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应者提供什么
一、供应者行为
根据供应者的不同身份及不同目的,知识产品的供应者可以分为四大类:政府科研机构、工业企业、知识产品或服务的直接供应商以及个人。政府科研机构和工业企业主要处于知识产品供应过程的产品生产环节,知识产品或服务的直接供应商和个人主要处于产品流通环节。
知识产品的供应过程分为三个部分:知识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在知识产品的生产环节,人脑通过智力活动形成知识,再脑外化形成知识产品。在这一环节中,知识产品的供应者通常是知识产品的原创者或者在他人知识产品基础上创新形成新知识产品的创作者。在知识产品的流通环节中,出现了众多追求利润的知识产品流通企业和个人,他们中的大部分不是知识的原创者,而仅仅是提供一个知识产品流通和交易的平台。知识最终被用于满足人们的消费性需求和生产性需求,以及应用于人们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消费性知识需求是人们的精神需求,而生产性知识需求则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尤其是工业企业所应用的专业知识,对知识质量的要求较高。消费后的反馈信息会直接或者间接返回到人脑的智力活动中,进一步促进知识质量的提升和进步(见图2-6)。

图2-6 知识产品供应过程
知识产品的供应包含原创性生产、改良性生产及复制性流通。知识产品的原创性生产是指知识产品的初次创作或者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质的改变或里程碑式的创新。例如爱因斯坦开创了相对论力学,属于原创性知识生产;牛顿在伽利略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三大定律,是里程碑式的创新,也属于知识产品的原创性生产。知识的原创性生产对生产者的专业性要求较高,一般主要由政府科研机构和工业企业完成。
知识产品的改良性生产是指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不变的情况下,对知识内容进行部分创新、改进或添加个性化的理解,或是改变原有的知识产品的表现形式,如由文字改为音频、视频等。知识产品的改良性生产依然是在原有的知识框架下进行的,并没有对知识进行质的改变或提升,工作难度比原创性生产要小得多。知识的改良性生产的参与者是知识产品或服务的直接供应商及个人,是在线知识付费的主要供应方,主要出现在知识产品的流通环节。
知识产品的复制性流通是指出版、印刷或者复制知识产品,以供人们学习和交流。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终端的普及,知识产品的复制性流通变得越来越便捷,流通成本也大大降低。知识产品的复制性流通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更加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二、供应者成本及利润
经营平台的企业只有在一个较高的产量水平上才能实现盈利,较高的产量水平意味着更大的总不变成本的投入,以及更高的用户规模及市场份额。对于进入知识付费行业时间不长的平台型企业来说,快速达到较大的用户规模和抢占市场是生存的关键。因为在消费者整体付费意愿较低的情况下,只有突破一定的规模,经营平台的企业才有较大的盈利可能。
内容提供商、运营内容的企业及个人都是直接给平台供应知识产品,与经营平台的企业相比,其总不变成本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总不变成本主要是研发人员和运营人员的薪资,是一种轻资产的经营模式。
内容提供商和运营内容的企业的收益来自于B2B、B2C的销售收入、平台分成收入及广告收入。B2B和B2C的销售收入分别来源于将知识产品出售给平台的销售收入和知识付费消费者支付的费用,平台分成收入是内容提供商和运营内容的企业在平台上销售知识产品后与平台的分成收入,广告收入来自于内容提供商在知识产品中植入广告或者在平台界面中植入广告获得的广告商支付的费用。只要内容提供商和运营内容的企业的总成本大于研发和运营员工的总薪资,即可盈利,这也是持续供应知识产品的基本条件。
对于网络大V[1]和专业人才来说,内容提供的投入更多是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去衡量,因为知识产品的写作或录制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本身并不是高昂的花费,但是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看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其他的普通个人供应者也一样,机会成本才是衡量其供应知识产品所付出的最大代价。因此,当个人供应者供应知识产品的收入大于机会成本时,才算真正实现了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