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华(1832一19H),原名成,字竹英,后改名华,字作英,号胥山野史、种竹道人,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蒲华家境贫寒,幼年时即从外祖父读书,显露出超迈的天资和过人的聪慧。然其萧散的性格不耐单调的八股和刻板的试卷书写,岁试应考时由于字迹写得伸手挂脚,考官不喜,只勉强中了个秀才,他的科举之路也便走到了尽头。从此,蒲华绝意功名,转而钟情于诗书画创作。
蒲华二十二岁时娶妻,妻缪晓花亦善诗画,二人的闺中唱和在《芙蓉庵燹余草》中留有数首。然不久因战乱,家处嘉兴城内的蒲华无奈挈妻避居沪上。妻子缪晓花经不起流离颠沛,不幸病逝于异乡。爱妻的早逝,使蒲华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和创伤。此后,他孑然一身,开始了长期的浪迹生涯。
身处逆境,无牵无挂,又得自然山水之助,蒲华的书画越发奇纵。他师法古贤,上承文人画余绪,又大胆创新,独辟蹊径。其含水用毫,突破了前人谨小慎微、不敢饱墨直入的局限,肆意挥洒,达到了“落笔不经意,妙入秋毫间”的境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艺术魅力。
蒲华的一生,贫困潦倒,极不得志,然而在其书画创作之中,却全无一点颓唐消沉之气。坎坷而丰富的人生经历反使得蒲华的书画艺术更多了一层古朴浑厚。蒲华在艺术上始终追求的是高华的境界和气节,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不拘成法,突破创新。他的墨竹,干枝直挥冲天,崇扬着气节,虚心向上;他的山水墨瀋淋漓,浑厚华滋,分水分云都恰到好处,与当时盛行的由四王传承的山水画风极不相类同;他的花卉,粗枝大叶却无不生机勃勃,稍稍的变形与色墨渗合后略显发暗的赋色别有韵味。这些别出新意,体现了蒲华独到的艺术感受和自由创新的精神。
虽然蒲华“平素作画,不自矜重”,但同时代的大家对蒲华还是欣赏有加。其中吴昌硕就对蒲华的学问与艺术钦敬不已,以师友目之。黄宾虹也赞誉其为“海派第一人”。其与世无求的洒落襟怀和自觉地突破传统的创新精神,以及超凡的对笔墨意趣的领悟掌控能力,成就了蒲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他的画风积极地影响了海上画坛,为中国画近世的发展、革新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