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福尔摩斯新手训练:运用解析思维化繁为简
第一节 运用解析思维,将问题简化
庖丁解牛的思维逻辑
文惠君听闻庖丁宰牛特别熟练,于是命他前来宰牛。
庖丁做每个动作都会发出好听的声音,所有声音都很合拍。文惠君大悦,惊讶地问他:“你是如何做到这般熟练的?”
庖丁回答说:“我最开始宰牛时,看到的也是一整头牛,但是三年之后,我的眼里就再也没有整头牛了。我熟悉牛的身体构造,用心来‘看’,而不是用眼睛,眼睛只能看到表面的东西。我顺着它的筋骨在缝隙中行刀,在骨节空隙大的地方劈割,不碰及筋络聚集之地和骨肉紧密相连的地方,所以我的动作能如此熟练,而且我这把刀用了十几年也未曾有过损伤。”
文惠君听后连连称赞。
庖丁解牛,层层剖析,演绎推理,化繁为简。在旁人看来,牛就是一个整体的客观存在的事物,而庖丁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对牛本身的构造已经有了清楚的认识。但是牛和牛不同,有公牛、母牛、大牛、小牛之分,也有品种之分,而庖丁将客观规律加上自己的分析和推理应用在具体的“牛”身上,从而达到 “目无全牛”的效果,宰起牛来也就简单多了。
实际上,有很多问题突然摆在面前时,你只看到它庞大的外表,因此会感觉异常复杂,而当你深入研究时才会发现,如果一点一点地分析,一步一步地推理,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当然在分析推理具体的事物前,你必须有一定的经验,并且根据经验得出一定的规律,庖丁的客观规律就是牛身体的一般构造。但如果你所认知的客观规律不正确,之后的分析推理都不可能正确。
从前有一个财主,很有钱但是没有多少学问,每次和朋友、邻居交谈时就露怯。有一天,他的一位生意上的好友来拜访他,并带来了自己的儿子。小家伙聪明伶俐,古诗、文章背得朗朗上口,作诗、对对联也不在话下。财主看了,眼红极了,下定决心要让自己的儿子学知识,做个文化人。
财主请了一位教书先生到家里来。先生从最基础的内容教起。第一天先生让财主儿子写了一道杠,教他念“一”;第二天写了两道杠,教他念“二”;第三天学了个“三”。如此连着学习了三天, 财主儿子兴高采烈地跑到父亲面前,告诉他自己已经学会认字了,不再需要先生教了。于是,财主连夸儿子聪明,把先生辞掉了。
后来,财主设宴请一位姓万的朋友喝酒,就让儿子写一张请帖。儿子把自己关在房内许久也不见出来,财主十分着急,便进去催促。儿子看见父亲进来,立马抱怨说:“他姓什么不好,为什么偏偏姓万,我这要画到什么时候啊,现在才画了五百道杠。”
这个案例令人啼笑皆非,显然财主儿子也是经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得出“万”字怎么写的,但他错得离谱。从根本来看,他认知中的“汉字构成原理”是错误的,他所认为的就是“一”是一道杠,“二”是两道杠,那么以此类推,“万”自然是一万道杠了。但汉字博大精深,哪能这么容易被参透。
因此,正确了解客观规律十分重要,这是之后进行分析推理的基础。对客观规律的学习,有赖于自身的努力、观察和思考,只有经历更多的事情并从中发现有用的信息,才能更好地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遇到不同类型的事情之后才能根据不同的规律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推理,做到一一对应。
庖丁解牛体现的正是解析思维的运用。所谓解析思维,可以将其看作高等级的分析思维,即能够将事物进行分解,将一个有难度的任务或一件复杂的事情分解成若干个部分,然后综合各种理论、分析工具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推理和判断,从现象深入到本质,总结规则或规律,将复杂的事物简化,深入浅出地解析复杂型问题。
有一位青年作家名叫詹姆斯,他很喜欢阅读,尤其对奇幻小说很感兴趣。平时自己也会写一些东西,幻想奇幻的片段。在大学期间,詹姆斯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也接触到更多的书籍,便产生了写书的想法。
后来,詹姆斯写了一本两百万字的奇幻小说。这部小说因被拍成电影而大火。旁人惊叹:“两百万字是个多么浩大的工程啊,你是怎么完成这一艰难的‘奇迹’的?”詹姆斯笑着说:“我只是把两百万分成了一万份来写,每一份不过一点内容,我在此之前读过大量的相关书籍,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构思,一步一步来,最后也就完成了。与其说是奇迹,不如说是一点一滴的积累。”
