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幼主即位
公元88年至182年间,一个个幼童相继继承汉朝皇位,宦官当权,最后发生了黄巾起义。
公元88年,明帝的儿子章帝在位的最后一年,汉朝已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昔日的辉煌。西部疆域扩展到了安息边境,丝绸之路上的商贸往来使汉朝更加繁荣昌盛。章帝驾崩后没有成年君王来接替他的皇位,他的继任者和帝年仅9岁,但这次似乎并没有像汉朝早期那样因幼君即位而引发灾难。
公元91年,即和帝12岁时,他命宫中宦官清除其母族外戚,试图利用自己年轻的优势夺回实权。
不论是何种情况,总之汉朝的政治舞台上出现了一群新的当权者:宫廷宦官。之所以安排宦官为皇室服务,是为了保证皇帝的仆役都忠心耿耿:他们都被阉割过,所以没有野心(从理论上来讲)为他们的孩子或家族争地夺权。据估算,汉朝约有2000名宦官,他们深受皇帝的信任。
和帝于106年驾崩,去世时年仅20多岁,没有留下任何合法继承人;他死时两个皇后没有一个怀孕或曾生育。于是和帝的一个生母不详的幼子继位,可是这个小皇帝不到一岁就去世了,后来谥号为殇帝。与他关系最近的亲属就是和帝的侄子刘祜,他于106年即位,史称汉安帝,当时年仅12岁。
势力强大的外戚再次从幕后走到前台。安帝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便结婚了,他娶的是一位有野心的官员的女儿。婚后,他被迫将政治决策权都交给皇后的家人。
146年之前,登基继位的都是一些非常年幼的统治者,幕后推手则是一个接一个野心勃勃的贵族家庭。126年,安帝的儿子顺帝即位,年仅10岁;顺帝的儿子冲帝不到1岁便登上皇位,不到3岁便去世了;随后冲帝的堂兄也就是7岁的质帝即位,但质帝在8岁时被毒死,由他的一位堂兄即14岁的桓帝接替他的皇位。
这些年来,汉室天下一直由外戚掌权,这些人与皇帝的关系有叔伯、表兄弟、姑母等。汉桓帝皇后的长兄梁冀管辖洛阳多年,现在更是直接替汉桓帝制定政策。汉桓帝被剥夺权力后,完全退居后宫,不理朝政。他还拒绝与皇后同床,结果他与宫中宦官的关系倒是亲近了不少。
宦官的法律地位也不断改变,渐渐地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权力。几十年前,宦官收养儿子也并不罕见,但是一名宦官死后,把所有的土地留给了他的养子,开了养子可以继承财产的先例。20年后,又有一名宦官得到允许,可以将头衔传给自己的养子。这些都是不小的变化。这样宦官便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宗族。虽然宦官的宗族是通过领养关系而不是通过婚姻关系形成的,但终究也算是宗族关系。跟其他宗族一样,宫中宦官也开始积聚财富、家产,野心也逐渐膨胀起来。
159年,桓帝给忠于他的五位宦官下达了一项命令,让他们除掉他的内兄梁冀,事成后给他们封官并赐予土地。由于梁皇后刚刚去世,他对梁冀不再有姻亲上的顾虑,所以想夺回权力。
五位宦官召集宫廷侍卫包围了梁冀的宅邸。梁冀在他们冲进来前选择了自杀,但其家族成员则惨遭屠杀,整个宗族无一人幸免。
然而,桓帝夺权夺得太晚。在外戚专权统治天下的几十年里,没人关心国家社稷。汉朝推行的举孝廉制度开始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举孝廉制度一度能让地方的治理权被交给训练有素的优良人才而非官宦贵族。但是那些有能力的人也同样有野心。时间长了,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夺取那些交不上税的人的土地,然后让那些债务人继续为他们耕种。
这样做完全合法,比起将债务人送进监狱,这样做也更加人性化(而且更有利于生产)。结果是政府官员积累起了越来越多的土地,欠债者则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佃农。把财产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是人的本性。如此一来,另一套地主家族的关系网慢慢建立起来。这些家族与上世纪那些名门望族的姓氏不同,但结果一样:地主巨富控制着大面积的土地和产业,而在土地上耕作的穷苦农民则无力保护自己,也无权抱怨收入微薄。地主甚至开始雇人来保护自己土地的安全,这些家丁队伍不断发展,看上去越来越像私人军队。
与此同时,通往西域道路的开通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贸易机会。商人(按照汉朝最初的制度,他们被视为社会的寄生虫)聚积起了巨额财富。东汉学者王符(卒于约163年)曾对这一现象发出哀叹,他著有《潜夫论》(他从未获得官方肯定),在《浮侈》一章中他抱怨贸易已经取代农业变成最赚钱的营生。商贸之所以能繁荣起来,都是依靠穷苦农民缴纳的越来越高的税,这样国家才能派军队驻守丝绸之路,保护往来商旅安全,使其免受强盗袭击。
桓帝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167年,桓帝去世,身后无子。皇位传给了12岁的灵帝,汉朝所有的问题也都一并留给了灵帝。
扶立灵帝的皇太后窦氏是桓帝的第三任皇后。她辅佐灵帝处理政务,因为灵帝尚且年幼,她知道她能辅政相当一段时间。她最担忧的是宫中的宦官,在桓帝统治期间,这批人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势力也有所膨胀,他们致力于从皇帝那里为自己尽可能多地谋取利益。
她身边的一位谋士儒生陈蕃上书主张除掉所有的宦官,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帝国的安全。这些话传到了宦官耳朵里。宦官及其党羽冲进皇宫,软禁了窦太后。然后,他们对年幼的灵帝说他们来是为了解救他脱离皇太后的控制,并且会保护他的安全。
窦太后被软禁了四年,于172年郁郁而终。与此同时,灵帝越来越信任宦官,甚至称他们中最令人憎恶的张让为“父”。
此时汉朝统治下的中国无人掌舵,经济十分困难,不久又暴发了自然灾害。172年,首先暴发了瘟疫,其后又是洪水泛滥,紧接着又出现了蝗灾。177年,汉朝出兵北击鲜卑人,大败而归。两年后,也就是179年,另一场瘟疫席卷全国。
当年,正是这些凶兆预示了王莽的新朝的灭亡。当时赤眉军揭竿而起,而现在新一轮暴力周期又开始了。这群新的反叛者被称为黄巾军,他们将穷苦人组织起来,揭竿而起。
地图4-1 黄巾起义
黄巾军不仅仅是一群叛乱分子,他们还是一个教派,预言经过战争后会进入理想的时代。数百万中国人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他们希望的不仅仅是政治改革,更希望立刻能看到一丝曙光。黄巾军恰恰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种希望。他们的首领是信奉黄老学说的张角,他声称自己有法力,能用法术治愈各种疾病,这对于饱受瘟疫折磨的人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承诺。他对百姓许诺说喝下他的药水就能刀枪不入,战斗时毫无畏惧,这也正是那些体弱多病、没有武器、饥肠辘辘的人所需要的一种信念。
184年,黄巾军人数超过了35万,他们都是没有土地、穷困潦倒、绝望愤怒的人。这年春天,他们发动起义,反抗压迫他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