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逆境初现,坦然应对
北京时间2018年4月16日夜,美国商务部宣布,因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兴)违反美国政府的“制裁禁令”,禁止美国公司向其出售零部件、软件和提供服务,期限为7年。此外,对中兴处以3亿美元的罚款。这部分罚款可暂缓支付,主要视中兴未来7年执行协议的情况而定。
这无异于重磅贸易炸弹,中兴A股、H股被迫双双停牌,进入“休克”状态。来自美国的零部件占中兴制造原材料的10%~15%,这些零部件大多由美国垄断,短时间内难以找到替代,如果“禁令”实施7年,中兴将遭受灾难性的打击。
中兴是什么企业?美国政府为何要对这家企业采取这般的“禁令”?
中兴成立于1985年,是全球第四大通信设备制造商,也是我国内地最大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年营收规模、总市值双双超1000亿元。中兴位居“全球创新企业70强”与“全球ICT企业50强”之列,全球专利申请超过7.3万件、已授权专利超过3.5万件,其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三度居全球首位,并连续9年进入全球前五。值得关注的是,中兴在全球5G领域的影响力举足轻重。
按照美国政府的说法,此次对中兴采取的“制裁禁令”缘于两年前的一桩旧案。
2016年3月8日,美国商务部指控中兴涉嫌违反美国对伊朗的出口管制政策,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出售零部件、软件和提供服务。次年3月,中兴与美国商务部达成和解。根据协议,中兴要向美国政府支付11.92亿美元的罚款,其中3亿美元缓期执行,如果中兴在协议签署之后7年内未违反协议内容,该笔罚款将被豁免。
上次旧案不再细表,这次美国政府又是什么理由?就一条:中兴此前承诺解雇4名高级雇员,并通过减少奖金等方式处罚35名员工,但最终只解雇了4名高级雇员,并未处罚其余的35名员工。
如此牵强的理由,匪夷所思。
这绝不是什么违反协议的单纯制裁,这是美国遏制我国高科技产业崛起的“定点”打击。2018年4月初,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要对从中国进口的价值约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高额关税,该清单就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商品。
在我国政府的积极斡旋下,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宣布与中兴达成新的和解协议,美国将执行新的10年暂缓令。就连罗斯自己都承认,这是美国商务部史上罚款规模最大、处罚最严厉的出口管制案。
此次事件,中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国在核心芯片领域的软肋也暴露无遗。然而,有识之士早已看出:在产业高度分工、产业链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制裁中兴,就因为它是我国高科技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标杆企业,因为它是全球“5G先锋”。
很快,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为)的遭遇就印证了这一判断。
2018年12月1日,中国公民、华为首席财务官,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女儿孟晚舟在加拿大温哥华转机时,被加拿大以应美方要求为由扣押。加拿大司法部发言人麦克莱德说,美国正在寻求对孟晚舟的引渡。
5天后,事件一经曝出,引发巨大关注,全球哗然。受该事件的影响,5G概念股集体低开,上证指数、深证成指、香港恒生指数皆成跌势,华为核心供货商的市值蒸发数百亿元。
中国驻加使馆和中国外交部严正表态,对这一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表示坚决反对并强烈抗议。12月8日,我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紧急召见加拿大驻华大使麦家廉,就此事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12月11日,我国外交部长王毅发表演讲时表示,对于任何肆意侵害中国公民正当权益的霸凌行径,中方绝不会坐视不管,将全力维护中国公民的合法权利,还世间一份公道和正义。同日,加拿大法院批准了孟晚舟的保释申请。
这个事件还在等待最终的结果。
超出众人预料的是其后美国对华为采取的行动。一方面,美国政府以安全为由,屡屡游说西方盟友抵制华为5G设备,然而应者寥寥,因为华为5G设备卓越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令国际运营商难以拒绝。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再次凭借其在高科技领域的“霸主”地位,对华为实施“禁运”。
当地时间2019年5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宣布美国进入紧急状态,在此状态下,美国企业不得使用对国家安全构成风险的企业所生产的通信设备。随后,美国商务部发表声明,将华为及其70个关联企业列入美方“实体清单”,禁止华为在未经美国政府批准的情况下从美国企业获得零部件和相关技术。
这与此前美国对中兴挥舞大棒如出一辙。英特尔、高通、ARM、谷歌等华为的核心供应链企业皆受“禁令”影响,华为面临供应链全面断货的巨大危机。
美国的一纸“禁令”,实乃“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之举。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报告,华为2018年仅半导体的采购支出就达211亿美元,是全球仅次于三星和苹果的第三大芯片买家,而这些芯片大多产自美国。这一举措给美国的企业也带来了极大的打击。在多方因素的影响下,美国意图对华为实施的“降维打击”突然暂停。5月20日,美国决定将对华为的“禁令”延迟90天实施,理由是华为及其商业伙伴需要时间升级软件以及处理一些合同义务的问题。
美国为何不惜动用国家机器,如此针对华为这家中国企业?确切地说,因为恐慌。
恐慌来自华为的成长速度。华为成立于1987年,短短30余年就发展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高度重视标准与专利,专利数以平均每天申请6件的速度增长,而且质量较高,超过85%为发明专利。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2018年华为就向该机构提交了5405件专利申请,在全球所有企业中排名第一。
更让美国恐慌的是,华为在5G领域拥有独一无二的优势,是目前全球能够提供端到端5G商用解决方案的两家通信企业之一。目前,华为共向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提交5G标准提案18000多篇,向ETSI(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欧洲电信标准组织)声明5G基本专利2570族,在业界均排名首位。
面对突如其来的黑暗时刻,华为的应对沉稳而又霸气。对于我国高科技企业最大的软肋——芯片和操作系统,华为早有“备胎”。海思总裁何庭波致员工的一封信迅速在网络中传播,信中的豪言壮语气势如虹:“多年前,华为就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今天,是历史的选择,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 ”
一系列事件发生后,一向低调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开始高频次接受中外媒体采访,并邀请媒体走进华为高科技实验室参观。这位在多年前就布局短板领域、为华为“极限生存”做准备的战略家,表示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在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的采访时表示,华为营收还在增长,可以独立应付美方“禁令”。
从中兴到华为,美国手段不一,但目标明确,不惜一切代价,要遏制中国移动通信高科技产业的崛起,哪怕撕下民主、自由的外衣。
从布局到应对,中国的通信企业披荆斩棘,不畏一切困难,唯执着创新,要让创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惠及世界各地,哪怕面对无情、无理的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