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国内外建筑业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 国际建筑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国际建筑业发展现状
“二战”后,国际建筑市场随着各国转入和平建设时期而逐渐兴起,增速不高但平稳持续。截至2016年,各国建筑业占全球总值比例如图2-1所示。中国、美国、日本在建筑业的支出引领全球,其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从经济不稳定中恢复,新兴国家持续工业化。
图2-1 各国建筑业占全球总值比例
(一)亚太地区
1.亚太地区新兴国家
尽管中国大陆经济增长率放缓,但交通网络仍需要升级,包括道路、铁路、海运和航空,这一需要给国内建筑业提供了巨大新机遇。未来20年内,有利的人口结构、快速扩张的中产阶级和较低的单位劳动力成本赋予印度更快的经济增长,增加了建筑业发展的机遇。预计东盟建筑业市场在未来5年将以超过7%的平均速度增长。
2.亚太地区发达国家
目前,日本基础设施市场受益于“安倍经济学”和大规模量化宽松(QE)。然而,不利的人口结构趋势和持续减少的人口使该国建筑业发展前景并不乐观。澳大利亚采矿业由于中国大陆需求增长率放缓而面临生产过剩问题,在该经济体内投资支出下降。然而,预计近期对国有基础设施资产的出售将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新一轮投资和增长,这正是改善澳大利亚基础设施所需之举。
(二)美洲地区
1.北美地区
2008年经济危机后,美国住宅建筑业的紧缩程度高于非住宅建筑业,部分城市中心商用市场的需求显著减少。经济危机后,由于在美国本土赢得的竞争力,以及天然气与其他投入价格较低带动的工业活动回岸,美国建筑业实力越发强劲。美国建筑业就业数据亦有所提升,未来几年内,基础设施建造活动将成为关键。
2.南美地区
墨西哥不断满足美国对制造商品的需求,强劲的工业增长将持续推动建筑业的发展。廉价能源和鼓励商业的政府政策促使大量跨国企业在墨西哥投入运营,同时还得益于美国和加拿大签订的广泛的自由贸易协议。然而,由于近年来急需的增强生产力的改革力度不够,巴西的竞争力仍然较低。
(三)欧洲地区
西班牙建筑业活动在连年呈两位数下降后,逐渐实现了稳健的增长。由于需求低迷,法国建筑业产出仍很薄弱,而意大利已呈现恢复迹象。预计意大利的建筑业活动在未来5年内将以1.5%的速度增长,预计西班牙的增长速度是意大利的2倍。潜在的希腊退欧引发投资者消极情绪,从而压低了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增长预期。考虑到预期支出,英国基础设施行业前景可观,但预计公共支出将有所减少。
(四)中东和非洲地区
油价下跌是影响中东建筑业的主要因素。然而,FIFA2020世界杯和迪拜2020世博会等大型活动可能为建筑业带来发展所需动力。至2050年,尼日利亚将成为世界人口第三大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亦是持续性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由于南非持续的劳工纠纷和长期的电网问题,该国中期建筑业发展前景并不乐观。中东和非洲对采矿项目投资的不断减少导致建筑业活动较上一个10年发展相对缓慢。
二、发达国家建筑行业的发展特点
发达国家的建筑业结构一般都呈金字塔型,即小型企业数量最多,占60%~95%;中型企业数量较少,占5%~40%;大型企业数量很少,占0.1%~0.5%。但是塔尖上少数大型建筑企业营业额却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基本占到了总营业额的30%~45%,如图2-2所示。
图2-2 发达国家的建筑业结构
1.收购并购活动频繁
为了整合资源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提升国际承包工程企业的本地化运用能力,众多国际工程承包商相继实施业内资产重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规模。
2.利润重心转移
