他在自主招生面试时只用了两分钟就记下了《史记》的三段古文,最终顺利进入北京大学。
倪梓强能取得如此成绩,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倪梓强具有一定的记忆天赋,同时重视后天的强化和努力。第二,倪梓强喜欢强化自己的记忆能力,在参加培训的同时,总结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第三,倪梓强毅力和恒心超强,虽然记忆训练异常枯燥乏味,但他坚持不懈,始终如一。总之,都是因为他重视记忆力,才参透了记忆力的奥秘。
那么,记忆力的奥秘究竟如何?这里有一幅图:
从上面的左右脑分工图可以看出,我们之所以会在字体颜色小测试中出错,是因为在快速辨读颜色的过程中,文字信息与颜色信息是交织在一起的,左右脑出现了短暂性不协调,没法作出正确判断。
大脑就是自己的智囊。科学研究证明,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左半球主要负责人的右边的所有活动,具有语言、概念、数字、分析、逻辑推理等功能;右半球主要管人的左边所有活动,具有音乐、绘画、空间几何、想象、综合等功能。
人的左右半脑是不平衡发展的,统计显示,大多数人是左脑发达。全球有10%的人是左撇子,即右脑比较发达。而左右脑的发育程度不同,隐含了很多特质和天赋秘密:理解数学和语言的脑细胞集中在左半球,而发挥情感、欣赏艺术的脑细胞,却集中在右半球。右半脑发达的人在知觉和想象力等方面可能更强一些,而且空间感和把握全局的能力都可能更强一些,动作相对更敏捷。右脑不拘泥于局部分析,而是统观全局,以大胆猜测跳跃式的前进,得出与直觉相似的结论。
左脑的记忆回路是低速记忆,而右脑的记忆回路是高速记忆;左脑记忆是一种“劣根记忆”,右脑记忆则让人惊叹,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处理简单的语言问题时人们左脑相对活跃,左脑发达的人处理事情比较有逻辑、有条理。左脑发达的人在社交场合比较活跃,善于判断各种关系和因果,善于统计,方向感强,善于组织。左脑发达的人善于做技术类、抽象的工作,如电脑编程。
美国心理生物学家斯佩里博士通过著名的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大脑不对称性的“左右脑分工理论”,荣获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正常人的大脑有两个半球,由胼胝体连接沟通,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在正常情况下,大脑是一个整体,来自外界的信息经胼胝体传递,左、右两个半球的信息都能在瞬间进行交流,每种活动都是两半球信息交换和综合的结果。
大脑两半球在机能上有分工,左半球感受并控制右边的身体,右半球感受并控制左边的身体。所谓割裂脑实验就是:将大脑左、右两个半球之间的胼胝体割断,外界信息传至大脑半球皮层的某一部分后,不能同时将此信息通过横向胼胝体纤维传到对侧皮层相对应的部分,每个半球独立地进行活动,彼此无法知道对侧半球的活动情况。
从1952年至1961年的10年里,斯佩里先后用猫、猴子、猩猩等做了大量的割裂脑实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为以后做“裂脑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从1961年开始,斯佩里把“裂脑人”作为研究大脑两半球各种机能的研究对象,对“裂脑人”进行了一系列长时间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左半脑主要负责逻辑理解、记忆、时间、语言、判断、排列、分类、逻辑、分析、书写、推理、抑制、五感等,思维方式具有连续性、延续性和分析性。因此,左脑可以称作“意识脑”“学术脑”“语言脑”。右半脑主要负责空间形象记忆、直觉、情感、身体协调、视知觉、美术、音乐节奏、想象、灵感、顿悟等,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
斯佩里认为,右脑具有图像化机能,比如:企划力、创造力、想象力;与宇宙共振共鸣机能,如第六感、透视力、直觉力、灵感、梦境等;超高速自动演算机能,如心算、数学;超高速大量记忆,如速读、记忆力。右脑就像一个万能博士,能够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许多高级思维功能取决于右脑。只要将右脑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就能表现出人类无穷的创造才能。因此右脑又被称作“本能脑”“潜意识脑”“创造脑”“音乐脑”“艺术脑”。
