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饮食宜忌
黑木耳
别名:树耳、木蛾、黑菜。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肺、胃、肝经。
功效:黑木耳具有补血气、活血、滋润、强壮、通便之功效,对痔疮、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等病症有食疗作用。黑木耳可防止血液凝固,有助于减少动脉硬化,经常食用则可预防脑溢血、心肌梗死等致命性疾病的发生。
注解:黑木耳生长于栎、杨、榕、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单生或群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目前人工培植以椴木的和袋料的为主。黑木耳色泽黑褐,质地柔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素可荤。
烹调宜忌
【宜】将黑木耳放入温水中,加点盐,浸泡半小时可以让木耳快速变软。将黑木耳放入温水中,再加入两勺淀粉,然后搅拌,用这种方法可以去除黑木耳中细小的杂质和残留的沙粒。
【忌】泡发后的黑木耳不宜长时间放置不用。
食用宜忌
【宜】适合心脑血管疾病、结石症患者食用,特别适合缺铁的人士、矿工、冶金工人、纺织工、理发师食用。
【忌】有出血性疾病、腹泻者的人应不食或少食,孕妇不宜多吃。
银耳
别名:白木耳、雪耳、银耳子。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肺、胃、肾经。
功效:银耳含有丰富的胶质、多种维生素、无机盐、氨基酸,具有强精补肾、滋肠益胃、补气和血、强心壮志、补脑提神、美容嫩肤、延年益寿的功效。银耳还含有酸性异多糖,能增强机体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抑制癌细胞生长。
注解:银耳为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植物,有“菌中之冠”的美称,夏秋季生于阔叶树腐木上,分布于我国浙江、福建、江苏、江西、安徽等十几个省份。目前,国内人工栽培银耳使用的树木为椴木、栓皮栎、麻栎、青刚栎、米槠等100多种。
烹调宜忌
【宜】银耳宜用开水泡发,泡发后应去掉未发开的部分,特别是那些呈淡黄色的东西。银耳主要用来做甜汤。
食用宜忌
【宜】一般人都可食用,尤其适合阴虚火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免疫力低下、体质虚弱、内火旺盛、虚痨、癌症、肺热咳嗽、肺燥干咳、月经不调、胃炎、大便秘结者食用。
【忌】外感风寒、出血症、糖尿病患者慎用。
竹荪
别名:竹参、面纱菌、竹姑娘、竹菌、雪裙仙子。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微苦。归肺、胃经。
功效:竹荪具有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健脾益胃、止痛、减少腹壁脂肪的聚积、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常吃可清嗓、治咳嗽。
注解:竹荪是著名的食用菌,幼时呈卵状球形,后伸长,菌盖钟形,柄白色,中空,壁海绵状,孢子椭圆形。自然繁殖的竹荪主要产于中国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烹调宜忌
【宜】干品的竹荪烹制前应先用淡盐水泡发,并剪去菌盖头(封闭的一端),否则会有怪味。
食用宜忌
【宜】肥胖者、脑力工作者,失眠、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免疫力低下、肿瘤患者可以常食。
【忌】竹荪性凉,脾胃虚寒之人不要吃得太多。
草菇
别名:稻草菇、脚苞菇。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胃、脾经。