随着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发展,国际建筑工程的发包商日益重视承包商提供综合服务的能力,正在快速向总承包商方式转变,单纯的工程施工业务利润逐渐降低,利润重心向产业链前端和后端转移,其中,带资承包表现最为突出。
3.产业分工体系深化
欧美等国家大型跨国建筑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和专利,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具有明显优势,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项目上形成垄断。发展中国家建筑承包商凭借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在劳动密集型项目上也获得了发展机会,而且逐渐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项目渗透。再者,建筑企业在技术研发领域开始走向合作,逐步形成了全球技术资源共享的新局面。
4.信息化科学管理
集成化的网络应用是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通过网络化集成,实现现场工程质量管理、项目管理以及总部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体化,为客户创造真正的商业价值提供可能。
5.新材料、新技术应用
西欧各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建材目前达到环保标准的已超过90%,在倡议和发展环保型建材的基础上,一些国家已经建成了居住或办公用的样板建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另外,充分利用老旧建筑的材料,尽可能使用由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的颇具环保意识的做法已经开始流行。
三、国际建筑业发展趋势
1.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和新兴智慧城市为建筑业提供机遇
2007年以后,全球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全球农村人口,全世界人口大部分都居住于城市。预计全球城市人口在2014—2025年之间增长23亿人,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将引领这一趋势。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使得对可持续基础建设的需要不断增加,这也催生了“智慧城市”这一新概念。
“智慧城市”这个不断演变的概念将整个城市作为潜在客户,涉及各个领域所需的基础设施开发。欧盟已经有一些智慧城市,且在建设更多的智慧城市,一些发展中国家最近也走上了实现智慧城市的道路。其中,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较为典型。中国为200余个智慧市、区、县制订了开发计划,设计电网、供水基础设施以及交通系统、环保和医疗基础设施。印度计划涵盖100个城市,通过整合IT解决方案和科技向市民提供核心基础设施,将其开发为智慧城市,创建可持续性环境。印度尼西亚目前城市化水平为53%,到2025年预计城市化水平为57%,政府结合IT和基础设施需要制定了智慧城市发展愿景。
2.绿色建筑业发展机遇
建筑业向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转变不仅要遵守环境标准,也应确保具备处理科技进步、迎接日新月异的教育和培训系统所需的技能。建筑业公司的责任是减少温室气体(GHG)排放和二氧化碳(CO2)排放,并提高能源效率。美洲区在2015年美国40%~48%的新非住宅建造为绿色建造,为建筑业增加了相当于1250亿~1500亿美元的产值。欧盟在2011年能源效率计划(EEP)中的任务可在建筑业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减排。该计划要求在2020年前每年对3%的公共建筑进行翻新。预计欧洲效率相关的建筑业市场在2020年前将翻倍至1400亿欧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计划在2020年前将中国城市人口提高至60%,这些将给建筑业带来机遇与挑战,所有大于2万平方米的政府投资建造和公共建筑必须符合中国大陆绿色建筑标准。
