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考点一 儿童的概念
1.儿童,一般意义上指未成年的人类。
2.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公约规定: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条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我国实际工作中,多将儿童年龄界定在0~14岁,而学龄儿童则界定为6~14岁。
* 小试牛刀 下列选项中,属于学龄儿童的年龄是( )。
A.7~14岁 B.7~15岁 C.6~12岁 D.6~15岁
【解析】在我国的实际工作中,儿童的年龄多界定为0~14岁,而学龄儿童则界定为6~14岁。答案为C。
考点二 儿童的特点
(一)社会属性的特点
1.童年是每一个人人生的基础
2.儿童是每一个家庭的基础
3.儿童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
(二)成长发展的特点
1.快速性
2.阶段性
不同阶段的儿童,不仅具有较为相似的生理发展特点,也具有需要完成的共同的社会心理发展任务。
3.顺序性
4.不均衡性
5.个体差异性
儿童在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基础上,在身心发展的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等方面,都有不同于整体特征的个性化特点,具有不同于他人的成长轨迹。
6.分化与互补性
儿童的发展和成熟,依赖于明确的分化的生理机能的作用,但在总体发展水平方面,却又表现出一定的机能互补性特点。
考点三 儿童的需要
1.生存的需要
2.发展的需要
3.受保护的需要
4.社会化的需要
* 小试牛刀 1.某县妇联在各村建立了留守儿童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多元服务,其中一项内容是帮助留守儿童每月与在外地打工的父母通话两次,加强他们之间的亲子联系。这项服务设计是依据儿童的( )心理特点。
A.依恋性 B.模仿性 C.发展性 D.可塑性
【解析】依恋性体现为:儿童对其抚养者的依恋,不仅基于情感上的需要,同时也是生存需要的自然反应。题中,社会工作者让留守儿童与其父母通电话交流感情,满足了留守儿童对其抚养者依恋的需求。答案为A。
2.家庭与社会应培养儿童有关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技巧、生活技能、适应能力和学习正确的价值观等多种能力,这属于儿童的( )。
A.爱的需要 B.生存的需要 C.学习和游戏的需要 D.社会化的需要
【解析】儿童有社会化的需要。儿童的社会化是每个儿童成为负责任的、有独立行为能力的社会成员的必经途径。儿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学习社会角色,掌握道德规范。儿童的社会化,既是儿童成长发展的个体的需要,也是社会对儿童群体的整体需要。家庭与社会应培育儿童有关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技巧、生活技能、适应能力和学习正确价值观等多种能力。答案为D。
考点四 儿童面临的问题
(一)儿童生存的问题
1.新生儿健康问题
2.儿童营养问题
3.儿童户籍问题
(二)儿童发展面临的问题
1.贫困问题
2.家庭监护的问题
3.受教育的问题
(三)儿童保护的问题
1.儿童遗弃的问题
2.儿童遭受体罚和支持虐待的问题
3.儿童被性侵
4.儿童被忽视
5.儿童被拐卖
考点五 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
(一)定义
儿童社会工作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成长、发展的需要,以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对儿童开展的助人服务活动。
(二)类型
1.支持性儿童福利服务
面向全体,父母履行教养职责,满足儿童成长需要
2.补充性儿童福利服务
为亲职能力不足父母提供经济、托育、培训
3.替代性儿童福利服务
亲职不当或亲职缺失提供收养、寄养服务
4.儿童保护服务
伤害预防和伤害应对服务
* 小试牛刀 “留守儿童之家”的社会工作者发现留守儿童的问题存在共性,表现为:父母忙于工作很少与孩子联系,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容易成为坏人的侵害对象。鉴于此,社会工作者写了《留守儿童的问题与需要》、《增加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增设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教育课程》的两份提案,通过H省的人大代表提交到省人民代表大会上在上述活动中,社会工作者采用了( )服务。
A.支持性 B.保护性 C.补充性 D.替代性
【解析】C
考点六 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
1.明确了儿童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
2.界定了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范围
3.聚焦亲职能力建设,突出家庭监护服务
4.兼顾了专业理想与实务路径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