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拖延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压力山大”很烦人

也许有人觉得,压力会带来动力。没有压力我们会变得更懒散和拖延。因此,给自己压力往往成了这些人战胜拖延的“秘诀”,但其实不是这样。

不少拖延者的一大谎言是,认为时间的紧迫会让他们更具有工作效率。惯于拖延的人可能有这样的借口,如“我明天会更乐意做这件事”“我在压力下能更好地工作”,而实际上,等到了第二天,照样没有工作的热情,在压力下也不见得工作出色。

心理学家张侃认为,工作越多、压力越大,越容易拖拉。可以说,拖延总是伴随着压力而生的。压力会在很多方面造成拖延,巨大的压力让我们逃避带来压力的工作。

心理学家发现,尽管压力感可以带来一定的效率,但一件事拖到最后,会面临巨大的时间压力,在这种压力的逼迫下做事,会消耗更多的心理能量,让人充满忧虑、焦灼和内疚感。

压力和动力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倒U形曲线。当压力强度在曲线转折点的那个最高点上,人的潜能最容易被激发,压力最能创造动力。但是过了这个值以后,压力会产生更多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当我们自觉无法应对压力时尤其如此。于是我们陷入了这样的怪圈:压力越大,我们越需要时间和精力来放松。放松后回头一看,原本就很紧迫的时间又消失了些,压力更大了,只好继续放松。压力和拖延就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

某大学的小李本是品学兼优的学生,父母为供他读书四处举债,而这让他感受到了不少压力。大四那年,小李却面临这样的窘境:如果无法在一学期之内修完之前落下的6门课,他就要被延期毕业,甚至退学。可就在这时候,他沉溺于网游。他完全知道自己顺利毕业参加工作对这个家庭的意义,但是在此时他却选择了逃避。他甚至想,毕不了业去干体力活,也能帮家里分担负担。小李同学的拖延症很大程度上来自家庭经济压力。

人有一种“习得性无助”的无奈感,时间压力有时候让人产生这样的习得性无助:那种我再努力也无法赶上时间进度的感觉。这时候,压力除了制造焦虑,再也不会激起人努力的欲望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压力是拖延症最忠实的盟友,甚至可以说,拖延症的问题,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压力管理问题。

晚上,高波坐在客厅里看电视,但是显得有点无精打采。老妈在屋子里忙前忙后,看到有点不在状态的儿子,她问:“出什么事了,怎么像霜打的茄子?”

“没事,就是最近特别烦!”高波在老妈面前倒也不伪装。

“你去玩会儿游戏吧!心情烦的时候,就去玩游戏。”老妈绝对是最心疼儿子的人,想方设法让儿子不受委屈。

“这几天我也没有玩游戏的心思,没什么意思。玩的时候,一直想着还有工作没做出来,周一就得交方案了,心里特别着急。一着急吧,游戏就玩不好,总是输,然后就更心烦,整个人都不在状态。”高波如实地说出了自己的困扰。

“后天就要交了,那你怎么还在这里待着?赶紧去做啊!”老妈显得十分着急。

“我知道时间很紧,可就是不想动。一想起工作的事,半天都找不到头绪,不知道死了多少脑细胞。昨天我就挺烦的,可想着不是还有今天吗?也就没往心里去。可到了现在,我还是静不下心来,一直拖着没动,我心里都快急死了……”

高波嘴上虽然很着急,但是还是窝在客厅没有动弹。其实,深受压力而又选择拖延的人,何止高波一个人呢?所有拖延的人都似乎有同样的表现,心里压力山大,手里却还在点着微博、微信、淘宝,绝对会将工作拖延到最后一刻。

很多人在工作的时候,有这样的体验:工作任务不紧的时候,他也不会早早完成工作,假模假式地在那里耗着。等到压力真正降临时,他又开始焦头烂额,一边抱怨压力大,一边辛苦地干活,但他不知道这些压力都是自己造成的。

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有条不紊、从从容容地开展工作,心里应该会更加踏实,完成任务之后也会更有成就感。不过,这样的感受,受压力困扰的拖延症患者似乎很少体验过。他们所感受到的,不过是拖延与压力恶性循环之后带来的烦恼和苦闷。