在詹姆斯的眼里,这部小说并不是两百万字的巨作,它被分解成一章、一节、一个故事、一个场景,只要确定好思路,把每部分都写好,遇到难写的就翻阅资料即可。他最终完成了常人眼中不可能的事情。
其实这用到的也是解析思维,分析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或掌握的客观规律对问题(要肢解的牛)进行预判,之后运用适当的分析工具(剔骨刀等),确定解析路线(即解牛的走向),遇到困难的部分,认真对待,谨慎分析,再加上合理的推断,逐步攻克难关,一一解决。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可以运用解析思维,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条理化。有些工作具有复杂的流程,摆在面前的是密密麻麻的数字和符号,看上去难以理解、无从下手,实际上你只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将这些流程分门别类地画出来就可以了。
解析的同时也要重视综合
解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客观来讲,这两个是相反的过程,但是它们之间还互相紧密联系着,无论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都要两者相互配合才能完美解决。
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解析与综合的统一。既要在综合指导下进行解析,又要在解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得出相关结论。恩格斯说过:“思维既把相互联系的要素合为一个统一体,同样也把意识的对象分解为它们的要素。”
解析从某一点入手,把整体分解成多个部位、层次、方面以便逐个了解、研究,从而揭露本质和各部分之间的内部联系。解析的过程往往比较抽象化,偏向于某一片面,但就解析的结果而言,人们无法形成一个系统的认知,这就需要依靠综合能力来将解析的结果具体化,并得出一定的规律,构建成自己的知识框架。
如果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仅停留在解析阶段,那么我们脑海中留下的只是事物肢解后的状态,就像庖丁肢解过的牛。经过综合,我们可以把解析后各部分的认识关联成一个整体,从而对事物整体有全面的认识。
可以说,解析是综合的前提条件。
如果解析的过程离开综合性的指导,就会有很大的盲目性。实际上,庖丁在熟练解牛之前对牛身体结构的认识或他宰牛的经验,就可以看作综合性的指导。
一般来说,解析在前,综合在后,但凡事都不是绝对的,有的情况下是先综合,再进行解析求证。这就是先提出假设,再对事件进行解析和推理。根据已知的事实和科学知识,对事物的发展规律做出合理假设,绝不是凭空想象。这样解决问题的方式同样可以运用在刑事案件中,侦查技术人员在所掌握的信息、线索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地进行假设并结合严密的解析推理,往往能使案件有重大进展。
洛杉矶市郊发生了一起杀人案,案发现场是一栋二层别墅。警员赶到时,该别墅大门紧闭,门窗都没有受损的痕迹。被害者是一家三口,女主人和孩子的尸体在楼上卧室,男主人的尸体则在客厅。现场惨不忍睹,充斥着血腥味,三具尸体显示死者生前均遭到多处攻击,从伤口状态判断凶器应为刀具。警员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得出结论:这是一起熟人作案的报复性仇杀案件。
之后他们开始了更严密的搜查取证。警员在一楼窗台上发现了几个脚印, 在阳台的下面也有相应的脚印。警员猜想,凶手肯定不是一个思维缜密的人,说不准还留下了指纹,于是在脚印附近和尸体上,警员进行了重点搜集。有人提出疑问,如果凶手是戴手套作案呢?警长说道:“从凶手的作案手法和风格来看,他不是一个十分谨慎的人,戴手套作案的概率很低。”
这些只是警长的假设,不过很快他们便发现了一个血手印,还在外面的花园中发现了少量血迹。三位受害人都在室内,从案发现场看,室内就是杀人的第一现场,所以这血迹很有可能是凶手的,他在作案的过程中也受了伤,然后仓皇逃走,这也解释了现场留下的脚印。当然,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这些都是假设和推论,不过这也为警方提供了侦查方向。
最后经过几天的侦查搜捕,犯罪嫌疑人落网了,他正是男主人不久前认识的朋友,因欠男主人钱遭到逼债,痛下杀手。