3.创新和“智能”建造方式是适应未来发展要求的关键
目前,国际建筑业公司的许多任务采用大数据,包括建造前分析、数据管理等。拥有大量数据,公司可以同时参与多个项目,若能有效使用大数据必将有助于项目规划和风险规避。采用大数据对建筑业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过实施大数据分析,完善项目规划,提高成本预测的准确性,发现并规避潜在问题。
(2)借助大数据,运用预算算法,可发现有关项目工地是否存在遗留的信息。
(3)通过分析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可借助预测分析趋势,简化采购预测。
(4)运用大数据,利用计算机、通信、控制、网络、系统集成和信息安全等技术,改造和提升建筑业技术、生产、管理和服务水平。进而利用BIM技术实现工程项目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可视化的技术促进规划方、设计方、施工方和运维方协同工作,并对项目进行全寿命周期管理,特别是在设计方案、施工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增强项目的预知性和可控性。
四、国际工程承包发展趋势
2015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平缓未见强劲,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则迅速下滑;世界原油价格高台跳水,资源出口型国家的经济受到重创;地缘政治博弈加剧,中东、非洲等地区的安全风险不断上升。这些不利因素对2015年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需求形成明显抑制,很多国家财政预算紧张,项目得不到顺利执行,签约也十分困难。承包商出于风险考虑,纷纷涌向政治稳定、经济增长预期较好的市场,造成局部市场拥挤不堪,“低价中标”日益普遍。
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杂志统计,2015年,全球250家最大国际承包商在海外市场完成营业收入总额达5000.1亿美元,同比缩减4.1%,与2014年缩减的比例相同。特别要提到的是,2015年海外合同额下降的幅度达到10.7%,2016年国际承包商的业绩也并不乐观。
(一)国际承包商竞争格局新趋势
1.第一阵容(前10强)出现了积极的变化
长期以来,国际承包商榜单前10强一直为欧美国家所垄断,如Hochtief、Vinci、Bechtel等都是前10强的常客,并占据顶端。2012年,中国交建以95.47亿美元的海外营业收入跻身榜单第10位,打破了欧美国家承包商对前10强的垄断。2016年的榜单中,中国交建海外营业收入已快速攀升至192.6亿美元,跃升至三甲行列。来自巴西的Odebrecht公司以149.4亿美元营业额从2015年的第13位跃升至第6位。不仅如此,中电建公司也连续第二次出现在第11位的位置,距10强仅有一步之遥。韩国现代工程和建设公司2016年又上升1位,排名第13位。中国建筑上升3位,排名第14位。这几家公司距离前10位都很近,未来均可能在前10强中争得一席之地。届时,国际顶尖承包商的第一阵营将发生深刻变化。
与之相应的是,一些欧美顶尖承包商放慢了脚步,逐步被挤出了第一阵营。来自意大利的Saipem 2015年勉强列在第10位,2016年下降两位,位列第12位;长期稳居前10强的美国Fluor公司2015年由第5位大幅下滑至第12位,2016年继续下滑3位,位列第15位,这是成立于1890年的Fluor公司近年来在ENR的最差排名。
2.第二阵容(11~50位)多元化格局不断深化
第二阵容(11~50位)的承包商最早基本上是以欧美承包商为主,后来日本承包商加入,之后来自韩国和中国的承包商纷纷涌入。在2016年的榜单中,第二阵容的多元化格局仍在不断深化。据统计,在250强榜单第11~50位的承包商中,来自欧洲的有13家,来自美国的有3家,来自中国的有6家,来自韩国的有7家,来自日本的有4家。这个格局与以往基本相同,但有一个新的变化是印度承包商(LARSEN & TOUBRO)继2014年之后再次杀入前50强,跻身第二阵营,且排名较为靠前(由2015年的第57位上升为第37位);而来自土耳其的承包商(POLIMEKS INSAAT TAAHH)进步幅度也很惊人,由2015年的第62位迅速上升到第40位,使得进入前50强的土耳其承包商数量增加到2家。
