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知识变现的商业逻辑与实操指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篇
知识付费实操指南

如前文所述,在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大背景下,国内知识付费的市场需求日益扩大。在知识付费行业,已经形成了诸如喜马拉雅、知乎等大型的知识平台,同时还涌现出了吴晓波频道、十点读书等一大批成功的知识付费创业者。但整体来看,知识付费市场目前仍处于成长期的初期阶段,知识付费市场当前的供给尚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和多元化的知识付费需求,大量的创业机会仍然等待被发掘,而对知识付费的案例进行解剖和归纳总结显然是发掘机会的途径之一。

在“知识付费案例与创业指南”部分,本书先选取了十四家具有代表性的知识付费企业,就其基本情况、用户特征、产品类型及盈利模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解读,并根据不同的案例特点为创业者提供建议和启发。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本书对知识付费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进行了归纳分析,总结出了具备一定普适性和通用性的规律性特点。最后,本书为知识付费创业者提供了创业实操指南,以帮助其更好地实现创业梦想。

从实务出发,根据知识付费的行业特点和企业核心能力的不同,可将经营知识付费的企业划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经营平台的企业,主要为提供付费内容的企业/个人和消费者搭建交易场所和平台,如喜马拉雅、知乎、小鹅通等。

第二类是运营内容的企业,一方面生产和加工知识产品,另一方面通过运营、推广、营销等方式,扩大用户规模,建立自有品牌,如吴晓波频道、十点读书等。

第三类是内容提供商,主要通过与平台或其他内容运营商合作来输出知识,如北大金融学教授唐涯、声音教练徐洁等。

然而,这三类企业的界限并非总是泾渭分明、清晰独立的。在实务中,经营知识付费的企业可能兼具平台经营和内容运营的特点。例如,得到App既为知识提供者和知识需求者搭建平台,又深度参与知识内容的开发、运营。

同时,三类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相互转化、相互融合的迹象。例如,内容提供商在推出一款成功的付费节目专栏后,会利用平台资源聚集粉丝、建立品牌,逐步向运营内容的企业发展和过渡。

值得注意的是,与理论上内容付费与知识付费的严格划分不同,在实际案例中,从事知识付费的企业提供的产品并不一定全是与知识付费有关的产品,而可能也有一部分属于知识付费之外的内容付费产品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