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思维:创新设计的六条法则(全彩)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洞察顶层需求

个体成长的内在动力是动机(Motivation)。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层次与性质的需求(Need)所组成的,而各种需求间有高低层次与顺序之分,每个层次的需求与满足的程度,将决定个体的人格发展境界。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奠基人、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一书中这样定义需求。显然,动机就是一个人购买或使用一件产品时的心理活动,而需求是能够促进这一心理活动的原动力。因此,在设计中我们要做的正是通过满足用户的需求,去促成其产生购买或使用的动机,从而让用户喜欢你的产品。洞察需求,就成了设计最初的起点。

那么如何准确地洞察需求呢?

洞察需求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找到对的问题,需要对我们所发现的需求进行不同程度的定义。我们会发现,一个需求会有由底层至顶层的多种定义方式,而越是接近底层的需求,就越具有具体的产品形态,那么设计思维所能赋予的创新就越少,越是顶层的需求,则越是模糊的,我们可以进行创新的空间就越大,产品定义的可能性就越丰富。

表面上看起来,仅仅为了满足需求似乎就已经可以指导出一些产品方案的设计,然而这样的思路正是我们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避免的。满足需求非常简单,困难的是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将需求定义为问题,才能最终通过解决问题来得到设计方案。

消费者很难为简单地满足需求买单,只有真正解决问题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我们也会发现,消费者的需求是不变的,变化的是消费者在满足需求的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产品设计就是针对这个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例如,喝水是一个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需求,也是人类在任何历史时期都存在的需求。然而满足喝水这一需求的产品却五花八门,并且同时存在。

在日常生活中,保温瓶、玻璃杯、纸杯、矿泉水瓶都是可以满足我们喝水需求的。然而它们又都同时存在,就是因为它们在满足喝水这个需求上,分别解决了不同的问题。玻璃杯一般用于家庭,解决的是一般情况下的家用饮水问题;保温杯则解决的是需要将温水外带的问题;纸杯则解决的是多人同时享用同一水源时的卫生和便利问题;矿泉水瓶则直接解决的是既没有杯子,又没有水的情况下的喝水问题。

玻璃杯

保温瓶

纸杯

矿泉水瓶

如果问题定义有误,则会导致方案无法满足需求。如果将喝水这一需求所对应的问题定义为需要盛水的工具,那么方案可能是给用户设计一款精美的玻璃杯,但是如果用户面临的实际问题是既没有水杯也没有水,显然这个玻璃杯无论设计得多么精美,多么符合人机功效学,那它也无法解决用户没有水的问题,自然也导致了该产品无法满足解渴的需求。那么,这个方案最终就变成了以满足解渴需求进行设计,但是,最终得到的方案却无法满足解渴需求的这样的一个悖论。

正如马斯洛需求理论对人的需求进行的定义,我们会发现同一个需求往往可以通过不同的理解,对应在这个需求金字塔中的不同层级。

马斯洛需求理论

白炽灯泡

例如,如果我们把用户对光的需求定义在生理需求,那它就是一个简单的照明需求,这个需求就已经具备了相对具体的解决方向和产品形态,能进行的创新点无非就是让灯更亮或让灯的造型更好看。如果连造型都不做考虑的话,那么一款简单的灯泡,即可满足全人类的照明需求。但是,在生活中用来照明的产品显然远不止这一款。

假设一下,如果把用户对光需求定义在安全需求上,用户需要的就是光明而非简单的照明,产品形态则更加宽泛和模糊,设计师也能够拥有更多的创新空间。

如My Light床下感应灯所展示的两个场景,一个是当夜间走近婴儿床时,感应灯会亮起,从而在不影响婴儿睡眠的情况下为父母提供可以看清环境及婴儿状况的亮度;另一个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当起夜的时候,一定会需要光源来帮助自己看清环境,从而避免碰撞或滑倒。于是My Light提出了这样的一个感应式的床下灯,保证用户在夜间可以安全自由地行走。这个设计所关注的需求,显然就是高于简单的照明需求,而是一种对于光明所带来的安全感的追求。

My Light床下感应灯

Lumio书灯

书形灯更是满足了高于对“光明”需求的这一层次,它同时赋予了灯有文化的内涵,并且通过翻开书页的方式让它具备了很强的交互属性,其所满足的需求层次已经远高于一般的照明需求。

总结对比以上的三个方案可以看出,从创造性的角度而言,尽可能地洞察顶层需求,将会为后面的方案设计带来更多有趣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