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力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贝尼尼也有很多次失败,但是假装谦卑肯定不在其中。不过,既然从未有人怀疑他是人中翘楚,那他如果不那么自命不凡,反而令人意外。他的父亲、佛罗伦萨人皮埃特罗(Pietro),也是一位雕塑家。1605年6月,他从那不勒斯来到罗马,算是赶上了好时候。皮埃特罗充其量也就是传统上够格的手艺人,但当时人才稀缺,机遇良多——正是罗马教廷大兴土木的时候——而与其他庸人相比,他的才华在通常情况下还算能够脱颖而出。(不过也不总是这样:他设计的一处墓穴被认为实在糟糕,以至于他不得不将其重雕了一遍。)皮埃特罗时常处于被认可和遭拒绝的边缘,很快他就发现,自己最宝贵的财产就是儿子身上那一早体现出来的天分(小家伙生于1598年)。于是,吉安洛伦佐·贝尼尼被增选来为圣母大教堂(Santa Maria Maggiore)的嬉戏小天使形象增添些许活力,使之充满生命的热烈气息,否则这又会成为大教堂中一件没精打采的传统作品。这种拿动物性力来恶作剧的青春本能,在一件表现一对小混混折磨牧神的巨大性器的雕塑中展露无遗。欢乐和痛苦相伴相生,而这将会成为贝尼尼的标志之一。

少年贝尼尼经过了父亲的包装吹捧,很快便出类拔萃。当他被带到博尔盖塞家的教皇保禄五世(Pope Paul V)面前时,年仅八岁的贝尼尼画了一幅机灵讨巧的圣保罗速写,“笔触大胆而灵动”,这打动了颇为惊讶的教皇,后者甚至希望自己眼前的这个孩子就是第二个米开朗基罗。于是,十二枚银徽章落入他的掌心,小男孩的双手甚至堆不下这么多银币。为了培养他的才能,保禄五世授命枢机主教马费奥·巴贝里尼(Maffeo Barberini)来监护小贝尼尼并为他量身制订教育方案。主教也深受震撼以至于他对皮埃特罗感慨:“当心啊,贝尼尼阁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对此,自豪的父亲回答说(而且看不出来有任何不开心):“如果这样的话,阁下,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失败者同时也有所成就啊!”父子间的亲缘纽带,连同其中所有的含混不清,以及分量不断改变的骄傲与责任,或许造就了贝尼尼的大师级雕塑作品:埃涅阿斯(Aeneas)抱着父亲安喀赛斯(Anchises)[97页]逃离陷入火海的特洛伊城,其中的含义远不止特洛伊战争中的小插曲。无论是儿子的精壮刚健,还是父亲身上那明显的松弛,抑或是婴孩身上那胖嘟嘟的婴儿肥,不同类型的肌肉组织在一件作品中全部得到了精准的表现。

《酒神节狂欢:孩童戏弄牧神》

1616—1617

大理石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

接下来就是每一个雕塑家都必须经历的时期:数年之中,他们必须研习和借鉴古典作品模型。就算是具有天才的孩子也必须学习创作规则。不过贝尼尼后来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不敢打破规则的人,永远不可能超越规则”,况且,除了古典胸像和躯干雕像之外,他显然还凝视别的东西——他自己。对于卡拉瓦乔、伦勃朗和贝尼尼这三位十七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戏剧大师来说,镜子作为创作工具的重要性不亚于刷子、蚀针和凿子。使用镜子的目的无一例外是将对于激情的表达方式从古典样板那人为施加的限制中解放出来,赋予面部的自然活动以及身体运动以最大程度的真实性。当他们自己为这个赋予生命力的过程充当模特的时候,他们发现了自己对故事的强烈认同与投入。自我戏剧化令艺术家同时成为演员和观众,同时成为演出的制作者与消费者。

《埃涅阿斯和安喀赛斯》

1618—1619

大理石

博尔盖塞美术馆,罗马

当贝尼尼第一次进行这种自我表演,即创作《圣洛伦佐的殉难》(The Martyrdom of San Lorenzo,1613)的时候,他只有十五岁。圣洛伦佐(圣劳伦斯)是早期教会的图书档案保管员,他被放在烧红的铁网上活活烤死。既然这位圣徒与贝尼尼同名,这次创作也就有了个人的含义,不过贝尼尼对前者的认同达到了极致,以至于他将自己的腿贴上了一个烧热的火盆。他要么是对着镜子,在这种体验中注视着自己如何遭受虐待,要么就是找人拿着镜子,自己迅速将脸上痛苦的表情画下来。不过,圣洛伦佐的表情罕见地混合了痛苦与狂喜,因为贝尼尼试图忠实地还原殉道场景中的那个转折点。根据广为流传的圣徒言行录记载,在痛苦达到顶点的时候,圣洛伦佐转过来看着行刑者,对他们说,这一面烤好了,翻个面吧——难怪他后来被尊为厨师的守护神。

这个瞬间可不是一个可怕的笑话,而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改写。传说记载,当圣洛伦佐遭到炙烤时,烧焦的人肉味神奇地变成了强烈的芳香。残忍的行刑者的鼻息因此颤抖,无信仰的异教徒于是皈依,灵魂由此得到了救赎。贝尼尼试图抓住的,正是灵魂和肉体同时转变的那一瞬——同时体会到痛苦和愉悦。这种奇怪的感受令圣洛伦佐的身体拱了起来,而这个场景将会在三十年后的《圣特蕾莎的狂喜》中重现。火是血红色体液的天然介质(对贝尼尼来说肯定是这样),它在这两件作品中都扮演了关键的角色。拥护绘画艺术的人曾经夸耀这种艺术的优越性,认为火就是那种永远无法用石料来表现的元素,而这也是为什么年幼的贝尼尼会想方设法来表现那吞噬一切的火焰。这种表现是如此真实,以至于这些石雕的煤块在我们的想象中似乎闪烁着点点红烬。

这位天才热衷于玩火,不过他的方式一定出了点儿问题。贝尼尼再次把自己烤焦。这次灼伤的部位是前臂,于是他找到了《受诅咒的灵魂》(The Damned Soul,作品中的脸孔是他本人)[100页]中那副惊惧而咋舌的表情,就好像瞥了一眼火光熊熊的地狱,那正是这个灵魂被判前往的地方。作品所描述的场景令人毛骨悚然:受诅咒的灵魂被缚着站在那里,没有尽时,充满恐惧,其身躯被雕刻得状如火舌。这幅作品用可见的焰火来表现诅咒。此外,贝尼尼还创作了另一件《受祝福的灵魂》(Blessed Soul,1619)来与之对应,后者的目光向上望着天穹,不过这绝非巅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