人的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思维,右脑主要从事形象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是艺术和经验学习的中枢。深入挖掘左右两半球的智能区非常重要,而大脑潜能的开发重在右脑的开发。左脑是人的“本生脑”,记载着人出生以来的知识,主要是对近期和即时的信息进行管理;右脑则是人的“祖先脑”,储存着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遗传因子的全部信息。右脑是潜能激发区,会突然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中展现出迹象;右脑是创造力爆发区,不但有神奇的记忆能力,还具备高速信息处理的能力,右脑发达的人会突然爆发出一种幻想、创新、发明等的能力。
人脑记忆的“新大陆”,是近年来脑科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进展。那么,大脑究竟是怎么回事?脑科学在现代科学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众所周知,人的平均脑量有1400克,由14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大脑是人体中最复杂的部分,也是宇宙中已知的最复杂的组织结构,是人体的神经中枢。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如脏器的活动、肢体的运动、感觉的产生、肌体的协调以及说话、识字、思维等,都要受到大脑支配和指挥。大脑的复杂性,还在于神经细胞在形状和功能上的多样性,以及在神经细胞结构和分子组成上的千差万别。
为了探索人脑奥秘,攻克各种疾病,开发人工智能技术,欧美等国家纷纷制订了脑科学研究的长远计划,并宣布21世纪是“脑科学时代”。比如,美国政府命名20世纪90年代为“脑的10年”,支持发展神经科学,促进脑研究;1986年日本推出了“脑科学时代”的为期20年的脑科学计划纲要;在我国,脑功能研究列入了重大基础科学研究计划——攀登计划。
人类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全是大脑的功劳。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同时,人类也在不断地认识和改造自己,从而进一步地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记忆的四种境界
什么样的记忆力算是好的呢?一般认为,能够充分满足学习、工作和生活需求的记忆力是优秀的。
记忆力还存在几种境界,按照记忆效率来划分,可以从低到高划分为四种:
第一种境界:声音记忆
多数人的记忆方式是死记硬背,无论是记忆手机号、人名,还是英语单词、文章,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对自己的声音进行不断的强化记忆。比如,现在可以试着回忆一个单词、一句歌词,就能很清楚地感觉到,自己其实是在回忆声音的排列顺序。
声音是一些毫无意义的音节,大部分资料都是通过诵读或默读的方式来记忆的,即使通过默写的方式来记忆,也是在帮我们默读。这样的背诵,只是在重复记忆自己的声音,而没有同时进行生动、丰富的想象,是纯粹的死记硬背,这样的记忆效率是非常低的。
第二种境界:逻辑记忆
逻辑记忆只有面对一些非常有规律的记忆材料时才会有用。如果需要记忆这类材料,无论内容多少,都需要记忆其中蕴含的规律。因此,当面对有规律而且非常大量的记忆材料时,逻辑记忆方法就显示出了强大的威力,根本不需要管这些资料到底有多少,只要记住简单的规律即可。
在回忆或应用的时候,只要运用简单的规律,就能将所有的资料都准确无误地复述出来。例如:记忆下面这组数字:2、4、6、8、10、12、14;4、5、6、7、8、9、10……只要稍微看一下,找出排列规律,就不需要一个一个数字地去记,只要记住这些规律就行了。尤其是数字非常多但规律很简单时,逻辑记忆就能充分显示出它的优势。当然,逻辑记忆仅限于记忆那些有规律的资料,而在大部分情况下,记忆材料都是没有规律的,这时逻辑记忆就无法发挥作用了。
第三种境界:图像记忆
目前,社会上流传着各种快速记忆方法,基本上都是图像记忆变种或结合图像进行记忆。图像记忆的基本原理就是将需要记忆的材料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图像,然后运用联想法、定位法等来记忆它们。