3.欧美顶尖承包商的海外营业收入呈现连续下滑趋势
2013年以来,很多欧洲大型承包商的海外营业收入由于大部分发达国家工程承包市场需求紧缩,都出现连续下滑趋势。备受关注的Hochtief、Vinci、Bechtel等11家老牌国际承包商当中,Hochtief、Fluor、Bechtel、ACS 4家公司近三年海外营业收入均持续下降。其中,Fluor公司降幅最为惊人,年均下降达到30%,3年之内海外营业收入已衰减过半。Fluor业务下滑的原因主要来自油气工程和采矿工程业务的明显减少,2015年,其在上述两个领域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降13%和31%。Hochtief、Bechtel、ACS下滑幅度略小于Fluor,年均下降比例均为15%左右。2015年,Hochtief欧洲区和亚太区的业务分别出现了15%和21.5%的下降,前者主要是因为欧洲市场环境的影响,后者则是因为旗下Leighton控股公司出售子公司John Holland的缘故。除这几家以外,Vinci、Strabag、Bouygues、Skanska、Saipem的业绩降幅普遍在5%~8%。Technip、Ferrovial 2家老牌承包商,在市场一片萧条中仍然保持了增长态势,虽然年均增长只有4.8%和1.1%。
从各国承包商整体来看,营业收入也呈连续下降的趋势。2013—2015年,欧美承包商海外营业收入年均下降12.2%,2015年比2014年下降了13.1%。美国承包商的海外营业收入年均整体下降18.3%。欧洲承包商年均整体下降11.7%。其中,德国整体下降最快,为20.9%。紧接其后的是法国和西班牙,年均下降分别为17.5%和13.5%。
在欧美承包商中,只有英国、荷兰、加拿大承包商实现了较好的增长。近3年,英国承包商实现了14.6%的年均增长,2015年同比增长7.4%。其主要原因是英国著名石油服务公司Petrofac 2014年后参与了排名,使其整体实力有了明显提升。荷兰承包商近3年平均增长为-1.1%,因为进入250强榜单的承包商数量增至3家,2015年海外营业收入总额比2014年实现了23.8%的增长。加拿大虽然只有SNC一家承包商入选,但因为2014年以21亿加元的价格完成对英国能源服务供应商Kentz Group的并购,SNC海外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近74%。
4.新兴经济体国家承包商整体实力日益壮大
从近3年的情况来看,来自中国、韩国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承包商实力大增,海外营业收入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中国军团海外营业收入总额保持连续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9.2%(上海电气数据更正后的计算结果)。2008年,中国承包商凭借13.2%的市场份额终于一举超越欧美诸强,屹立在世界之巅。之后,在大部分年份里均保持世界霸主地位,并且将原来的霸主美国承包商远远地甩在身后。2016年发布的榜单中,中国内地再次有65家工程承包企业入选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实现海外营业收入总额946.2亿美元,占250强海外营业收入总额比重为19.3%。回顾过去10年,中国承包商凭借在亚非拉地区的成功开发,不断发起对欧美诸强强势地位的冲击。除中国外,韩国、巴西、印度等承包商的实力也有所提升。韩国承包商经历了2014年的重整旗鼓后,2015年业绩相比2014年实现了近10%的增长。巴西有2家承包商入选250强。Odebrecht作为巴西最大的建筑工程公司,在2015年虽然经历了巴西国家石油公司腐败案风波,多名高管因受控洗钱、腐败和受贿入狱,但其业务仍然呈现快速增长,并带动了整体实力的提升。2015年,巴西承包商营业收入同比暴增34.8%,3年年均增长也达到10.1%。
2015年,来自中国、韩国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国家的承包商海外营业收入总额占250强的比例已接近40%,整体实力日益壮大。
(二)国际工程承包区域市场新趋势
1.形势总体低迷,亮点乏善可陈