功效:草菇具有清热解暑、养阴生津、降血压、降血脂、滋阴壮阳、增加乳汁等功效,可预防坏血病,促进创伤愈合,护肝健胃,增强人体免疫力。
注解:草菇起源于广东韶关的南华寺中,300年前我国已开始人工栽培,在20世纪30年代由华侨带出中国,走向世界各地,是一种重要的热带、亚热带菇类,是世界上第三大栽培食用菌。我国草菇产量居世界之首,主要产地在华南地区。
烹调宜忌
【宜】草菇适于做汤或素炒。
【忌】无论是鲜品草菇还是干品草菇,都不宜长时间浸泡。
食用宜忌
【宜】草菇适宜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癌症、糖尿病患者,以及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食欲不振者食用。
【忌】草菇性寒,平素脾胃虚寒之人忌食。
香菇
别名:菊花菇、合蕈。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脾、胃经。
功效:香菇具有化痰理气、益胃和中、透疹解毒之功效,对食欲不振、身体虚弱、小便失禁、大便秘结、形体肥胖、肿瘤疮疡等病症有食疗功效。
注解: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香菇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有“植物皇后”的美誉。
烹调宜忌
【宜】烹饪前,香菇在水里(冬天用温水)提前浸泡1天,经常换水并用手挤出杆内的水,这样既能泡发彻底,又不会造成营养大量流失。
食用宜忌
【宜】香菇中含有嘌呤、胆碱、酪氨酸、氧化酶以及某些核酸物质,适宜血压高、胆固醇高、血脂高的人食用,可预防动脉硬化、肝硬化等疾病。
【忌】香菇为发物,脾胃寒湿、气滞者和患有顽固性皮肤瘙痒症者不宜食用。
平菇
别名:侧耳、糙皮侧耳、蚝菇、黑牡丹菇。
性味归经:性微温,味甘。归脾、胃经。
功效:平菇具有补虚、抗癌之功效,能改善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调节自主神经。此外,平菇对肝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软骨病、高血压等病症有食疗功效,对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预防尿道结石也有一定效果。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可起调理作用。
注解:平菇是种相当常见的灰色食用菇。平菇营养丰富,在唐宋时期,它是宫廷菜,名曰天花菜、天花蕈。
烹调宜忌
【宜】平菇可以炒、烩、烧,口感好、营养高、不抢味。
【忌】鲜平菇烹饪时出水较多,易被炒老,炒老后既影响口感又破坏营养,所以烹饪鲜平菇时必须掌握好火候,切忌炒老。
食用宜忌
【宜】更年期妇女,体弱者,肝炎、消化系统疾病、软骨病、心血管疾病、尿道结石症患者及癌症患者尤其适宜食用。
【忌】对菌类食品过敏者不宜食用。
红菇
别名:正红菇、真红菇、大红菇、红椎菌、大红菌、大朱菇。
性味归经:味甘,性微温。
功效:红菇具有养颜护肤、补血提神、滋阴补阳之功效,是产后妇女不可缺少的营养食品。此外,红菇还有解毒、滋补的功效。
注解:野生红菇多生长于密林之中。红菇菌肉色白、厚实,所以常被虫吃。菌褶白色,老后变为乳黄色,近盖缘处可带红色,稍密至稍稀,常有分叉,褶间具横脉。菌柄长3.5~5厘米,粗0.5~2厘米,白色,一侧或基部带浅珊瑚红色,圆柱形或向下渐细,中实或松软。
烹调宜忌
【宜】红菇蒸、炖、炒、烩均可,如与鸡、鸭等肉类同烹则味道更佳。清洗红菇要很细心,一定要先用大量的水泡开,然后撒些盐浸泡,这样能够清洗净红菇表面的黏液,再装在滤水篮子里浸泡到盆里,一边淋水一边顺一个方向转动,这样,菇上的泥沙很容易掉落沉淀下来。
【忌】清洗红菇时不能揉搓,那样会将其洗烂。
食用宜忌
【宜】红菇营养丰富,老少皆宜,诸无所忌。
猴头菇
别名:猴菇菌、猴头菌、羊毛菌、刺猬菌。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脾、胃、心经。