一般在这样的刑事案件中,凶手不会留下太多的线索,那么警方在这种情况下就放任不管了吗?当然不是。合理的假设使案情的发展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合理的假设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综合概述,只是不知对错。所以接下来对案情的深度解析就是在一步步否定、修正或证实这样的假设,直到真相大白。
可见,综合为深度解析夯实基础,开辟新途径;解析又为假设做出论证。解析和综合不断进行转化,两者是灵活的、变动的。
对事物的认识和对问题的解决过程是一个由外及内、由浅至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现象到本质,从具体的事物到抽象的研究,都是以解析为主的。当这种认识到达一定高度触及事物本质时,就要从本质来解释现象,形成一套理论系统,这一过程以综合为主。事物是不断发展的,问题也有难易,当原有的理论与当下的现象发生冲突时,就要进入新一轮的解析当中,认识就是在不断解析、综合中发展进步的。解析和综合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
在解决问题、认识事物的全过程中,会经历多个阶段,而解析和综合只能各自完成某一阶段的内容,只强调一个而忽略另一个,整个过程将无法完成。只解析、不综合,人们的思维就会停留在对每个部分的本质和特征的认识中,不能参透现象和本质的联系。反过来,若思维只停留在综合而不进行解析,那么就只会对事物有一个笼统的认识,无法探究其本质,浅显的认识最终会化为乌有。只有真正看清事物的本质,才能掌握一定的发展规律,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如果不注重综合,解析的过程就如同剥洋葱,一层一层地将皮剥开丢掉,最后洋葱都没了,你也不会留下任何东西。例如,当你在学习一篇文章时,先要通读一遍掌握大致意思,然后对文章划分层次,之后理解词义,对每个层次中每个段落深入阅读,理解段意。最后通过综合,掌握文章的中心意思和进行整体感知。倘若没有最后的综合,对文章也只能是片面的、支离破碎的认识,无法体会到其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
这一过程也是解析与综合相互配合的过程,解析和综合可以在不同的水平上呈现出来,从孩童的拼图到高中生解答数学物理题,再到电脑程序的设计、服装设计师设计服装、航空母舰的研究、警察侦探处理案件,这些过程都会涉及解析,同时也要注意综合。只有这样,问题才会得到圆满解决,对事物才会有全面的认识。
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生活还是工作,遇到问题既要解析也要综合。
尝试提高自己的解析能力
解析能力是指将事物、现象等由外到内地分解形成若干部分,透过现象看到其内在联系,并通过细致的观察、分辨、研究找出各部分的本质和彼此之间的关系,通过理性、深刻的分析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一步一步地解决的能力。
解析能力较强的人往往有严谨的思维逻辑和坚持不懈的韧劲,可以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精益求精,达到一种登峰造极的状态,使旁人无法超越。这类人对感兴趣的事情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善于深入分析。
客观上来讲,这一能力与人的先天发育有关。很多人的解析能力天生就很强。再有,解析能力的高低也是智力的体现,一般来说智力高的人解析能力相对较高。不过,一个人的解析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后天的训练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这种能力。
具体来讲,解析就是要深入事物、问题的内部去了解具体的结构和细节,找到内在联系,弄清来龙去脉,这既是一种深层了解,也是一种理性判断。要提高自己的解析能力,就必须明确解析的一般过程。
皮特创立了一家小企业,近来他非常苦恼,感觉公司要经营不下去了,原因是公司的员工动不动就请假,而且是三五成群地请。公司刚建立,各方面本就捉襟见肘,人员配置方面更是一个岗位一个人。倘若不批假,员工会认为公司不近人情而产生负面情绪,有可能造成人才流失;倘若批假,事情就更麻烦了,请假员工的工作量将会加在没有请假的人身上,而且有的工作很特殊,其他人根本做不了,这样一来,公司和停止运转有什么区别?皮特满脸愁容,不知所措。
首先,我们大致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先来看这样的问题:谁遇到了麻烦?麻烦的直接制造者和面临者是怎样的关系?