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和政治安全风险上升等因素的影响,2015年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总体呈现低迷态势。根据ENR统计,经历骚乱之后的北非市场开始呈现恢复性增长,但也仅增长6.7%,并位居各区域之首。紧随其后的是拉美地区增长4.9%,美国市场增长4.4%。亚洲(澳)市场作为最大的区域市场,结束了2011年以来的高速增长态势,继2014年下降6.2%之后,2015年再次下降了12.1%。加勒比地区和南部非洲地区因为大宗商品价格的低迷,政府财政紧缩,分别出现了33.7%和16.9%的下降。出现相同情况的还有加拿大市场,因为油砂等矿产资源价格的低迷,该市场的业务加大了衰退的幅度,达到22.4%。中东市场尽管深受石油价格暴跌的影响,但因为海湾地区国家财力实力雄厚,总体维持了低速下降的趋势(同比下降3.2%)。2015年,欧洲国家饱经难民危机、恐怖袭击的磨难,但一些国家如瑞典、波兰、德国、英国、意大利的市场已呈现积极的态势,因此,2015年250强在欧洲地区业务下滑的幅度有所收窄,为6.4%。
从各地区所占比例来看,亚洲(澳)市场作为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地位不可动摇,2015年尽管出现较大下滑,但250强在该地区收获的营业收入占各地区总额的比例仍高达24.1%。其次是欧洲市场(18.6%),后面依次是中东市场(15.3%)、非洲(12.9%)、拉美及加勒比地区(10.9%)和美国(10.7%)。
2.集中资源,攻占重点市场
2015年,在市场风险加大的情况下,国际承包商普遍采取的策略是集中资源于政治和经济形势都比较稳定的市场,加大开发力度。东南亚区域政治总体稳定,经济蓬勃发展,市场机会日益增多,是各国承包商普遍看好的市场区域。中东市场尽管因为石油价格下跌造成暂时的收缩,但各国承包商对中东地区的发展普遍抱有很大的信心。此外,还有美国市场。在美国经济复苏拉动下,美国市场再次成为国际工程市场增长的重要引擎,各国承包商纷纷进入美国市场淘金。
从市场布局来看,各国承包商普遍根据自身优势,加强对重点区域的争夺。亚洲地区和非洲地区是中国承包商的重点传统市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沿线国家机遇不断涌现,中国企业在该区域的优势得到进一步提升。在亚洲地区市场,中国承包商的业绩日益攀升,2015年在该地区的海外营业收入总额达到302亿美元,比2014年增长7%,市场份额也增长到25%,与欧洲承包商总体28.5%的份额非常接近,位居各国之首。在250强榜单里,位列亚洲市场前10位的中国公司有中交建(第4位,上升2位)和中电建(第6位,下降2位)。在非洲地区,中国承包商的海外营业收入虽然仅仅增长了1%,但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张到54.9%,是欧洲承包商总体(25.3%)的2倍。与2015年一样,2016年仍有6家中国承包商位列非洲市场前10位,分别是中交建(保持第1位)、中电建(保持第2位)、中铁工(第3位,上升1位)、中建(第5位,上升5位)、中土(第6位,下降1位)、中铁建(第10位,新上榜)。除此之外,中国承包商还加强了对拉美、欧洲和美国市场的开发,经营业绩和市场份额均明显提升。在中东市场,中国承包商受到市场形势的影响,海外营业收入出现了13%的下滑。
2013年,韩国承包商在其主力市场中东地区的市场份额创造了25.8%的历史新高,但也出现了因为低价竞标造成的经营困境。2014年开始进行了整顿,营业收入出现了同比37%的下降。2015年,重整旗鼓的韩国承包商在各大市场的市场份额均有所提升,尤其是在中东市场,韩国承包商的营业收入实现了18.7%的快速增长,市场份额达到21.2%,回到了“领头羊”的位置,但与欧洲承包商整体32.3%的市场份额还有一定的差距。此外,韩国承包商还加强了对拉美地区和亚洲其他地区的开发,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欧洲承包商作为整体来讲,在除非洲和加拿大市场以外的各市场份额均为最高。其中,欧洲本土市场是欧洲各国承包商的主导市场,每年有1/3左右的收入来源于该地区。2013—2015年,欧洲承包商在欧洲地区的市场份额逐年降低,但到2015年仍然高达75.2%。2015年,欧洲市场前10位中,1~9名均来自欧洲,第10名也是来自与欧洲有联系的土耳其。