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方法有哪些
罐体吸附方法
火罐法
火罐法的原理是利用点火燃烧时的热力使罐内的气体膨胀而排除罐内部分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而吸附于皮肤上。其吸拔力的大小与罐具、罐内燃火及施术技巧等诸多因素有关。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闪火法:用镊子夹住95%酒精棉球(酒精不可太多,以湿润为度),点燃后在火罐内壁中段绕1~2圈,或短暂停留后,迅速退出并及时将罐扣在施术部位上。此法比较安全,且不受体位限制,临床最常用。留罐、走罐及刺络拔罐时多用此法。
投火法:将薄纸卷成纸卷,或裁成纸条后点燃,燃烧到1/3时,投入罐内,然后迅速将罐扣在施术部位。此法温热之力及吸力均优于闪火法,但需技术娴熟才不致灼伤皮肤。留罐时可用此法。初学投火法,可在拔罐部位放一层湿纸以免灼伤皮肤,但可能影响疗效。
贴棉法:直径2厘米左右的棉花浸少量浓度95%酒精后贴在玻璃罐内壁的中段,以火柴点燃棉花后,将罐扣在施术部位上,即可吸住。注意酒精不可过多,以免烧伤皮肤。
抽气法
先将备好的抽气罐紧扣在需拔罐的部位上,用抽气筒将罐内的空气抽出,使之产生所需负压,即能吸住,此法适用于各个部位拔罐。
滴酒法
向玻璃罐内壁中部滴1~3滴95%酒精,将罐子转动一周,以使酒精均匀地附着在内壁上。用火点燃后,将罐口朝下,迅速扣在拔罐部位上。注意酒精不可滴入过多且罐口不要沾酒精,以免拔罐时流出烧伤皮肤。
水罐法
一般是先用5~10枚完好无损的竹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用镊子将罐口朝下夹出,倒干罐内液体,迅速用热毛巾扪紧罐口,待罐口冷却至人体能接受的程度后将罐扣在拔罐部位。
若事先将配制好的药物(多为疏风活血通络的中草药)装入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清水中煮至适当浓度,再把竹罐放入药液内煮15分钟,即为药罐。使用时,按水罐法吸拔在治疗部位上,多用于风湿痹痛等病症。
架火法
即用不易燃烧、不易传热的物体,如瓶盖、小酒盅等(直径要小于罐口)置于施术部位,将95%酒精数滴或酒精棉球置瓶盖上或小酒盅内,用火点燃,将罐迅速扣下。
拔罐的应用方法
留罐法
留罐法,又称坐罐法,是指将罐具吸拔在皮肤上留置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是最常用的拔罐方法。
走罐法
走罐法,又称推罐法,先在拔罐部位涂上凡士林等润滑剂,再用前面提到的吸附方法将罐吸住,然后手握罐体按照一定路线来回推动,直到走罐部位皮肤充血甚至瘀血时,将罐取下。本法适用于背部、腰部等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
闪罐法
闪罐法是将罐吸附于选定部位后立即取下,再迅速吸附、取下,如此反复进行,直至皮肤潮红。本法多用于局部麻木、疼痛等情况,尤适用于不宜留罐的部位。
刺络拔罐法
刺络拔罐法是先局部消毒,再用三棱针点刺或皮肤针叩刺出血后在出血部位拔罐、留罐,以增强刺血治疗的效果。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丹毒等。
留针拔罐法
留针拔罐法是先用毫针针刺得气后留针,再以毫针为中心,加用拔罐并留置10~15分钟。此法适用于风湿痹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