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利簋(陕西临潼出土)
器腹前后铸着兽面纹饰,口沿下前后各饰有一个半浮雕兽首,圈足则饰着曾经十分盛行的夔纹,两耳是带角的兽首。方座四面亦布满纹饰,其图案与簋身如出一辙。口沿内铸有铭文。
②/折觥(陕西扶风庄白家一号窖藏出土)
觥盖前端是一个卷角的羊首,鼓角阔鼻,其上还有两个形态不同的兽首前后相随。盖后端是一个饕餮面,张目咧嘴。两侧又饰有卷尾夔龙一对。觥体上部与觥盖两侧纹饰相同,下部腹外鼓,中线和四角均为透雕状脊棱,棱两旁各有一条夔龙,一起组成饕餮。尤其是器身尾部的觥,由三种动物形象组合而成,上为兽首,中为鸷鸟,下为象鼻,可谓匠心之极。
③/四虎钟(上海博物馆藏)
四虎皆立体,形状、大小如一,两两相随,沿钟身下行,极像是从高耸陡峭的山峰小心翼翼地拾级而下。整体造型毫无虎兽的凶猛之像,更无变形怪异之态,小小的圆目、弯曲的兽足、缩缩的身躯,都给人以小巧可爱的感觉;尤其是虎尾被有意塑成弯转如的曲线,又为整个钟器平添上几分柔和优美的味道。
④/鸭尊(辽宁喀左马厂沟出土)
高颈长喙,较实物要略微修长苗条一些。为稳定器身,两腿外又加一立柱,也是作为器物造型受到限制的结果。鸭身饰以菱形格子,有较强的装饰意味。
⑤/刖刑奴隶守门鬲(故宫博物院藏)
鬲分上下两部分,其下为房屋型,可将门闭合用于生火加温。人连铸在屋门上,下肢可见受刑残断,一手抱住门闩,随着屋门的开关而给人以活动的感觉。
⑥/金链舞(河南洛阳⑥/金链舞女玉佩(河南洛阳金村出土)
⑦/曾侯乙墓编钟(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悬挂编钟的钟架为矩尺形,分三层,上层悬挂钮钟19枚,中层悬挂甬钟33枚,下层悬挂甬钟12枚,外加楚王送的一件钟,总数达到65枚之多。钟体大小不一,上中下皆各分三组,下大上小,左大右小,极有规律地依次排开,最大的一件通高153.4厘米,重203.6公斤,最小的一件通高20.4厘米,重2.4公斤,总重达2500公斤。钟架为铜木结构,造型雄浑、稳固。
⑧/十五连盏铜灯(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
灯的造型为一株枝杈横曳的大树,15个圆盘状的灯盏参差错落地顶在树枝上面。最为叫绝的是上面不但有一条蜿蜒的四足龙已爬到了树顶,还有两只小鸟在枝上鸣唱,更有八只小猴在树上戏耍,树下有两个赤膊的汉子仰头向上用食物挑逗小猴,其中两只小猴禁不住诱惑,正单臂抓树,向下讨食。小猴的样子甚为生动逼真,惹人喜爱。
⑨/双兽三轮盘(江苏武进淹城出土)
主轮上铸出的双兽,伸出长长的脖颈,形体并不复杂;然而双兽的头却是回首朝向盘内,做出要饮水的样子,造型顿时活了起来。
⑩/牛虎铜案(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
前面是一勤勤恳恳的老牛驮着案面,后面则有一只顽皮的小虎攀着案头,案下面又有一头小牛“躲”在那里“偷懒耍滑”。
/银猿形带钩(山东曲阜鲁国故城出土)
用两粒小蓝料珠镶嵌的小眼睛滴溜溜圆,缩着脖子,勾着两腿,长臂却直直伸着。
/宴乐射猎攻战纹铜壶(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
/木雕彩绘漆座屏(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出土)
/鸳鸯漆盒(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彩绘车马人物漆奁(湖北荆门包山二号墓出土)
/龙凤人物帛画(湖南长沙陈家大山出土)
/人物御龙帛画(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
/栾书缶(传世品)
/吴王夫差矛(湖北江陵马山出土)
/杜虎符(陕西西安郊区山门口出土)
/鄂君启节(安徽寿县丘家花园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