图像记忆的方法有联想法、编码法和定位法。使用这三种有效的方法,即使是再抽象、再复杂的记忆材料,都能被快速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图像,从而被快速且牢牢地记住。记忆效率高、复习次数少、保持时间长,记忆效率远远高于传统的记忆方式,且不受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限制。
记忆大师学神班课程现场
第四种境界:图像记忆+逻辑记忆
任何复杂的记忆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需要运用图像记忆和逻辑记忆,要不就是声音记忆加逻辑记忆,只不过是要看哪个占的比重更大些罢了。只有运用更多的图像记忆,良好的脑呈像能力,再加上一点逻辑记忆,才能取得最好的记忆效果。
快速记忆法,遵循“人类左右脑机能分担论”,把人的左脑的逻辑思维与右脑的形象思维结合起来,把人的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创造力和自信心等都转化成了强大的学习动力,用各种方法把枯燥乏味的记忆材料转化为生动易记的物像,并通过有趣的奇特联想串联起来,这样就能强化记忆效果。用有趣的记忆过程,实现最快速、最有效、最实惠的准确记忆,足不出户,就能拥有超级记忆力。
什么是记忆术
记忆术是从古罗马时代就有的一种助记方法,可以分为串联和定桩两类。
一、基本记忆术
记忆术是记忆的窍门和方法的简称。具体方法是:给识记材料安排一定的联系来帮助记忆,提高记忆效果。例如ROYGBIV这个词,代表着彩虹的颜色,即红、橙、黄、绿、蓝、靛、紫。
分组是另一种用来记忆数字的方法,基于一个人一次可以记住5~9个东西的原则。例如,数字63492005,可以试着记住由单独的8个数字组成的一串数字,也可以将它分为四“组”来记:63-49-20-05。在这个例子中,当将后面的四个数2005分为一组时,就很容易记忆。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记忆术,但重复一个序列,确实能将它记住。
二、高级记忆术
(1)链接法。要想记住一长串事物,可以使用这种简单而快速的方法。比如,按顺序学会以下单词:
蜡烛 天鹅 丝带 足球
我们想象一下蜡烛,看见蜡烛的火焰,感觉到它散发的热量,闻到烟味。蜡烛的烟向上飘荡,并在一只天鹅的脖子周围旋绕。这时,就能感觉到天鹅的羽毛,看到它的翅膀和嘴的颜色。但天鹅的嘴里是什么?是一条长长的紫色丝带。以此类推。
(2)对应法。对应法主要是将图像与短语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常用的短语是:“一是圆面包,二是鞋,三是树……”超市购物时,如果想记住自己要购买的商品,就可以在脑海里形成一系列图像,将各种商品与这些短语相对应。例如,如果想买火腿肠、可乐和苹果,就可以在脑海想象一个夹着火腿肠的圆面包(“一是圆面包”)、一双盛满可乐的鞋(“二是鞋”)、一个挂在树上的苹果(“三是树”)。
(3)位置法。公元前500年,古希腊学者西蒙尼蒂斯首先提出这种记忆方法,如今很多一流的记忆大师都在使用。想象一条熟悉的路线,例如从家到超市,沿着这条路线选几个点,如家门口、十字路口、学校大门口等。想象自己正沿着这条路线行走,并把想记住的东西分别放在选择中的位置上。例如可以将一管牙膏平稳地放在门上,将一箱牛奶放在十字路口,将一盒饼干放在学校大门口。如果想记起这些东西,就可以想象:自己正沿着这条路线行走,每次到达选中的位置时,脑海中就会出现这些东西。
(4)定桩法。所谓定桩法就是用位置法引申出来的高级记忆法,用它可以记住一本《牛津字典》。主要原理是在脑中整理已经记住的信息,然后变为图像作为桩子用;将要记忆的新信息转化为图像,跟已经记住的图像运用夸张的联想和想象等方式进行连接。回忆的时候,先回忆已经记住的信息,然后回忆联想后的新信息图片,最后回忆出新信息。
三、操作程序
1.以原理为出发点
以原理为出发点,而不是以技术为出发点。要把握记忆术的核心原理,“用已知学未知”或“以熟带新”,只有不局限于传统的记忆技术,才能开发出新的记忆方法。所有已知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帮助记忆,一切已知的发音都可以用来帮助学习任何一种新的语言发音。总之,先分析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比较自己过去知道什么东西和它在性质上类似,这样有助于提高记忆和学习的效率!