功效:猴头菇具有健胃、补虚、抗癌之功效,对胃癌、食管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以及胃溃疡、胃窦炎、消化不良、胃痛腹胀、神经衰弱等病症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注解:猴头菇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菜肴,肉嫩、味香、鲜美可口。猴头菇菌伞表面长有毛茸状肉刺,长1~3厘米;子圆而厚,新鲜时白色,干后变浅黄至浅褐色,基部狭窄或略有短柄,上部膨大,直径为3.5~10厘米,远远望去似金丝猴头,故称“猴头菇”。
烹调宜忌
【宜】干猴头菇适宜用水泡发而不宜用醋泡发,泡发时应先将猴头菇洗净,然后放在热水或沸水中浸泡3小时以上。在烹制的时候可加入料酒或白醋中和一部分猴头菇本身带有的苦味。
食用宜忌
【宜】低免疫力人群、高脑力人群都适宜吃猴头菇,有心血管疾病、胃肠疾病的患者更应食用猴头菇。
【忌】对菌类食品过敏者慎用。
金针菇
别名:冬蘑、金钱菌、冻菌、金菇。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滑。归脾、大肠经。
功效:金针菇具有补肝、益肠胃、抗癌之功效,对肝病、胃肠道炎症、溃疡、肿瘤等病症有食疗作用。金针菇中锌含量较高,对预防男性前列腺疾病较有助益。金针菇还是高钾低钠食品,可防治高血压,对老年人也有益。
注解:金针菇分布广泛,中国、日本、俄罗斯、欧洲、北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金针菇菌盖小巧细腻,黄褐色或淡黄色,菌肉为白色,质地细软而嫩、润而光滑,菌干形似金针,故名金针菇。
烹调宜忌
【宜】将鲜金针菇水分挤开,放入沸水锅内焯一下捞起,凉拌、炒、炝、熘、烧、炖、煮、蒸、做汤均可,亦可作为荤素菜的配料使用。
食用宜忌
【宜】适合气血不足、营养不良的老人、儿童,及癌症患者、肝脏病患者,胃、肠道溃疡,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也可食用。
【忌】脾胃虚寒者不宜吃得太多。
鸡枞
别名:鸡宗、鸡松、鸡脚菇、蚁枞。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
功效:鸡枞具有健脾胃、养血润燥、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效,并含有可辅助食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对降低血糖有明显效果。
注解:鸡枞是一种美味山珍,被称之为“菌中之王”,其肉肥硕壮实、质细丝白、鲜甜脆嫩、清香可口,可与鸡肉媲美,故名鸡枞。在中国,鸡枞仅在西南、东南几省及台湾省的一些地区出产,其中以云南所产为佳。鸡枞以黑皮和青皮的最好,其次是白皮、花皮、黄皮、土堆鸡枞。
烹调宜忌
【宜】鸡枞吃法很多,生、熟、炒、煮、煲汤皆可食,味道极鲜美。
食用宜忌
【宜】是老年人、儿童、妇女、体质虚弱者的理想滋补食品。
【忌】患有感冒或肠胃不适的人应少吃或不吃鸡枞。
鸡腿蘑
别名:毛头鬼伞、毛鬼伞、刺蘑菇。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
功效:鸡腿蘑能益胃清神、增进食欲、消食化痔,还具有调节体内糖代谢、降低血糖之功效,并能调节血脂,对糖尿病和高血脂患者有保健作用。
注解:鸡腿蘑常在春、夏、秋季雨后生于田野、林园、路边,甚至茅屋屋顶上。子实体群生,成熟时菌褶变黑,边缘液化。蕾期菌盖圆柱形,连同菌柄状似火鸡腿,“鸡腿蘑”由此得名。鸡腿蘑幼时肉质细嫩、鲜美可口,色、香、味皆不亚于草菇。
烹调宜忌
【宜】适宜炒食、炖食、煲汤,久煮不烂,滑嫩清香,且适合与肉菜搭配食用。
食用宜忌
【宜】鸡腿蘑性味甘干,营养丰富,皆无所忌,尤其适合食欲不振者、糖尿病患者、痔疮患者食用。
松蘑
别名:松菇、松蕈、鸡丝菌、松口蘑。
性味归经:性温,味淡。归肾、胃二经。