从表面来看,是企业管理者皮特和员工之间产生了难以调节的矛盾。
其次,我们将所得信息具体化:皮特面临的问题是员工频繁请假,公司发展受阻。员工请假是因为公司太小,没有前途,没有工作的动力。未请假员工会平白增加工作量,感到不公平。
实际上,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导致员工请假的根本原因是企业文化构建不到位,没有凝聚力,制度有缺陷,所以说主要矛盾是企业管理与员工需求之间的矛盾。
那么问题的本质是什么?企业利益要与员工利益一致,企业发展要与员工发展一致,企业制度要与员工的状态达到一种平衡制约。
清楚了问题的根本所在,解决起来是不是就容易多了呢?
运用解析思维,一个复杂的问题经过理性的分析和适当的推理之后,掌握其中的变化规律,就变得简单了。当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一些难题和难做的事情时,解析能力强的人会很轻松、很顺畅地解答出来,而解析能力弱的人苦苦冥思终不得其果。
约翰·冯·诺依曼是20世纪杰出的数学家之一,他在数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54年,他被任命为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成员。
他的一位老朋友这样评价他:“约翰从接受任命起到1955年秋天表现一直很优秀。他有一种很强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得他即使遇到再困难的事,解决起来都游刃有余。他总是能把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我们所有人都奇怪为什么自己不能像约翰那样清楚地看到问题的答案。”
处理数学问题尤其要用到解析思维。复杂的数学问题往往曲曲折折,各部分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要求精准。约翰·冯·诺依曼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建树,离不开他超强的解析能力,同时他将这种能力巧妙地运用在其他事情上,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处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拥有良好的解析能力可以使我们在学习、生活、恋爱和工作中都能够轻松应对各种难题和烦琐的事务。
人类活动几乎都离不开对事物的解析,提高自己的解析能力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也都希望自己能够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要想提高自己的解析能力,一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锻炼。
第一,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扩充知识量。对事物进行解析的前提是对其有一定的了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遇到问题时才不至于两眼一抹黑。不仅要从书本中获取理论知识、学习经验,还要从生活中学习更多常人不知道的东西,多留意、多观察、多动脑、多思考。
第二,多看一些逻辑性强的书和影视剧,如侦探片、谍战剧,这些都可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我们的解析能力。学习书中或影片中主人公对事情的分析,跟着他们的思维走,必要时应加上自己的理解。看他们是如何对复杂的事情进行解析的,又是如何解决的,从而受到启发。
第三,研究和学习一些分析方法,如讨论法、实验法、假设法等,在遇到问题时,也要有意识地用这些方法去分析问题,这样学以致用,才能很快地将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
第四,锻炼自己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既不能过于理性又不能过于感性。解析问题也是一样,在理性的分析之上也要有感性的即兴发挥,因为对任何问题,我们都不可能百分之百明白其中的缘由,有时一味地理性分析并不能找到答案。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问题,只要运用解析思维就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秉着严谨公正的态度,摒弃任何偏见和偏激的主观论断。
解析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要注重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坚持不懈,同时进行一些特殊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