2.用左脑先做减法,再用右脑做加法
活用记忆术要先用左脑做减法,再用右脑做加法,然后用资料本身的形象来编码。
(1)用左脑来做现象变规律的减法。举个例子,记忆数列1、5、6、7、13…可以用什么方法呢?如果选择使用编码,那就大错特错了。
人们在使用记忆术时,经常会犯一个致命的错误:在记忆之前假设要记忆的内容的量是固定的,不会发生变化。这是一个思维定式。人为什么崇拜理性?为什么推崇左脑?左脑是逻辑脑,是推理脑,是简化脑。人类的左脑可以将整个宇宙简化成一个方程,可以用公式来表示无限复杂的世界变化。人类对科学的追求就是简化现象,简化复杂。
人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误?因为很多人都过分依赖右脑,如同人们过去过分依赖左脑一样。而右脑简化资料的能力是有限的,原因就在于右脑是形象脑,工具是形象,而形象是一种表象,对于规律的东西有时无能为力。纯粹的图像记忆主要是外部记忆,不能帮助自己理解。
第一个公式:简化=找规律。归纳让大量不同的信息变成相同的信息,减少了要记忆的信息总量。演绎使信息的关系能通过机械推理进行回忆或使用,从而将记忆的任务取消,变成推理的任务。
第二个公式:用图像记忆的东西等于没有发现规律的东西,等于没有被理解或者至少没有被完全理解的东西。
第三个公式:允许只使用右脑,图像记忆的东西不存在。如果主要使用右脑图像记忆东西,范围就会仅限制于两个领域:a.无意义的资料,实际上这些东西也有规律。b.暂时不可能找到规律的资料或其他情况导致不能找规律的资料。
第四个公式:这个公式是公式三的反面,所有有意义的材料都以发现规律为主,绝不是先用图像记忆法。
第五个公式:记忆术不是图像记忆,也不是右脑记忆,而是全脑记忆。
(2)用右脑来做空话变实话的减法。语言的一个弊端是,可能导致空洞无物。著名哲学家大卫·休谟指出,很多历史上争论不清的哲学命题就是语言空洞无意义导致的。于是,他提出一个极端重要的原则:“向任何一个观点提问:请问,你说的这句话对应的是哪个表象(就是形象)? ”如果他回答不出来,就说明他在说没有意义的问题。因此,要先寻找语言对应的表象,删除空洞无物的语言。语言的另一个弊端是割裂。一个事物是一个整体,用语言只能表达一个侧面。因此才会有“一幅图顶一千句话”的说法。
(3)左右脑结合使用记忆术。记忆有意义的文字时,使用跟文字无关的故事或其他定位系统,可以帮助记忆。这种记忆术的重大弊端是:
首先,记忆的材料本来就有对应的表象,但偏偏要使用跟文字不相关的表象,使记忆法成为外在的、无法理解的方法。
其次,忽略了人有“理解和思考”的基本需求这一重大事实。对没有意义的东西人们会失去兴趣,失去兴趣就会失去注意力;没有注意力记忆效率就会低,而且会失去使用记忆术的兴趣,最终回到死记硬背的老路。如何将左右脑结合起来?做了减法后,用文字本身就有的意义找到文字本身的形象,将这个形象用记忆术加以记忆!举个例子,心理学中“需要”的定义是:有机体感到缺乏而力求得到满足的一种倾向。找到四个关键词:“有机体”“缺乏”“力求满足”“倾向”,然后用力挖,力求满足。这样记忆,才是真正的记忆术使用之道。
四、练习
1.使用联想记住下面词语并产生画面
喷泉——木料 森林——助学
金裤子——手表 钢铁侠——麻辣烫 乌龟——法老
彩虹——组长 窝头——土豪
奶豆——木桥 棒球——紫薯 咖啡——石头
2.使用联想记住下面词语并产生画面
草莓——胶水 光剑——铁锅 麦克——酸菜
孙悟空——跆拳道 月饼——椰子
西服——木头 电网——马里奥
屁股——辣根 大豆——孔雀舞 皮鞋——猫屎
3.使用联想记住下面词语并产生画面
灯笼花——花草 枕套——焗油膏 甲虫——笛子
美国——和尚 驾驶员——菜油
激光——鼹鼠 橡树——面膜 土壤——球
降雪——客车 猴子——吸尘器
木料——含羞草 薯条——木洞
4.使用联想记住下面词语并产生画面
尾巴——竖琴 白果——黄瓜 羽绒被——芥菜
热水袋——扫雷艇 赛车场——多米诺