功效:松蘑具有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等功效。松蘑中含有丰富的铬和多元醇,对糖尿病有食疗作用。所含的抗氧化物质还可以抑制癌细胞生长。
注解:松蘑是目前不能人工培养的野生菌之一。松蘑的生长环境,除具备一般蘑菇生长条件外,还必须与松树生长在一起,与松树根共生。松蘑肉质肥厚,味道鲜美滑嫩,不但风味极佳、香味诱人,而且是营养丰富的食用菌,有“食用菌之王”的美称。
食用宜忌
【宜】营养丰富,老少皆宜。松蘑以鲜食最佳。
【忌】每次不能食用太多,以30克为宜。
口蘑
别名:白蘑、蒙古口蘑、云盘蘑、银盘。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肺、心二经。
功效:口蘑能够防止过氧化物损害机体,帮助治疗因缺硒引起的血压升高和血黏度增加,调节甲状腺,提高免疫力,可抑制血清和肝脏中胆固醇上升,对肝脏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它还含有多种抗病毒成分,对病毒性肝炎有一定食疗效果。所含大量膳食纤维可以防止便秘、促进排毒、预防糖尿病及大肠癌。另外,口蘑属于低热量食品,可以防止发胖。
注解:口蘑原是生长在蒙古草原上的一种白色伞菌属野生蘑菇,一般生长在有羊骨或羊粪的地方,味道异常鲜美。因为蒙古口蘑以前都通过河北省张家口市输往全国各地,所以被称为“口蘑”。由于产量不大而需求量大,所以口蘑价格昂贵,是目前中国市场上最为昂贵的蘑菇之一。
烹调宜忌
【宜】口蘑最好食用新鲜的。宜配肉菜食用。
【忌】以口蘑为原材料制作菜肴时,不用放味精或鸡精,以免破坏口蘑特有的鲜味。
食用宜忌
【宜】口蘑既可炒食,又可焯水后凉拌,是一种较好的减肥美容食品。
【忌】市场上有泡在液体中的袋装口蘑,食用前一定要多漂洗几遍,以去掉某些化学物质。
地耳
别名:地木耳、地见皮、地踏菜。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
功效:地耳具有清热明目、收敛益气之功效,对目赤红肿、夜盲、久痢、脱肛等病症有食疗作用。地耳还具有补虚益气、滋养肝肾的作用。另外,因为地耳能清热解毒,可辅助治疗烧伤、烫伤及疮疡肿毒。
注解:地耳为蓝藻门念珠藻科植物葛仙米的藻体,生长范围广,适应性很强。它生长在地上,形、色皆似木耳,故谓之“地耳”。它似木耳之脆,但比木耳更嫩;如粉皮之软,但比粉皮为脆,润而不滞、滑而不腻,有一种特有的爽适感。
烹调宜忌
【宜】食用方法很多,可炒食、凉拌、馏、烩、做羹等。
食用宜忌
【宜】地耳适宜高血压、头痛头昏、丹毒、皮肤红斑赤热、夜盲症、目赤红肿患者食用。宜与生姜同食。
【忌】平素脾胃虚寒、腹泻便溏之人不可食用。妇人产后、寒性痛经以及女子月经来潮期间不宜食用。
榛蘑
别名:蜜环菌、蜜色环蕈、蜜蘑、栎蘑、根索蕈、根腐蕈。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
功效:榛蘑具有清目、利肺、益肠胃等功效,常食用对预防眼病、皮肤病、胃肠疾病有益,并能增强人体对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的抵抗力。
注解:榛蘑为真菌植物门真菌蜜环菌的籽实体,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被人们所认知但仍然无法人工培育的野生菌类之一,堪称名副其实的“山珍”。榛蘑呈伞形,淡土黄色,老后棕褐色。榛蘑7~8月生长在针阔叶树的干基部、代根、倒木及埋在土中的枝条上。一般多生在浅山区的榛柴岗上,故而得名“榛蘑”。
烹调宜忌
【宜】榛蘑可鲜食、炒、做汤、凉拌等。
食用宜忌
【宜】榛蘑食疗效果显著,营养丰富,食无所忌。尤其适合用眼过度、眼炎、夜盲症、皮肤干燥、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腰腿疼痛、免疫低下、癌症、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病的患者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