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你好,成功再见
一些习惯拖延的学生会说:“许多人都在玩,我又何必这么紧张呢?”那些习惯拖延的职员会说:“大家都这样工作,我又何必这么认真呢?”那些习惯拖延的人会说:“等以后再努力,今天又何必这么努力呢?”……
每当要付出辛劳时,总是能找出一些借口来安慰自己,总想让当下的自己轻松些、舒服些。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你想着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等一会儿”,于是又躺了5分钟,甚至10分钟……
拖延的背后其实是个人的惰性心理在作怪,因为选择了借口就意味着能享受到“便利”,同时也带来了“思考放弃症”。在享受“思考放弃症”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推掉了可能降临的机会。当J先生还在上小学的时候,他不想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对自己说:“不要紧,老师布置的功课太多。”参加工作后,面对工作上的种种难题,他又对自己说:“刚毕业的学生,不懂的地方多着呢。”中年的时候,和J先生同时进入公司的同事,都已经节节升迁。J先生却不以为然地说:“他们不比我聪明多少,只是机遇比我好一点罢了。”
在他退休的时候,一切在轻松悠闲中已经过去了,他什么也没有得到。J先生这时才蓦然发现,往事不堪回首:“其实有很多机会,我抓住了都可能获得晋升。比如有一次,公司想派我到西部去掌管分公司,但是需要我在一个项目上展现实力,但自己因为拖延没有把项目做好。”
一旦因为拖延替自己开脱责任后,人的一生自然会享受到种种“便利”,但最终也会注定人生的碌碌无为。
我们盘点自己的得失时,对拖延的利弊应该有更清楚的认识:拖延得到的暂时“便利”,终会换来今后的“沉重”人生。
小郭工作5年来,不仅没有得到晋升,甚至面临着失业。是什么导致了他这样的境遇?
刚进公司的小郭是个非常有竞争优势的年轻人。顶着名牌大学毕业生的光环,但是,他来到这家公司后,发现现实与自己的理想有偏差,对工作、企业都产生了抵触情绪。他觉得自己的学历比别人高,能力比别人强,却屈尊在小公司里,于是终日昏昏度日,有事情也不积极解决,能拖则拖,寄希望于时间可以解决一切。
更让同事们不能容忍的是,他总是仗着资历老,在紧急的项目面前不紧不慢的,“别着急啊,这个工作我做了几年了,两天就完了。”“现在没兴趣,过几天再说吧。”在小郭的拖延中,很多问题得不到解决,和他一组的同事因为他一起受到了公司的惩罚。
同事们不愿再与他协作,上司也对他产生了看法。而小郭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对待工作仍改不了拖延的毛病。5年时间下来,小郭做好的项目屈指可数,上司越来越不满意他的表现了。
平庸者的经典台词往往是:“缓一缓吧,明天一切都好了!”用这种思维方式,用这种逻辑为自己开脱的人比比皆是。某种程度上,一个人在拖延问题上所表现出来不同的态度是他走向卓越或平庸的分水岭。平庸者遇到问题只会不断拖延,成功者面对困难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与拖延拥抱,也意味着与幸福远离。看“幸福”的“幸”字很有意思,它和“辛苦”的“辛”字长得很像,简直是一对孪生兄弟。在“辛”上多一点努力就变成了“幸”,或者说辛苦跨一步就是幸福。这也正说明了辛苦和幸福的关系,辛苦一下,幸福就来了。选择不拖延,多一点辛苦,幸福和成功也就近了。
选择不拖延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全身心地投入人生的生活方式。当你活在当下,而没有过去拖你的后腿,也没有迷茫阻碍你往前时,你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这一时刻,生命也因此具有一种强烈的张力,你可以把全部的激情放在这一刻,你的成功也就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