警车——牛奶糖 鲍鱼——大门 鱼翅——乳液
收银处——天然气 有轨电车——玻璃刀
圣代——猪脚 暖瓶——电流 烘干机——雪利酒
首饰盒——香水喷子
五、应用
1.记住下面文学作品和作者
《老实人》——伏尔泰 《失乐园》——弥尔顿 《玩偶家庭》——易卜生 《伪君子》——莫里哀
《神曲》——但丁 《红与黑》——司汤达 《阴谋与爱情》——席勒 《双城记》——狄更斯
2.记住下面地区及特产
天然橡胶——菲律宾 锡矿——马来西亚 椰枣——伊拉克 金鸡纳霜——印度尼西亚
金刚石——刚果 黄麻——印度 可可——科特迪瓦 石油——沙特阿拉伯
棕油——马来西亚 稻米——泰国 羊毛——土耳其 铜——智利
记忆的三种基本类型
通常所谓的“记忆”就是神经细胞(即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形态。记忆是由大脑的三个功能组合而成。
一、感官记忆
任何人都有过这样的生活经验:翻开电话簿中记住某个电话号码,至少到按完所有数字后才会忘掉它。如果按完号码,对方电话正好占线,或铃声响了太久以为打错而想重拨一次,如果不懂得记忆诀窍就需要再查一次电话簿上的电话号码。如果是别人请你代拨电话,你的“忘性”会更大。
为什么会快速遗忘掉这么简单的信息?不要怀疑自己是不是小时候睡觉从床上摔下来把脑袋摔坏了,更不要觉得自己费脑太多,记性不听使唤了。一般人都会把电话号码这样的信息储存在感官记忆中,而感官记忆在人脑中的维持时间只有3~5分钟,过了这个时间,就会忘记这个电话号码。
另外,感官记忆的容量在5~9个,也就是说最多可以记住9个数字或词汇。如果将20个东西(如字母或数字)分成有意义的7个组块,就能记住它们;如果没有将它们分组,是很难一下子记住这20个东西的。
举个例子,运用感官记忆将以下20个字母记住是非常困难的:t、s、x、r、q、n、m、a、f、s、y、w、e、i、u、e、o、e、u、n。如果将它们分为几组:foxes、yams、quiet、new、run,记起来就容易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号码都值得记忆,借助记事本、PDA、电话或手机等工具,都有助于大脑记住更重要的事。
二、短期记忆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挑灯夜战的日子里,通宵达旦,绞尽脑汁,不断重复重点,但在考试结束铃声响起的那一刹那,临时抱佛脚的内容会一点一滴地流失,最后全部还给书本。这就是短期记忆的特色,大脑也会把考试资料储存在所谓的短期记忆中。
可是这种记忆不太可靠。因为短期记忆的时间即使在人脑的巅峰期,也只能维持12~36个小时,且还会持续衰减。过了这段时间,定然会忘掉抱佛脚的内容。但短期记忆也绝不像刀切豆腐一样,所有资料也不会立刻消失无踪,只是会随着时间的递增而逐渐消失。
三、长期记忆
长期记忆通常用于一些需要经常使用的资料。常用的电话号码、好朋友的姓名生日,一旦需要,这些资料就能自然地、随时随地从脑海中浮现,即使再累、再想睡,也可以立刻想到这些资料。因为它们储存在你的长期记忆中,需要使用的时候,定然可以立刻拿出来派上用场。
基本上,长期记忆是很难消失的,可以得到长时间的保留。只不过很多长期记忆的内容,没有归档,不容易找到。只要通过掌握一些回忆技巧,就能发现记下的东西比知道的要多。
只要不断操演某组神经元,它们的记录就会变成脑中的长期记忆。但是究竟要储存或抛掉哪些信息,却无法出自有意识的判断,而要经由人脑中的海马体来处理。海马体如同电脑键盘,在记忆的过程中,充当转换站的功能。当大脑皮质中的神经元接收到各种感官或知觉信息时,它们就会把信息传递给海马体。如果海马体有所反应,神经元就会形成持久网络;如果没有通过这种认可模式,脑部接收到的经验就会自动消逝,自然也就没有记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