2015年,在欧洲市场最有优势的本土承包商分别来自法国(市场占有率达到20.7%)、西班牙(市场占有率达到12.2%)和欧洲其他国家(主要包括瑞典Skanska等,欧洲市场占有率达到27.6%)。除了欧洲市场,欧洲承包商在美国市场也有明显的优势地位。2015年,欧洲承包商在美国市场的份额达到71%,2013年曾经达到85%。在美国业务最有优势的承包商分别来自西班牙(市场份额达到28.6%)、德国(市场份额达到22.5%)和欧洲其他国家(主要包括瑞典Skanska等,在美国的市场份额达到12.9%)。此外,欧洲承包商在其他一些市场也占据较为明显的优势。例如,西班牙承包商在拉美的市场份额达到25.9%,位居第1。意大利(如Saipem公司)和法国承包商(如Vinci公司)在非洲,德国承包商(如Hochtief, 2015年亚洲市场排名第1)在亚洲地区均有一定的市场优势地位。
(三)国际工程承包专业领域新趋势
1.专业细分市场格局总体稳定,交通和供排水领域逆势增长
2015年,250强在房建、电力等专业细分领域的业务格局基本稳定。交通工程、石化工程、房建仍为前三大细分领域,市场占比分别为27.8%、22.8%和21.3%。电力作为第四大领域,占比一直在10%左右徘徊,2015年是10.8%。其他分别是工业/制造加工(6.3%)、供排水/废物处理、危险物处理(4%)和电信(0.8%)。
2015年,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各专业领域总体呈下降趋势。石化领域在2014年同比下滑2.2%的基础上,2015年加速下滑,同比下降8.7%。工业、污水及废物处理、电信领域则同比分别下降23.3%、28.6%和39.5%。房建领域也出现了8.4%的衰退。除这几个领域外,交通、电力、供排水等细分领域情况稍好。交通工程和供排水工程分别实现了2.8%和2.5%的温和增长。电力工程虽然同比下降了0.5%,但相比上年5.1%的衰退,降幅已经明显收窄。
2.专业龙头企业多为欧美公司,中国企业在局部领域占据优势
2015年,在各大细分领域的前10强中,欧美企业占据2/3左右,明显多于其他企业,且排名第一的龙头企业除交通和电力外均来自欧洲和美国。中国承包商中有7家企业,13次入选各领域的前10强。中交建在主业交通工程继续排在首位,并在供排水领域位列第3位,在污水/废物处理和电信领域均位列第5位,体现了多元化发展的优势。中电建在主业电力领域继续排在首位,且在供排水领域位列第5位。国机集团在电信、电力和供排水领域分别位列第7位、第8位和第10位。此外,葛洲坝公司在电力领域也位列第6位。中水对外在供排水领域位列第8位。中建在主业房建领域位列第5位,中冶在其主业工业领域排名第6位。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仍没有中国承包商入选石油化工以及制造加工工程的前10强。
在交通工程领域,前10强的排名基本保持稳定。变化最大的是巴西的Odebrecht公司,由2015年的第10位跃升至第6位。由于国际石油价格暴跌,石油化工行业的承包商业务遭遇严峻挑战,但前10强的排名仍非常稳定。Technip、Saipem和Bechtel分列前三位。2015年,日本的JGC业务暴增,排名由2014年的第8位跃升为第4位。受行业不景气的影响,国际石油化工巨头们都在通过裁员和并购应对业务下滑的风险。例如,Technip宣布裁减员工6000人,占员工总数近20%。此外,Technip宣布了与著名的油气工业科技服务商FMC的合并,交易金额达到130亿美元。油气领域“抱团取暖”的案例还有AMEC以3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的Foster Wheeler公司。电力工程领域排名比较大的变化主要是巴西的Odebrecht公司,由2014年的第8位跃升至第2位。此外,还有首次来自印度的公司(LARSEN & TOUBRO)进入专业10强,虽然排名垫底。在供排水领域,虽然中国承包商具有群体优势,前10强中有4家来自中国的企业,但是“领头羊”却是来自意大利和巴西的企业。2012年,意大利的SSAALLIINI与Impregilo合并之后,迅速占据该领域头名位置并一直维持至今,在250强中的排名也是节节攀升,2015年达到位列第25位的历史新高。在工业工程领域,除了中、韩各有1家之外,基本上都来自欧美。在相关的制造加工领域,情形有所不同。由于日韩汽车工业比较发达,日韩企业在该领域占据明显优势地位。10强中第2~4位均来自韩国,第5~7位来自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